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8世纪,俄国加快了对哈萨克草原的蚕食。它采取三项措施:一是使哈萨克诸部臣服于俄国;二是在哈萨克草原上建筑要塞;三是推行所谓“民政建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完成了对哈萨克的征服,将其纳入俄国版图。  相似文献   

2.
在英国人没有组织起有计划的大规模的西伯利亚殖民活动之前,俄国凭地利之便和哥萨克之勇,抢先占领了西伯利亚。近代以来,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英国人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活动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555年“俄罗斯公司”在伦敦成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发生工业革命,在这一阶段,英国人活动规模小,赴西伯利亚动因之一是为了商业利益,二是受沙皇政府聘用出访或途经西伯利亚,三是出于传教或慈善事业的目的。第二阶段从俄国工业革命到1917年十月革命,英国实业家和资本家伴随大规模的对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来到了西伯利亚,从事各种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3.
从文明角度看俄国和日本的现代化张广翔克里木战争失败后,俄国进入了19世纪60年代改革时期,而1853年日本被迫“开国”,以及随之发生的“尊王攘夷运动”,由此拉开了明治维新的帷幕。二者在这种历史性的马拉松式赛跑中各自都有独特的前提和优势:俄国较早地进入...  相似文献   

4.
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念日。高举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旗帜的华侨,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曾作出重大贡献。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具体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从而产生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华侨起过重大作用。最早把“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形势当面介绍给列宁,接着,又陪同列宁派遣的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来华帮助李大钊和陈独秀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人,是当时的旅俄华侨刘绍周和杨明斋。刘绍周又名刘洋荣,是广东高要县人,1897年,他五岁随父母到俄国(他的父…  相似文献   

5.
犹太人“无根性”使反犹主义成为一种历史必然;整体的犹太人要为个体的犹太人所谓的“过错”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反犹主义的突出特点。俄国是一个具有浓厚反犹主义历史传统的国家。但是,高尔基是一个“例外”。在《新生活报》开设的“不合时宜的思想”专栏中,他对俄国的反犹主义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深入剖析,为俄国犹太人“控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俄国知识分子“良心”和“良知”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幽默与漫画     
《东南亚纵横》2000,(7):62-63
有位哲学家强调世界是美好的。人们问他:“这个观点有什么依据?”他说:“我的根据是,婴儿一出世,见到了光明,就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惊奇、直长到一岁多,他都不会说不好。”  相似文献   

7.
一本世纪末俄罗斯的报刊上曾响起了“黄祸”的声音,不能不使人想起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沙皇政府在远东地区同“黄种人”———主要是同中国人斗争的历史。人们由此也会记起一句有名的格言:“历史常常在重复”。按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正式划归俄国。此后,尽管沙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欧俄臣民移居黑龙江地区的优惠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收到明显效果。从1859年到1882年,共有14409人移居到这一地区,平均每年移民只有微不足道的602人。[1…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面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李鸿章等人秉承“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采取了“联俄制日”的外交政策,即利用俄国和日本在华利益冲突,使之彼此制约,以达到抵制日本侵略、保护自己的目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联俄制日”不仅没有达到“制日”的目的,反而被俄所利用,同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为俄国扩大对华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人就是一本书。李远荣的故事耐人寻味。李远荣这本书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兼具。李远荣现在是香港颇有名气的作家。二十五年前,他是福建省某乡村中学的一位普通教师。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的确,李远荣有个像众多人一样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有别于他人的,是那苦涩之后的浪漫情缘。“跑”出来的姻缘一九六四年,李远荣从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毕业,他满怀抱负,回到家乡福建一山区中学任教,未及上课,便被分配到惠安县涂寨大队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困苦的生活磨练出他坚…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泰一”比作《圣经》,也许你很惊讶,你说:《圣经》我知道,而“泰一”是什么?而且.有什么能与《圣经》相提并论呢?让我告诉你,“泰一”是一种药。怎样向你讲述这种药呢?“泰一”药曾治好过许多癌症患者,但你不能说它专治癌症;它使许多八九十岁的老人精神焕发如枯木逢春,但你也不能说它是一般意义上的补品;肾病、肝病、前列腺肥大患者服了“泰一”立见奇效,就连小孩子生口疮,含上一口“泰一”,几分钟就好。然而,你能简单地说”泰一”是消炎药吗?我想到《圣经》,它真是一部奇书,它奇就奇在各种类型、各行各业的人都…  相似文献   

11.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在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款较…  相似文献   

