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近期,由李幼斌,萨日娜主演的电视剧《中国地》向公众亮相。《中国地》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讲述“九一八”事变后,辽宁省朝阳市清风岭地区一个叫“赵老嘎”的汉子,带领全家、全村以及后来投奔而来的人民,浴血奋战,固守清风岭坚持14年之久未让日军占领的抗日传奇故事。其中“赵老嘎”的原型是辽宁朝阳抗日英雄王老凿,  相似文献   

2.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马俊仁教练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中国的一位文学编辑在看完赵瑜的《马家军调查》后说:“为什么中国体坛就没有一个真正人格完美的当代英雄?”从1998年5月开始,由《马家军调查》引发的文化震荡已远远超出文学和体育的范畴,而波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我从赵瑜书中获得的印象是:1.马家军  相似文献   

3.
“宋氏三姐妹”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三位女性,她们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氏家庭也因为出了这三位人物而享誉中外。而三姐妹最初的名字并非霭龄、庆龄、美龄,而是“爱琳”、“庆琳”、“美琳”。说起三姐妹名字由来,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姬宇飞 《法制博览》2010,(17):79-79
8期上的《〈英雄儿女〉“王成”原型被指叛徒事件》一文说蒋庆泉是“王成”的原型,可我听到另一种说法——原志愿军六十五军第五八二团二营六连副指导员赵先友才是真正的“王成”原型——  相似文献   

5.
听来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世上有位英雄.他来到一个村庄问有没有需要他帮忙的事。村人说山上有只猛虎一直祸害着他们。英雄就去了山上,与猛虎搏斗了三天三夜,猛虎被除了。他剥下虎皮回到村中,问还有什么祸害,村人说:“海里有条龙.你去杀死它吧。”  相似文献   

6.
一部《林海雪原》,一出《智取威虎山》,我军战斗英雄杨子荣的形象已经是家喻户晓。然而,英雄安在? 在杨子荣的家乡,一位病困交加的老人,正因为儿子是“土匪”而蒙受着不白之冤。老人至死也不知道,她的儿子,正是被全国人民歌颂着、崇拜着的英雄。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见到了杨子荣的哥哥和继子,于是知道了一个扑朔迷离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美国人的请求与周总理的批示 1969年的一个夜晚,北京中南海礼堂。绛红色  相似文献   

7.
傅国涌 《法制博览》2011,(13):16-18
陕北是中国最贫穷、落后而且人口稀少的地区之一,在1928年到1933年间,饥荒席卷了中国西北部,土匪蜂起,军阀横行。刘志丹这个“乱世的豪杰”就出生在这片动乱的、贫瘠的黄土高原上。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他“是个现代侠盗罗宾汉”,“惩奸除恶的天鞭。”这位“陕西罗宾汉”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牺牲后,毛泽东为他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相似文献   

8.
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建部60周年之际,李北海同志精心回顾思考了他长期从事政党外交的实践、经验与体会,出版了《外交心语》这部很不寻常的著作。说很不寻常,是因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外交回忆录,而是通过讲述一个个典型的案例、鲜活的故事,诠释出政党外交的真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感人的故事,透视出一种深邃的智慧。《外交心语》,贵在一个“心”字上,“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外交是“争取人心的艺术”。诚如作者所言,政党外交,  相似文献   

9.
山旭 《法制博览》2010,(15):20-22
电影《英雄儿女》中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但是,在那场艰苦的战争中,只有一名战士,他的事迹直接激发人们创作了“向我开炮”的经典情节。  相似文献   

10.
吕强 《法制博览》2011,(13):45-45
在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的那曲“风烟滚滚唱英雄”的《英雄赞歌》响彻了中华大地,影响了不只一代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王芳的真实原型是谁,却鲜为人知。她叫解秀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的队员。她是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惟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1953年5月2313,在中南海怀仁堂后面的大草坪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归国观光团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陵见。  相似文献   

11.
薛仁贵杀俘     
马泽方 《法制博览》2009,(21):47-47
唐初名将薛仁贵的故事也被搬上了电视屏幕。《杨家将》、《岳家将》、《薛家将》等“将”系列是传统评书常说的故事,说薛仁贵的书比较多,有名的如《跨海征东》等,我上中学时就听过全版的《两辽王》。书中薛仁贵白袍白马,一杆方天化戟天下无敌,犹如吕温侯再世一般。他出身贫贱,富家小姐柳氏看中了穷小子,下嫁于他。如杨令公、岳元帅一样,薛仁贵受尽奸臣陷害,幸运的是最后奸臣受到惩罚,结局圆满。  相似文献   

