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水扁政权现在陷入政治、经济的全面困境,该政权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自1949年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到现在所累积的各种问题的总爆发。似乎是已经到了“疖子”快出头、化脓、出血的时候了。笔者认为,陈水扁政权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一、陈水扁政权是一个变形的“历史怪胎”。台湾本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虽曾被日本军国主义抢占达半个世纪之久,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已回归中国版图。后来之所以出现台湾问题,一是国共内战造成两岸“隔海分治”的局面;二是美国干预中国内政,使两岸长期无法实现统一。这样就形成了台湾这个“…  相似文献   

2.
陈峰 《中州统战》2000,(4):13-13
谁最希望“台独”?要让我说,最爱“台独”的,应该是惟恐中国不弱的人!只是,这希望太渺茫。中国发表了“白皮书”,警告选择“台独”就是选择战争,岛内和国际上有些人就不高兴,这也可以理解:打到了要害处,不让他叫两嗓子,他能甘心吗!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台湾岛内一些想搞“台独”的人,天天说自己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问题是上查几代,他们的祖先多是明末随郑成功大军迁到台湾的,当时的誓言可是要抵抗外族入侵,恢复中国啊。时至今日,却有他们的后代提出了“台独”的主张,不知他们的祖先天上有知,会有什么样的感想?说实话,两…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的第一个台独组织是台湾人廖文毅于1950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台湾民主独立党。在日、美一些反华势力的扶植下 ,台独运动在日本和美国得到了很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 ,李登辉执掌台湾政权后 ,纵容、姑息甚至幕后推动台独活动 ,致使台独势力逐渐坐大。2000年台湾“大选” ,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侯选人陈水扁当选 ,台独势力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现在 ,台独势力已成为阻碍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日,陈水扁出席“独”派团体活动时,抛出完全否定“四不一没有”承诺的“四要一没有”,岛内为之哗然。陈水扁提出的所谓“四要一没有”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同时宣称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是最好的名字。”从2000年的“四不一没有”到如今的“四要一没有”,让世人不难看出陈水扁的承诺是假,大搞“台独”、推进“法理台独”是真。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大战略的视角来看,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两者是紧密相连的。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同时也是中国制约台独的最大借助力量。  相似文献   

6.
蔡子民 《台声》2001,(4):14-15
80年代初以来,执政的蒋经国为巩固国民党政权而推行政治“本土化”,党外人士接过“本土化”口号,开展党外运动。“本土化”以台湾意识为基础,对群众有号召力,很快就从政治层面扩展到文化各方面, 90年代达到高潮。“本土化”蜕变为“台湾主体性”,从而使得从台湾意识中异化出“台独”意识,形成了“脱中国化”、“文化台独”的分裂主义思潮。 台湾“本土化”思潮的由来   台湾光复后,国民党政权代表中国接收台湾,以去台官僚垄断台湾的政治经济资源,压制台湾人,因而台湾民众于 1947年起来反抗,史称“ 2· 28”事件。台湾民众…  相似文献   

7.
曹骏 《统一论坛》2006,(6):25-28
以“法理台独”为基本政治诉求的民进党自成立至现在,炮制了诸多旨在改变台湾政治地位,使台湾脱离中国的“台独”谬论。在这些“台独”论调中“,台湾地位未定论”则被民进党奉为“法理台独”的理论基础。陈水扁上台后所鼓吹的诸如“公投、自决、制宪、修宪、宪改”等等“台独”主张,无一不与这个违背逻辑常识、罔顾法理的奇谈怪论相联系。因此,弄清此论的出笼背景,揭露其荒谬以及建立在此论基础上的“法理台独”的违法性极有必要。“台湾地位未定论”出笼的背景几十年来,“旧金山和约”、“华日和约”一直被“台独”鼓吹者宣扬为“台湾地位…  相似文献   

8.
陈水扁2月27日召开台湾“国安会”,正式宣告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什么是“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陈水扁为什么在此时“终统”,以及如何应对?笔者想围绕上述问题谈谈个人浅见。何谓“国统纲领”?“国统纲领”就是“国家统一纲领”的简称,它是1991年2月,由台湾当时的执政党—中国国民党汇集朝野的智慧制定的,其目的是“用以凝聚全民的共识,迈开统一的步伐”。“国统纲领”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愿望:中国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共同的愿望;2.目标: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国;3.原则: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  相似文献   

9.
自从陈水扁背弃自己一再信誓旦旦的承诺,悍然宣布“终统”之后,引起全球极大震动,海内外中华儿女愤怒声讨,国际社会纷纷表示不安和担忧,各种议论和谴责不可胜数。曾经读到这么一个分析:“在海峡两岸与美国三方面关系中,台湾实际上是局势控制能力最弱的一方,但同时也是决定台湾事变发生与否的一方。”最小的力量与引发局势变化的主动权同时配置在台湾一方,如今,陈水扁“终统”行径所引发的震动,就是那种效应的结果。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并不代表台湾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当他罔顾台湾人民的安危与福祉,挟持了民进党和台湾人民,背弃自己一再保…  相似文献   

