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狡猾的谷歌     
跟儿子聊天时,儿子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谷歌(Google)得到了一份工作。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我这个听的人也一脸的崇拜。我们一致认为,如果说微软改变了我们思维的话,谷歌其实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所以,我们两个都比较崇拜谷歌。  相似文献   

2.
程玮 《求贤》2009,(4):49-49
跟儿子聊天时,儿子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谷歌(goolge)得到了一份工作。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我这个昕的人也十分感慨。  相似文献   

3.
狡猾的谷歌     
跟儿子聊天时,儿子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谷歌(Google)得到了一份工作。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我这个听的人也一脸的崇拜。我们一致认为,如果说微软改变了我们思维的话,谷歌其实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所以,我们两个都比较崇拜谷歌。  相似文献   

4.
他下班回家时,儿子也放学回家了.儿子让他买布郎吃,他说什么布郎,儿子说一种水果,美国进口的.他说哪有这样东西,儿子说有,我同学都吃了.他说既然有这种东西,说不定人家会送我们,你看看人家送的东西里面,有没有这种布郎,儿子没去看,儿子说没有,里面只有荔枝、龙眼、芒果,没有布郎.他说没有怎么办呢?你吃荔枝吧,那是水果之王.儿子说我不吃荔枝,我要吃布郎.他跟儿子说话时,一个人笑着走了进来,来人喊他一声钟局长,一脸卑谦.他不是很熟,便说你是?来人说我是××呀,上午来找过你.说着.把一个包放在他跟前.他好象想起来了,便说你是××呀,又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14,(11):36-36
杨楠说,他一生有两个骄傲——一是工作。农民出身的他,凭自身努力从乡村教师成长为正处级干部。二是儿子。他的儿子学习优秀,现在美国一所知名大学就读。在儿子赴美学习前,杨楠已经做好打算:等儿子毕业拿到“绿卡”后,让妻子也到美国定居。  相似文献   

6.
梅克保 《湘潮》2011,(12):12-13
廖汉生是湖南人民的优秀儿子。1911年11月14日,他出生于桑植县长瑞乡一个土家族农民家庭。他家与贺龙家仅有一山之隔,敢为穷苦人打天下的贺龙,很早就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他的父亲廖茂才是湘西才子,思想倾向革命,后来加入贺龙部队。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4):78-78
某人收到一封匿名信,内容如下:“__烟,__奖,__查,__取,__空,__签。”他花了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其中涵义,只好求助朋友。朋友看了看后,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你最近得罪什么人了吧?小心啊。”他一脸疑惑:“为啥?”朋友说:“很明显,这封信是说你欠抽。”  相似文献   

8.
一位母亲下班后检查儿子的家庭作业,发现作业丢三落四,为督促儿子改掉粗心习惯,坚决要刚躺在床上的儿子起来把作业重做。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抱怨说,孩子已经睡了就算了,作业明天再做也不迟。结果婆媳两人为孩子闹红了脸。出门打工的小李最近回到家里,发现儿子任性,爱耍小脾气,沾染了一身的坏毛病,抱怨婆婆把孩子惯坏了,婆婆一脸委曲,结果团圆、喜庆的气氛一下子被冲淡了。  相似文献   

9.
有谁不狰狞     
刘原 《廉政瞭望》2014,(7):79-79
作为一名甚少陪孩子玩耍的失职父亲,我其实还是惦着早期教育这事的。某天我在剥水煮花生,问儿子吃不吃,他扬起肉乎乎的小脸说吃,我说你数数有几颗花生,数对了才能吃。儿子照例捣蛋。乱数一气,我平静地把花生扔进自己嘴里,他愕然。再剥一颗,他仍乱数,我继续自己吃,他顿时哭得响彻云霄。往后再剥花生,他一次都没数错。老婆在一边说:没见过这么残忍、这么狰狞的老爹。  相似文献   

10.
李愚 《当代党员》2008,(4):73-73
一位内地企业家在接受电视访问时谈到了他去李嘉诚办公室拜访李嘉诚的经历—— 李嘉诚是和儿子一起接见他的,他儿子可能是说话习惯的原因,说着说着就讲起了粤语,会谈过程中李嘉诚好几次要求儿子顾及内地朋友可能不太听得懂粤语的实际情况,改讲普通话。会谈结束后,李嘉诚还特意从办公室里出来,送他到电梯口。最让人惊叹的是,李嘉诚不是送到即走,而是毕恭毕敬地鞠躬,直到电梯门合上。  相似文献   

11.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14,(11):28-29
毛泽东与“孺子牛” “孺子牛”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左传·哀公六年》,说的是:齐景公溺爱儿子,自己四肢着地,做牛状,让儿子骑在上面,口里还衔着一根绳子,让儿子像牵牛一样牵着,儿子不小心从他背上掉下来,绳子一紧,把他的老牙扯断了。  相似文献   

12.
邓笛 《党员文摘》2006,(4):20-20
一天,儿子放学回到家,满脸是得意洋洋的笑。他说他终于有了击败我的法宝了。  相似文献   

13.
8年前。儿子上自习回来,没吃成晚饭。睡前给我留了一张便务:“妈妈,演好您的角色。”这张便条让我刻骨铭心,我能想象出儿子对母亲失望的神色。儿子对我的批评,没有使我做得稍稍好一点。5年后,儿子考上了大学,临别时,他附在我耳边说:“妈妈.演好你喜欢的角色。”这表明他原谅了他的妈妈,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心     
迷恋音乐,却又惧怕与别人谈论音乐,有时听到别人一个乐章一个乐章地谈,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侃,说得头头是道,而我面对自己所喜欢的乐曲,却从不妄加评判,真怕用词不当或说得不恰,而亵渎了这至真至美的旋律。听着音乐,想起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被挤断。眼看着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  相似文献   

15.
铭记     
有一位老太太,她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老太太病危,儿子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开着,药液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16.
铭记     
王婷 《学习导报》2012,(10):29-29
有一位老太太,她儿子长年在北京工作。老太太病危,儿子急忙往回赶。其实老太太已经没有生命指征了,我们为了等她儿子,就让呼吸机一直开着,药液慢慢地滴着。儿子来了以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抢救室哭得死去活来,恨自己没有回报过母亲,而母亲就这样走了。他扇自己的脸,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17.
现学现用     
爸爸教育儿子说:“批评是一门艺术,所以,批评人时要讲策略,就是要先说他几条优点,然后说‘不过……’,把他的缺点放在‘不过’里说,这样人家才容易接受,知道了吗?”  相似文献   

18.
见不得人     
佚名 《党员文摘》2009,(3):15-15
县电视台记者到某乡就县里实施的一项政绩工程进行采访,硬拉住农民要他说点好话。农民被记者劝得无奈,只好按记者的话说了一遍。说完后农民问:“播出时能否把我的脸用马赛克蒙起来?”记者奇怪地问:“为什么?”农民说:“电视里不都这样吗?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时就用马赛克把他的脸遮住。现在我违背良心说了这些话,也见不得人呢!”  相似文献   

19.
剑侠 《廉政瞭望》2010,(7):50-51
年迈的父亲病情越来越重,老人专门让人打电话给在省里当大官的儿子,让他把情人生的儿子带来看看。然而,高官儿子却以种种借口推托,始终没让老父亲再见到这个孩子,老人最终抱憾离世。老人哪里知道,他的高官儿子有说不出口的苦衷:情人生的那个孩子根本就不是他的儿子。不仅如此,另外一对姐妹情人生的孩子,他也不敢肯定是自己的,只能说有一定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3,(14):89-91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带在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