12.
热线综述     
《南风窗》1996,(3)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我们的城市,又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而我们的“城市故事”,经过一年的时间,也真正走入了读者朋友们的心中。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我和编辑部的同事们忙着为读者朋友们寄去一张张贺卡,而读者朋友的一封封来信,一份份小心意,也令这个春天显得更加温暖更加美丽。一个还在读书的孩子写信来“城市故事”,同时寄来了两只纸鹤,两只小小的纸鹤是孩子从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折来的,小纸鹤的两翼上分别写着“元旦快乐”和“纸鹤代表我的心”两行小字。纸鹤虽小,那一份暖意却浓浓。我把其中的一只纸鹤寄给了陈晖,“城市故事”1995年12月发表了她的稿件“拒绝死亡”,她是我们这个城市的一个强者。身患绝症却  相似文献   

13.
热线综述     
《南风窗》1996,(5)
在今年十分寒冷的春节期间,“城市故事”版块收到了许多读者的贺卡,他们从全国各地,寄来了对“城市故事”的关心和支持,寄来了对“城市故事”的期望和鼓励。内蒙古的龙丽丽朋友不但寄来了贺卡,还寄来了一封贴满祝福话语的长信。她的信中说:“我收到了你们杂志的贺卡,但没有你的名字真是遗憾,不知我可否加入到你的朋友的行列里来,成为‘城市故事’大家庭的一员?”看着信,我想,她应该已经是我们的朋友了,不是吗“城市故事”正是在每一个像丽丽这样的热心朋友的关心下一天天成长起来的。春节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收到的第一个电话,是已经由“城市故事”的朋友成为“城市故事”的作者的张潮从遥远的贵州遵义打来的,他为所有的“城市故事”的朋友送上了新春佳节后的第一份祝福。第一次,编着“城市故事”一份份稿件,我知道这不是我一个人在编写,我真切地感觉得到,我是和你们一起,编发着这个版块,奉献着一份真诚。当春满大地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把“城市故事”编写得更好吧。欢迎来信来电来信请寄:广州东风东路512号《南风窗》“城市故事”收 邮编:510050 热线电话:(020)3800404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1995,(4)
又到4月,又逢盛事。 《南风窗》杂志创刊已经整整10年。10年沧海,10年风雨,10年来我们努力创新与改革,10年来我们尽心讴歌与鞭策。而始终站在我们背后,给我们关怀和支持的,正是你们,亲爱的读者朋友。 在向你们衷心地说一声“谢谢”的同时,我们也将为你们献上一本更丰富多彩的新版《南风窗》。“城市故事”将从本月开始,以版块的形式出现,在这个版块中我们将有不同的小栏目,写凡人,说凡事,有远在他乡的音讯,也有对都市的梦想与追寻。另外,我们还将开辟“office话题”栏目,让上班族为城市的各种问题畅所欲言。 而“城市故事热线”也将继续接收您的来信来电,继续与读者一起参与。 明天,愿你我他都成为“城市故事”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政治用语     
邵燕祥 《法制博览》2009,(18):56-57
有一位法学教授写了一组通俗文章,其中有一篇《冲破“两个凡是”的法治解读》,回叙了三十年前的一段历史。所谓“两个凡是”,指的是1977年2月7通过《人民日报》社论公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文章说,“由于结束了‘两个凡是’,党的有错必纠的政策才得到真正的落实”,接着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伟 《法制博览》2009,(21):56-57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得上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于“进士”的“学历”,可是一件让这位大人一辈子都不爽的事。  相似文献   

17.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09,(17):F0002-F0002
传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但真正得孔子真传并传诸后世的,恰恰是曾子,《大学》、《孝经》便是曾子的作品,曾子也被后世尊为“宗圣”。但是,当初孔子对曾子的评价却并不高,好像还说过一句“参也鲁”,说那个曾参笨笨的。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吧。  相似文献   

18.
英雄     
未必是"没有英雄的年代"吴思先生在《出售英雄》的文章里极为朴素地讲述了中国人的英雄故事。他考察历史,以为对中国人而言,英雄乃是顺民向暴民转变的催化剂。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旧历二月,浙江宁波府鄞县的农民因两项土政策闹事,放火烧了宁波和鄞县的衙门。挑头反  相似文献   

19.
白马 《法制博览》2011,(3):54-56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那个头带戴着红星的八角帽、身背小马枪的少年英雄潘冬子,曾经是上世纪70年代儿童们心中的偶像。然而,真实的历史却比电影更富有传奇色彩,在红军队伍中,有一支1万多名“潘冬子”组成的部队,这就是著名的中央红军“少共国际师”。  相似文献   

20.
“镇关西”郑屠是《水浒传》中一个臭名昭著的恶人,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其实际上是作者为渲染主人公鲁达而设置的铺垫人物,以他们的“恶”和英雄除暴安良的行为来衬托主人公的正义感和英雄气概。从社会现实来看,郑屠是名副其实的一个“恶霸”,在当今社会我们称之为“恶势力”,正如我国《刑法》第294条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描述:“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这类人也许是法律如是表述的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