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战后台湾的对外经贸关系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其间台湾的区域经济功能和地位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新世纪前后,在全球化、区域化浪潮冲击下,在台湾当局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的制约下,台湾区域经济地位面临边缘化的挑战。为此,陈水扁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建设台湾成为亚太区域乃至全球经济中心的目标策略。然而,离开两岸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支撑,所谓的“中心”不过是“空中楼阁”,将难以消除台湾沦为亚太区域经济“飞地”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郭宣 《协商论坛》2011,(9):46-49
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 关键词:对外开放 事件回溯:1979年,中央决定在毗邻港澳台的深圳、珠海、厦门和侨乡汕头试办出口特区,后改称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政府划出的开展灵活多样的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享有特殊对外经济管理权的特定区域。特区内,  相似文献   

3.
突破块状经济的“低端锁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世源 《今日浙江》2009,(19):40-41
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块状经济生成、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过程,支撑和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在新的时期,站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度,审视我省块状经济,一些区域正面临着产业层次低、组织结构散、创新能力弱,且向产业集群提升发展的动力支撑不足、转型升级缓慢,  相似文献   

4.
欧阳美兰 《前沿》2012,(14):99-100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变得越来越密切.近年来,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地方政府一方面在倡导和组织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当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有效发展.本文拟对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不当行为的现状、原因及完善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抚州市在全省经济“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联结港澳台”的总框架下,根据自身独特的区位条件,精心谋划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开局之篇——“融入”,“对接”。即融入南昌城市群,提高抚州的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全力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外向型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全球区域经济整合日益深化。作为海岛型经济体,台湾在全球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将享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如利用区域经济整合来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改善对外经贸关系等。但由于全球生产资料、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扬,世界各地区间的贸易竞争也愈演愈烈,以外贸为主动力的经济发展特性的台湾经济发展陷入了低迷状态,台湾必须借助全球区域经济整合的契机,促进台湾经济走出困境。但台湾因其特殊的经济、政治地位,在全球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又面对重重挑战。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的东北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伴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正在属性 跨的变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将从根本上改变东北地区的结构和产业结构,使东北区域经济在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知识时代即将来临之际,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区域经济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跨世纪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迎接澳门回归.展望澳门经济发展前景,推动鄂澳经济合作.中南财经大学港澳台经济研究所特邀湖北省委宣传部、省社联、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单位举办了“澳门经济前景与鄂澳经济合作”理论研讨会。中南财大副校长王寿安教授,宣传部邓以新教授等领导也出席了本次会议。王校长首先致辞并肯定了港澳台经济研究所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强调社科研究应为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资本经济、知识经济三位一体的全球生产组织体系和统一的再生产综合集成系统。它内在具有国民价值与国际价值、资本生产全球化与国别占有、经济技术创新的主导性与不同国家创新能力国际差异之间的三类特殊矛盾;产生了以国际价值规律、国际资本增殖规律、国际技术创新规律为主导的三位一体的国际经济规律和作用机制;形成发展运动的四个基本特征:国际经济交往方式的多样化与经济运行规则的统一化、经济组织管理方式的多样化与国民价值增殖唯一化、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化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国力化、经济生活的全球一体化与区域经济的集团化。国别利益的最大化、各国利益的国际均衡、世界整体利益的发展与效率,构成了世界经济发展主题的三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以来,一场源于美国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演变为笼罩全球经济最大的乌云。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增速骤然下滑,这段时间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杨秋宝 《桂海论丛》2000,16(3):51-53
在新世纪经济发展中,不同类型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有重要区别的。应从我国不同区域存在着的自然条件,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出发,对不同区域(发达区域,中等水平区域,发展中区域)采取不同经济发展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2.
20年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的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经济形态向经济优势的集中化发展,如研发经济、产业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等;经济布局从“两头在外、中间在内”开始向“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经济结构转移。所谓“两头”,就是研发与市场;“中间”,就是加工、制造。形态、布局的变化在中国的经济型都市间产生巨大的经济推动力。一、北京在全国及全球的城市坐标一直以来,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被公认为是全国所有城市的首善之都。其政治、信息、文化、科研资源丰厚,得天独厚。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被全球发达国家经济学人士称之为“21世…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10,(1):30-31
<正>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形势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为中国和东盟带来怎样的多赢格局?急于"走出去"的内地企业,又将如何抢抓自贸区带来的巨大商机?  相似文献   

14.
党的三代领导人先后提出各自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其根本原则都是与时俱进。在指导思想上分别提出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在战略要求上分别提出平衡工业布局解决内地经济落后问题、抓住机遇加快东部发展和市场化运作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在主要目标上分别提出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基本内容上分别实施重点发展内地工业、沿海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发展方针上分别提出沿海支持内地、部分地区先富和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等。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和地区的竞争将体现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和水平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形成各城市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的经济一体化格局,但我国现行体制上存在的诸多制度障碍,却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要建立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导向和机制,必须消除现行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障碍,进行大胆的制度创新,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李长青 《求索》2012,(12):14-16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历经30年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亦必须由过去积攒的高能耗、高污染的模式转入低碳经济的大潮。因此,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研究了低碳经济视域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着重研究了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不同类型区域低碳发展模式存在差异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多种路径。  相似文献   

17.
“十五”计划是新世纪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制定和实施十五计划时,要把武汉的发展放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加以运筹,认真做好“东引西进中联”这篇文章。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对外开放首先要对内开放”。这些都为加强区域经济联合,做好“东引西进中联”的文章指明了方向。1.大力引进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改革开放以来,东部  相似文献   

18.
健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繁荣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前沿》2007,(2):207-209
在新世纪新阶段,要繁荣农村经济,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发展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法律上肯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地位,完善运行机制,坚持农民是合作经济组织主人的原则,制定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两大潮流。近年来,由于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展缓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甚至已经超过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有着以下3个方面的现实基础:第一,区域内贸易发展迅猛。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快速、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1980年至2000年间,东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造业的发展,为全世界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大量耗费和环境不断污染已经空前严重,危及人类在新世纪的建康和生存。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一场绿色变革浪潮正席卷全球,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新世纪的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