10.
吴倩 《统一论坛》2006,(5):17-17
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都成立了支持中国海峡两岸统一的民间组织。这些团体为维护海峡两岸关系的稳定,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做着积极的努力。本月25日至27日,130多位来自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统一促进会会长以及相关团体的负责人回到中国内地,在长江三峡的一艘游船上,沟通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交流经验,共叙反分裂反“台独”、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心愿。“春天花,当清香,双人交心,齐振动。有话想要对你讲,不知可也不可?那一项?敢也有别项?反对‘台湾独立’,海峡两岸,得安稳。”这是根据台湾民谣“四季红”改编的台湾人民推动…  相似文献   

11.
陈升亮 《半月谈》2004,(11):34-35
5月17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的声明中,给台湾当权者指出了两条道路:一条是悬崖勒马,停止“台独”分裂活动,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一条是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7,(1):65-65
在国台办1月举行的新年首场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杨毅指出,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修改一个中国内涵的“宪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在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大形势下,2008年因为大陆要举办奥运会、台湾要搞“总统”选举,已被“台独”势力视为实现其将台湾分裂出去的“最好机会”,而2007年是此前的最后一年,因此成了“台独”势力眼中的关键年,近日,台湾媒体已普遍嗅出“山雨欲来”的情势,岛内“去中国化”、“正名”之逆风大有蔓延迹象,台湾当局在“台独”理念思维的左右下,不断“去中国化”,不断地去构建具有排他性的“台湾认同”,他们用行政资源强力推动,不断侵蚀与强化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与中国情感,贻害深远。《中国时报》与《联合报》都预言,陈水扁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多时间中,很有可能孤注一掷,走上“台独冒进”路线,把两岸推向严重冲突对立的边缘,果真如此,海峡今年将极不平静。  相似文献   

13.
七年来,陈水扁在岛内一次又一次地推动所谓"公投"、"正名"、"制宪",企图藉此达到"台湾法理独立";在国际上,亦未曾间断过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以"台湾名义  相似文献   

14.
2月27日,陈水扁在台湾“国安”高层会议上正式宣布:“国统会终止运作”,“国统纲领终止适用”。尽管这一宣示回避使用“废统”而是选用“终统”,但无法掩饰他企图以此进一步推动“台独”分裂路线的狼子野心。“国统会”于1990年10月7日成立并于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就“一个中国”的涵义进行讨论。同年8月1日“,国统会”就“一中”涵义达成了共识。“国统会”强调: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双方赋予之涵义不同。由此可见,“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已成为陈水扁推行“台独”路线的绊脚石,是陈水扁企图实现“台独”阴谋的一个障碍,非废除…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台独”思想的抵御和肃清,我们有必要也应当从历史文化教育方面积极入手。当前,在海峡两岸经济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在《反分裂国家法》制订之后,“法理台独”的路子已然走不通。台湾岛内少数以分裂国家为目的的“台独”分子,殚思竭虑地以“去中国化”为手段,搞所谓“公用事业正名”运动、篡改历史教科  相似文献   

16.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即开始搞所谓的“台湾正名”,不断实施“去中国化”。近来,台湾当局的“台独”活动变本加厉,目前正在全面推进“历史地位正名、教育正名、官方单位正名、外馆正名、国际组织正名”等“五正名运动”,“去中国化”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7.
刘红 《台声》2007,(4):41-43
当前.台海局势错综复杂.台湾政局正处于演变的重要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四要一没有”更是在为“法理台独”推波助澜,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当前两岸同胞的首要任务.制止”台湾法理独立”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要闻点击     
《两岸关系》2002,(7):10-10
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会见到访的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时表示,美方了解台湾问题的敏感性。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美方的这一政策立场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9.
郭震远 《台声》2004,(7):16-17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解决台湾问题就是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最后一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台湾问题的条件和方式,就是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条件和方式。条件是客观存在的,但又必须根据目的和方式的需要创造;方式取决于条件,但更取决于目的。认识和把握条件、方式和目的之间的关系,对于顺利解决台湾问题、最终实现中国的  相似文献   

20.
蒋渭水是日据时期台湾本地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经历总督府医学校、文化协会、民众党三个人生历史阶段,其反殖民斗争思想逐渐走向成熟,政治上定位于中间偏左派。在为争取台湾人政治权益而斗争的同时,蒋渭水身上还体现出广大台湾民众所具备的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抵制殖民同化政策的坚韧民族性格,历史的事实足以证明所谓日据时期台湾社会走向“脱中国化”的“台独史观”是多么的荒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