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意义疗法是由维克多.E.弗兰克尔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之所以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寻找生命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意义疗法的简单介绍,探讨意义疗法除了最终目的是帮助个体寻找生命意义,还有帮助个体重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认知水平的作用。因为个体在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从而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最终找到生命的意义。可以说意义疗法能够使个体的自我认知水平得到发展。而个体自我认知程度和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5)
对内蒙古自治区11所高职类院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职类毕业生的求职困境与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关系密切。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匮乏;职场意识薄弱;职业自我认知模糊;求职理念不合理,职业认知定位不准确;自我认知发展不完善。应该从教育体系化、辅导社会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实训基地化等四个方面来完善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3.
甄月桥  钟承志 《学理论》2011,(25):65-67
新生代农民工在自我身份认知上,一方面表现出对融入城市的期盼;另一方面,出现自我对身份认知迷茫、困惑,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认知失调及行为的选择性差异。其群体内部日趋显著的分化也逐渐引起社会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这种分化所产生的个体对身份认知的不同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究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六省市的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认知行为理论的视角出发,将儿童自我保护观念强弱作为儿童受伤害的内因进行分析,探讨儿童自我保护观念对儿童受伤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宏观要素层面,儿童对儿童权益基本价值观的自我认知越高,其受伤害的可能性越低;在中观组织层面,儿童对儿童保护者职责和义务的自我认知越高,其受伤害的可能性越低;在微观行为层面,儿童对日常生活安全意识的自我认知越好,其受伤害的可能性越低。基于以上发现,建议加强相关立法,修改相关法规;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儿童保护事业;建立以社区照顾模式为中心的儿童社会支持保护网络;提高监护人保护儿童的意识,最终提高儿童自我保护的认知,降低儿童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创业教育是新形势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促进创业行动至关重要。结合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三元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理论,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创新能力,形成创业教育的合力保障等方面着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创业行动,提升创业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自我合理化作为一种认知调适机制,其本质是通过重构自身行为的道德内涵以使其获得主观可接受性,从而减少认知失调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当行动者涉入腐败时,道德认知冲突往往使得他们诉诸自我合理化策略。具体而言,腐败涉入中的自我合理化策略主要包括八种类型,即合乎法律性、对责任的否认、对损害的否认、理所应得、有利对照、诉诸更高层的忠诚、功过相抵以及调整注意力。基于多渠道文本的编码分析呈现了腐败官员进行自我合理化的策略表现以及不同策略的使用频率。其中,对责任的否认、有利对照以及合乎法律性,是腐败官员最为常用的三种自我合理化策略。由于自我合理化使得行动者对腐败行为的容忍度增强,往往会诱发其涉入更严重的腐败犯罪。当腐败合理化观念逐渐为群体成员所相互承认,它还会为腐败群体化提供心理支撑。  相似文献   

7.
马丽娅 《学理论》2009,(8):142-143
文化教学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在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日趋受到重视。模因最初被应用于解释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种研究方法。文化从认知角度看是指社会现实,是个人或集体感觉性的、体验式的自我建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渗透着模因认知观。  相似文献   

8.
孙昱 《学理论》2015,(8):220-221
通过对高职学生自我认知和择业现状进行调查,探寻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在择业中自我认知存在的偏差和根源,分析其对择业的影响,帮助高职学生塑造正确的择业观,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解除他们在择业时产生的认识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苦恼,以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自如地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合理择业。  相似文献   

9.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从认知到实践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以及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下教育过程所具有的阶段性,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行由低级到高级递进的层次性建构,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网民自我能力的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义的归宿、网民实践行为的呈现等四个目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正是随着这四个层次的递进展开而达成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三种典型的自我防卫机制(认知失调、社会比较和自我肯定)及它们的可替代性,自我防卫机制研究方法的变迁、原因及解决方法,自我防卫机制与相关变量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对这个领域今后研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西高校346名大学生对中国梦认知、认同和践行情况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现状认知状况良好,但就中国梦内容的认知存在不很明确的现象。大学生对中国梦的部分内容认同感较强。大学生对中国梦内容的践行状况良好,能够从自我做起,脚踏实地,为中国梦的实现尽自己的一分力量,实现民族大义。在中国梦的实现上也存在着国家梦想与个人梦想实现的矛盾冲突,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忠芳 《学理论》2009,(9):103-104
大学生就业时出现各种复杂心态和矛盾心理,社会实践的思想教育性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提高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心理认知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多刚  赵晓呼 《求知》2012,(6):17-19
“四个自我”中的“自我净化”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摒弃各种私心杂念。净化自己的灵魂。始终保持纯净的心灵,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完善”要求党员干部与时俱进。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更新思想。及时自我修复漏洞;“自我革新”要求党员干部对照党员标准。及时清除自己思想上的灰尘。呵护好精神家园。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自我提高”要求党员干部有能力、能干事,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的作风更加过硬、道德更加高尚、能力更加突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8)
在老龄化社会结构中,高龄者增加的同时意味着认知症高龄患者也在增长。因此,认知症高龄者护理成为日本高龄者护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通过对认知症高龄者护理基础和出发点的分析,强调对认知障碍者自我决定的尊重和护理的专业性,希望能为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操作性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想腐"是党员干部从主观认知层面提升思想觉悟、戒贪止欲的集中体现,其核心要义在于"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阐述了一系列廉政思想,蕴含着深刻的政治伦理意蕴,主要包括确立以公共性为价值指向的政治理念、培育以廉洁奉公为道德指向的社会公仆、构建以公平正义为目标指向的民主制度等,对于引导党员干部"不想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意义。新时代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应该以公共性的政治理念为逻辑起点,立足于"信念伦理""底线伦理""责任伦理"三个维度,对党员干部进行价值教育、引导,培育其廉洁奉公的为政之德,使他们做"自律"的表率。同时,着眼于发挥"他律"作用的制度,辅以"制度伦理"为保障,发挥制度的价值规范、引导功能,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大学生党员在高校党支部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为切入点,从学生党员、党员干部和支部书记三个层次出发,论述了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培养大学生党员在学生党支部工作中的主人翁情怀;时刻保持学生党员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先进性;提升学生党员干部的党建专业能力,在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发挥台柱子的作用;选配专业素质过硬的支部书记引导学生党支部日常工作有序进行,使学生党员成为支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4)
延展认知是认知科学哲学中一个重要议题,1998年克拉克和查尔默斯通过将认知工具定义为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将认知的边界从颅内延展到颅外,从皮肤延展到世界之中。延展认知理论打破了传统认知理论中认知位置位于脑内的常识,受到许多争议。本文通过对梅纳瑞的认知整合理论的研究,为解决延展认知面临的困境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本质上挖掘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认知误区和心理认知误区,并分析其认知根源,以期为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认知能力提供参鉴.  相似文献   

19.
魏来 《学理论》2013,(8):73-74
自我控制关系着人类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双系统理论模型告诉我们,认知系统的激活和情绪系统的抑制对自我控制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其他相关研究表明,情绪调节与自我控制密切相关,积极情绪的情绪状态下,自我控制容易成功;消极或负面的情绪状态下,个体更容易失控。因此,要善于调节情绪。另外,进行自我肯定、自主支持等自我意识的调控策略,都可以提高自我控制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形象是指国家的客观状态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也就是社会公众对国家的印象、看法、态度、评价的综合反映,是公众对国家所具有的情感和意志的总和。"形象"既包含自我的塑造,也包含外界的认知。国家形象意义重大,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其身份和地位,也决定着他者对本国的判断和策略。伴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