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学思政课教师树立德法兼修教学理念是中学思政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德治和法治价值一致、道德和法律相互转化以及中学思政课教学目标一致的必然要求。为了培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横向有机融合和纵向有机衔接,做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做好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2.
3.
高校法学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贯彻落实“德法兼修”教育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上创新的支点。司法警察院校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握办学定位,精准施教,坚持“德法兼修”培养标准,实现法学课程思政的目标。通过优化课程思政总体设计、请“专家型”警察讲授执法经验、加强与实务部门沟通、开拓第三课堂等路径,推进法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渗透、同向同行,承担起司法警察院校为司法行政系统培养高素质“德法兼修”法治工作队伍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宋朝包拯以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精神而被广为传颂。他不仅承袭了儒家的传统,而且兼采百家,尤其是法家思想。但是,包拯承袭法家思想的方式并非直接,而是通过荀子的学说实现的。包拯作为荀子学说的实践者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法文化,影响了我国古今为官之正道,也影响到了社会民众对官员为官之道的期许。当前,对于倡导德法并举的中国特色为官价值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樊安红 《传承》2010,(21):136-137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法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法学专业本科教育与司法实践脱节是长期困扰我国高校而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的一个难题。解决的方法是培养一只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重视日常教学与实践课的衔接,对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法律实习等实践课进行改革,使之经常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法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法学专业本科教育与司法实践脱节是长期困扰我国高校而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的一个难题.解决的方法是培养一只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重视日常教学与实践课的衔接,对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法律实习等实践课进行改革,使之经常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领导干部的职权特点,强调只有坚持法律约束和道德教化并举,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吏德文化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经济发展是基础,政治民主是保障,先进文化是重要促进因素。只有不断发展经济,实行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才能保障德法合治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王峰 《公安研究》2001,(10):50-52
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德法并举”的治警方针,并指出坚持“德法并举”的治警方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流行的学术观点认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不同层次的范畴,德治是比法治低一个位阶的范畴。从更宽阔的学术视野来看,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放到相互冲突的立场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的传统。在中国古代社会,从儒法两种文化传统来看,法治和德治是两种基本的治国思路,并非相互冲突的关系,德法合一堪称中国古代法治的主要特征之一。全面理解中国传统社会,深入理解传统中国社会的法治和德治,对于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完善有十足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已被教育界广为关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充分发挥创新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科学明确的目标,邓小平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设计了一个由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总目标与分目标构成的多层次的目标系统。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法治新时代和案例法治时代的到来不仅推动着法考模式的变革,还冲击着高校传统的刑法教学模式,引领着新一轮的教学革新。有必要以宽视野、多面手、厚根基为人才培养方向,调整外国刑法教学以适应新形势下刑法教学模式与法考制度的顺利衔接。从教材选取、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比重以及考核方式五大向度出发,对当前外国刑法学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加大对中外真实案例的学习、讨论和研究,与法考一起共同为培养理论与实务兼具的综合型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德法共治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维度。德治和法治具有可互补的差异性和可共存的一致性,使德法共治具有了理论层面的可能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规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双重内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双重来源等因素使德法共治具有了现实层面的必然性。道德信仰与法律信仰的互通、道德功能与法律功能的互补、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互化等共同构成了德法共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新时期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梅  巫文勇 《前沿》2005,(6):71-73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性是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本文在分析中国法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一些制度和措施设想,以期能为中国法学教育改革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法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素质教育是我国进行法学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我国应加强应用法学的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论功底和素养,只有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各门应用法学深邃的理论,才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其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应用法学教学的改革,应以其理论体系为框架修订法学本科教材,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改传统单向教学方式为双向教学方式,改进案例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是法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针对法律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因此,分析当前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方式的几点建议,并简单介绍学院开展实践教学的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法学教育发展迅猛,并呈现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格局。为适应现代法治的要求,21世纪我国法学教育改革路径,应以培养具有高度卓越的法律素养、实践能力和道德伦理的法律职业群体为使命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开展法律诊所教育的可行性——论法学实践课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在注重理论的灌输和法律条文的分析讲解同时,逐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意识的培养。为此,许多院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律实践课程,模拟法庭、学年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形式被广为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实践的运作,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实践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法学教育实践需要进一步改革,兴起于美国的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具有可行性,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