12.
弗洛连斯基、布尔加科夫和洛谢夫是俄国语言哲学史上语言本体论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以其独特的名谓哲学(称名哲学)为俄国语言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们看来,名谓是人类思想的“意义”和事物存在之内在“意义”的特殊交汇与融合。世界中的一切,包括自然在内,都具有意义,因此,名谓并非实体性客体,而是积极地表现着自己、有意识有目的地给事物和现象命名的、思考着的个体。他们的名谓哲学揭示了主体与客体、本体与现象、认识与存在相统一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旨在证明,语言是现实存在的理性的反映,而词语则是这一被反映的存在的本质。 了解俄国语言哲学史上语言本体论流派及其思想精髓——名谓哲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俄国当代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13.
养生之道,是中华民族先贤贡献于人类的最精采的文明瑰宝之一,虽然,生命之于人极为短暂,一首古词唱道:“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五十载中,宁无些个烦恼 ?”是啊 !除却童蒙昏耄,加上病痛、哀伤的日子,人的一辈子,大概也就七八千天的时光了。但是,古往今来的养生家们从未气馁,不懈地探索着“长生久视”的规律。终于信心百倍地喊出震聋发聩的最强音:“我命在我不在天。”认为只要按照养生之道行事,掌握人类命运的不是鬼神天地,而是人类自我。   养生之道,是一门具有中国…  相似文献   

14.
源于19世纪俄国的民粹主义,在现今的话语出现了两重涵义:一种为马克思主义话语中的民粹主义,是19世纪俄国社会产生的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另一种是非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民粹主义,无论在内涵还是表现形式上与前者都有很大区别。更多地表现为接近人民的平民主义、草根主义。两种语境下的“民粹主义”不仅内涵不同,而且在分析同一历史人物时,也有很大差异。出现了民粹主义与平民主义、人民主义相混淆的现象,从而致使民粹主义在不同程度的泛化,应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5.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3,(1)
残酷人生两个人在餐馆吃饭,桌上放着一杯热芥末。其中一个人认为芥末是甜的,于是舀了满满一勺放进嘴里,立即泪如泉涌。不过他紧闭嘴巴,没说一句话。他的朋友迷惑不解:“怎么了?”“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就在2年前的今天,他上吊了。”他的朋友安慰了他一番,也舀了满满的一勺芥末放进嘴里骤然,泪水如泉。第一位佯装无事地问他:“你怎么也哭了?”“我在想,你父亲20年前上吊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上吊?”第二个答道迟钝有个农夫跌断了腿,去看医生。医生问他是怎么把腿跌断的,他说:“25年前,我在一个财主家当长工。有一天晚上,财…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一)     
暗中一吻火车进入隧道,车厢一片黑暗,只听得一声亲吻,接着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火车开出隧道后,车厢内四个素不相识的人都没吱声,唯有德国军官眼圈发青。老太婆想:“这姑娘人美心灵更美。”姑娘想:“真奇怪,这德国人宁愿亲老太婆却不亲我。”德国人想:“罗马尼亚人真狡猾,他偷着亲嘴,我暗里挨揍。”罗马尼亚人想:“我最聪明,我吻自己的手背,又打了德国人一个耳光,没人发现。”早已料到小幽默吃过晚饭,亭台鬼带着他儿子到街上散步。走到半路上,他忽然想起家里的油灯没吹灭,于是对)L子说:“糟糕,一个第纳尔白白丢了。”他…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初,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也是俄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它使俄国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开始变为一个开放、进步的国家。俄国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的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国内外阻力,尤其是来自国内的阻力,但是俄国在彼得一世的领导下,迅速成功地克服了国内阻力,完成了改革,从而成功地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性一步,为俄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不喜欢俄国人。更有甚者,他们对俄国人有一种强烈的怨恨和鄙视的情绪。他们对俄国人作为一个民族的厌恶可能甚于对任何其他人。”以上一段话是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在《脆弱的兴旺时期》一书中写的。这可以成为分析苏联对日本的意图的一个合适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新青年》2003,(3)
克林顿还没出生,他父亲就因车祸去世。当时,他母亲弗吉妮亚才23岁,身怀六甲。在克林顿出生的时候,他母亲已是一位注册护士了。为了儿子和自己的将来,她又去新奥尔良进修,成了麻醉护师。她一生坎坷,结过4次婚:第一位丈夫(即克林顿父亲)丧生后,她找了个虐待老婆孩子的酒鬼、赌棍;第三个丈夫是她的理发师,是个有绅士风度的人,但因股票诈骗而入狱;她的第四位先生是惟一可靠的人。弗吉妮亚经历了这么多的厄运挑战,但她一直保持着一种快乐自在的个性,她有一套对付糟糕事情发生的办法:在她的脑子里,“建构”了一个密封的盒子,…  相似文献   

20.
春末夏初时节、桐柏山区麦浪飘香,山花正红。这天、在大别山怀抱的革命老区桐柏县一小山村,有个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小姑娘正背着书包治弯弯山道往学校赶,一位同村的学生兴奋地告诉她:“哎呀,邓亚萍又拿世界冠军啦,她可真有本领!”“真的,俺姐又得了世界冠军?’寸L着两条小辫的姑娘听此喜讯,小脸蛋笑得如一朵怒放的红桃花。小同学告诉她:“那还有假?邓亚萍和咱中国的女乒乓球选手一道,不但夺得了女双和女子团体冠军,她可真行,还夺得了女子单打世界冠军I”“俺姐又拿冠军奖牌了,俺今天就往北京写信祝贺她!’寸L着两条小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