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川阳  彭凌 《法学杂志》2005,26(2):119-121
刑讯逼供是我国法律所严厉禁止的行为。刑讯逼供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可能提高破案效率,有利于快速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它严重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破坏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且极易引起冤假错案的发生。文章从对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根源分析入手,提出对于刑讯逼供以预防为主、惩治为辅进行综合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治鸿 《法制与社会》2010,(19):135-135
刑讯逼供行为是影响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原则和损害犯罪嫌疑人正当权力的不良行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司法界的一大顽疾。近年来,刑讯逼供行为屡禁不止,行为方式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由此带来了大量冤假错案,给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刑讯逼供行为的危害及特点,结合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就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刑讯逼供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刑讯逼供严重侵犯人权,有违程序公正理念,损害司法权威。因此,如何有效地惩治和预防刑讯逼供行为发生,成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刑讯逼供行为得以产生的原因分析。1."追求实体正义"的思想,从心理上强化了对刑讯逼供等侦查违法行为的选择。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在一些人的传统观念中,对犯罪行为深恶痛绝,对被害人充满同情,只要是为了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不出现冤假错案,在大多数情况下,刑讯逼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被宽恕和容忍。这种追求终极  相似文献   

4.
刑讯逼供理性批判与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咏梅  赵涛 《政法学刊》2004,21(3):59-61
刑讯逼供的产生具有思想、价值、制度以及实践等方面的原因,刑事诉讼中刑讯逼供行为屡禁不止可造成巨大危害,应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完善刑事侦查讯问的模式设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5.
姜雪 《法制与社会》2015,(9):288-289
近年来,由刑讯逼供导致的冤假错案时有发生.为了减少刑讯逼供的行为,维护公民人权和司法公正,本文从社会历史、法律制度、审讯主体和监督力量方面分析了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求刑讯逼供这一司法活动中的“顽疾”能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6.
刑讯逼供举证责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行为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讯逼供行为举证责任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为预防和杜绝刑讯逼供犯罪,立法应当规定刑讯逼供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并允许法官进行推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当前控告和办理刑讯逼供犯罪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检察机关如何加强对刑讯逼供行为的监督和查处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刑讯逼供是任何文明社会都应该坚决摈弃和禁止的行为。我国刑法虽然对刑讯逼供罪早有规定,但立法的不足之处仍然较多,诸如犯罪主体范围过窄、法定刑不合理等。而现有的刑讯逼供罪的刑法理论也有待进一步深化,如犯罪客体的表述不尽科学。立法和理论所存在的问题仍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9.
胡石友 《法学杂志》2007,28(1):109-111
我国"严禁刑讯逼供"与"不得被强迫自证有罪"与国际人权公约的最低限度保证是一致的.由于我国"严禁刑讯逼供"法律制度不完善,刑讯逼供、强迫自证有罪屡禁不止,造成一批冤假错案.完善"严禁刑讯逼供"法律制度,要赋予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反对刑讯逼供"、"不被强迫自证有罪"的权利并优待证人,强化刑事律师的作用,加强对讯问的监控,规定法院、检察院对刑讯逼供证据的特别审查程序,规定刑讯逼供犯罪嫌疑人的举证责任,强化侦查措施,实行羁押与侦查分管等.  相似文献   

10.
王广伟 《法制与社会》2010,(16):148-148
近年来在我国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刑讯逼供等行为出现的频率有所提高,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将监督刑讯逼供等行为作为当前完善刑事诉讼案件法律监督工作的重点。刑讯逼供等行为由于其强迫性、危害性等特点,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要求。各级检察在履行刑事诉讼案件监督权利的过程中应当对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