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誉为“李文林式”的赤色割据,被陈毅誉为“东井冈”。东固革命根据地位于赣中南,以吉安市青原区东固乡为中心,北至吉水县水南、白沙,  相似文献   

2.
东固革命根据地在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党的领导干部队伍建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地方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领导干部结构,形成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与众不同的特色。其时,"左"的严重错误也给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带来了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固革命根据地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否存有联系的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见解。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史料佐证,早在1928年,东固与井冈山革命根据之间就建有联系。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并最终与江西红二、四团在东固的会师,是两支革命力量进一步加强融合。  相似文献   

4.
东固建立了赣西最早的地方革命武装和第二块赤色区域。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四团是创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支柱,对救援红四军做出了突出贡献。东固“秘密割据”的形式,丰富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独立二、四团的发展,扩大和巩固了以东固为中心的赣西赤色割据区域。  相似文献   

5.
在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过程中,当地党组织和广大苏区军民创作并传唱的红色歌谣,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内涵,成为革命宣传的重要手段、鼓舞斗志的嘹亮号角和对敌斗争的锐利武器,是根据地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会匪问题是旧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现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很早就注意到中国的会匪势力,并制定各种政策争取改造他们来为革命事业服务。其中,东固革命根据地对"三点会"绿林武装的争取改造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这种争取改造不仅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增强了武装力量,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统战思想,更使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获得了农村最底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经验启迪。  相似文献   

7.
东固斗争,在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初期颇具特色,它是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的发祥地。它承接了赣西南武装斗争中心地区的使命,在农村建立秘密根据地发展红军,点燃了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的星星之火;它在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斗争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游击秘密割据",成为"工农武装割据"初级阶段最佳的开展形式;它以"李文林式"的斗争与"朱毛式"的斗争相呼应,坚持与发展了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促进了红三军和赣西南苏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革命根据地教科书既是启蒙教育的基础文本,又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的一场全面深入的政治动员的宣传载体。革命根据地教科书编撰出版的"政治取向"是政治动员的基本前提;辐射广泛"受众群体"是政治动员的影响力量;全方位谋求"公信力"是政治动员的目标设定;有意突出"领袖人物"是政治动员的主动构建;审定之后"允许翻印"是政治动员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9.
陕甘革命根据地所以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因为有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井冈山道路思想的正确领导;有渴望参加革命斗争的贫苦民众和深入的群众工作形成的深厚群众基础;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的自然地理条件,实施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基础上扩大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复兴的出发点,具体为中国共产党调整政治路线的出发点、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出发点、八路军开赴抗战前线的出发点。以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形成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具体为党建设民主政治的大本营、党成为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大本营、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由战略防御变为战略进攻的历史性转折的大本营。  相似文献   

10.
方志敏同志的一生 ,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 ,他将马克思主义播种于赣江两岸 ,发动和领导了江西农民运动 ,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弋横农民暴动 ,创立了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他以农民革命团为基础 ,创建了立下赫赫战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他在极端困难条件下英勇奋斗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丰功伟绩。他的爱国主义的高风亮节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对于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的“三讲”教育 ,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弘扬方…  相似文献   

11.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北方建立的巩固的根据地,后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这块革命根据地为红二十五军、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历尽艰难曲折,其历史经验为:坚定革命信念,努力不懈开展武装斗争,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在挫折中不断摸索新的斗争方式和路径;从首先保存自己出发,正确估量革命形势和革命力量,选择根据地的中心位置、发展方向、发展方式;根据地的各项政策都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求同存异,以革命大局为重。这些历史经验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云贵高原建立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军民在偶然与必然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逆境的交织碰撞中产生了"无比忠诚、不怕牺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精神,对"长征精神"的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孕育"长征精神"的重要母体之一,为以后红军在艰苦卓绝的伟大长征中诞生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长征精神"作下了铺垫,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诗人贺敬之当年踏访洪湖时曾挥笔题诗,起首一句就是"革命常思洪湖水"。2016年6月15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追寻革命志士的脚步,和省委农工部部分党员来到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脑机关所在地洪湖市瞿家湾开展"革命常思洪湖水"主题党日活动,瞻仰革命烈士陵园、参观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交纳"特殊党费"、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初步解决了西北革命形势面临的危机,但根据地仍然存在诸多新的危机。尤其是,红军东征、西征受挫,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进行的宁夏战役计划被迫终止,使西北根据地面临空前困难。而此一阶段,中共中央根据革命形势,对国民党"围剿"部队开展了广泛而有效的抗日统战工作,对革命政策进行了积极调整,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全面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问题是当前党史学界存在争论的一个领域,分歧意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海陆丰政权能否称之为革命根据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否失败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失败的原因何在。我对于前两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在此不再赘述。本文试就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失败原因谈一些粗浅意见,以求教于师长及同行们。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不仅为"三三制"政权建设增添了理论光辉,而且是"三三制"政权建设的主要实践者。以邓小平常驻的太行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展开对"三三制"政权建设的研究。首先初步了解"三三制"的提出和原因,然后结合太行革命根据地情况,分析"三三制"政权建设方法: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统一认识,加强工作;稳步推进,深入人心;实事求是,认真执行;最后概括"三三制"落实情况:起到了巩固政权的目的,发现了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政权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位于中国的南方、江西省的西部。上世纪20年代,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道路。这里因而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圣地"。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并确立了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群众路线,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8.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云贵地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在苏维埃革命亟需复兴之时,它发挥了"细而健"的战略贡献、"分到合"的建制创举、"舍与取"的行动支持等重要作用,历史地承接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北上及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重大使命,并共同孕育了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9.
2017年12月8日至10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井冈山根据地历史研究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大家认为,井冈山精神是不忘初心的重要源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井冈山道路一脉相承,毛泽东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厥功至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要有宽视野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而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井冈山时期农民参与革命的动机进行重新梳理与总结,对于充实"三农"相关理论、解决农民问题、维护农民利益有着积极意义;对加快全面而深化的改革进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及最终实现惠及亿万人民利益的"中国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