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地使用权和基地使用权制度中存在的忽视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从法律制度的创新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本因素之一这一命题出发 ,运用法律经济学的原理 ,对影响我国农地使用权和基地使用权制度效率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了构建有效率的农地使用权和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诸多阻碍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因素,但从我国现实来看,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有其存在的基础。根据我国多年的实践和国外土地流转经验,可将我国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式确定为出租、抵押、转包、转让和入股,但须在某些方面作出限制。  相似文献   

3.
农地使用权的界定及转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决定了其必须物权化为农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是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我国物权立法应当在确立农地使用权制度的基础上 ,允许农地使用权转让。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诸多阻碍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因素,但从我国现实来看,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有其存在的基础。根据我国多年的实践和国外土地流转经验,可将我国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式确定为出租、抵押、转包、转让和入股,但须在某些方面作出限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农地制度:其内在缺陷和深层矛盾日渐显现。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农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市场化农地流转机制是实现农地流转的最佳选择。但目前农地使用权流转不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促进农地使用权流转必须完善内生机制和改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律规定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由于其权能的缺陷 ,带来实际运作中的诸多混乱 ,暴露出立法上的明显不足 ,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本文剖析了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体制存在的问题 ,在对建立新型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法理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确立永久农地使用权概念 ,明确农民对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的自物权性质 ,建立相应的概念、权利体系、流转制度和责任机制等建议。旨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农地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发生了五次各异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从民法学的角度分析,变迁中既有农地所有权与农地使用权的合一,又有农地所有权与农地使用权的分离;既有债权法意义上的经营使用权,又有物权法意义上的经营使用权;既有权能充分的所有权,又有权能残缺的所有权。应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完善土地物权流转方式。  相似文献   

8.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与政府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府应消除阻碍农地流转的制度障碍 ,积极进行相应的制度体系创新。在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对农地流转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同时 ,政府还要加强对农地流转市场的引导、规范 ,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将进一步参与和融入世界经济贸易和国际经贸法规体系。中国农业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唯一的选择就是抓住机遇,发展自己。通过农业“绿色”立法,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农地使用权立法,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使土地使用权市场化、货币化、股份化,促使农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受到政治、法律、资源制度和资源禀赋、人口等几个因素的约束。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发展、城市化和资本向农村的流动。农村土地制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贯彻以人为本,解决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应确立农民是土地主人的主体地位,规范农村土地管理,构建有效的农地使用权制度,促进农地流转,规范征地行为。  相似文献   

11.
宅基地使用权有偿设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宅基地使用权设立本是一种民事行为,其设立采取有偿还是无偿方式本是权利人的自由。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制度采取了申请——审批的行政许可设立方式,并一直无偿使用,导致宅基地使用权设立行为被异化,既限制了集体和农民的土地权利,又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在我国市场化、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推动下,宅基地利用必须符合效率原则和城乡平等原则,应恢复宅基地使用权设立行为的私法性质,逐步推行宅基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实现宅基地的市场化配置,从而保护农村土地资源以及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由于文化冲突、阶层特性、制度设置和法律运行等原因,导致其人身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障权和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目前,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依法采取改变理念、提高素质、改革制度和完善法律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其合法权益,是真正实现平等保护,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并不保护著作人身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的早期著作权立法中均没有规定著作人身权制度,但是著作人身权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著作权法和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中普遍承认的一种权利。著作人身权制度与民法人身权理论之间存在着矛盾。我国著作人身权制度设置的具体缺陷,主要有我国《著作权法》对著作人身权与其主体能否分离的规定自相矛盾,对著作人身权的种类设计不合理,表述著作人身权的权能内容不准确、内容限制不到位。对我国著作人身权制度应从立法上进行完善,包括规范著作人身权与其主体能否分离的规定,避免条文之间的自相矛盾,不设置独立的"发表权",不将发表权列为著作人身权的范畴,署名权应是姓名权的延伸,署名权应是表明作者"资格"的权利,删除"修改权",保留"保护作品完整权",准确表述我国《著作权法》著作人身权的权能内容,并对内容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女性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权益是农民的主要权利之一,也是衡量农村男女两性权利平等程度的主要标志。我国女性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现状不尽如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男权社会的遗毒和民间法对国家法保护女性土地权益的扭曲。纠正这种现象,需要强化女性土地权益平等的观念,健全女性土地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引导民间法走向性别公平与公正,优化土地资源平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农民环境权益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是公民的合法权益之一,是公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都应当享有环境权益上的公平与公正.目前,作为环境弱势群体的农民的环境权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和基本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文章着重从确立环境权,调整国家公共政策,完善环保机构,建立权利补偿机制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保障农民环境参与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民环境权益保护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权利是和物权、债权相并列的一大权利类型。知识产权法与物权法都是民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关于财产权的内容,但两者"和而不同"。知识产权与物权在权利客体、权利保护期限、权利支配力、权利属性和效力范围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精神产品应由知识产权法规范而不由物权法规范。  相似文献   

17.
对于物权公示究竟是物权权利的公示还是物权变动行为的公示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将有助于确定物权公示制度的内容和范围,界定物权公示制度的概念,确定物权公示制度在物权法中的地位、物权公示是否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以及物权公示的效力。一个完善的物权法体系至少应具备基本的原则、全面的制度及应变的机能。  相似文献   

18.
农村集体土地成员权制度解构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地权,是当前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变革的出发点。本文认为,农民地权不仅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使用权,还体现为农村集体土地成员权。农村集体土地成员权是一种特殊的社员权,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照法律、民事习惯和组织章程的规定,对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农村集体土地成员权的主体是集体成员,自然人因成员资格之得丧,取得或丧失集体成员权;其相对人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行成员资格过于注重自然增减、婚姻和迁徙等法律事实,过于依赖用于证明这些事实的户籍,应当降低户籍的决定性影响,注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将成员权量化为股东权。相应地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配套改革,从而完善农村土地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9.
法律援助行为性质的演变及法律援助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背景、动因及条件,法定权利意义上的法律援助权的生成有其内在动力。法律援助制度是始终围绕诉讼活动而设计的,法律援助权是诉权的保障权。保障公民诉权得以完整行使的社会需求是法律援助权生成的深层次动力。法治社会应围绕保护公民诉权的充分行使来设计符合时代需求的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权利结构变动权包括合成权、分解权和单纯结构变动权,这些结构变动权能不断地创造新的权利或新的功能,在商法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商法对结构变动权设立了太多的限制或障碍。保护为主限制为辅是民法公认的权利法理,而我国商法重控制而轻保护,二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坚持权利一体保护的法理,改变对结构变动权的不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