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章旧影     
孙郁 《前线》2009,(1):60-60
自从洋人敲开古中华的大门,在国人记忆里,耻辱痕迹遍地,可记片断多难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物,就让人一言难尽,如今思之,不禁为其隐痛不已。 过去国人只是从自身视角看李氏的一生风云,史家的情感多少渗透在价值笔法里。其间也不免民族主义的成分渐多。但洋人怎样看这个历史人物,他们笔下李氏的形象如何.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
不少人以为大清朝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在洋人面前是一副奴才相,其实不然。梁启超早有评说——李鸿章待人常带傲慢轻侮之色,俯视一切,与外国人交涉,尤轻侮之!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治家     
柯云  曾琪 《党课》2010,(18):82-84
自古以来,多少名臣名将治国济世堪称奇才高手,而治家却少方无能。然而被清代称为“中兴第一臣”的曾国藩,治家教子都被公认为中华第一能人。那时天下风云变幻,几番改朝换代,可曾家始终保持了谨严的家风,名人辈出,延续五代不衰。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用人     
曾国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尚存异议,学术界对其争论也在激烈地进行着。他领导湘军攻灭了太平天国反清农民起义军,成为清廷的“鹰犬”,这是历史事实。笔者无意全面评价曾国藩其人,只是从他发现、培养、使用一大批人才并多有成就方面,探析其用人之道,或许对今人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陈仲丹 《唯实》2015,(2):79-82
曾国藩是晚清时代的大儒名臣,在事业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对其事功的显赫,他的幕僚薛福成认为主要归功于两个方面:一是"克己为体",二是"荐贤为用"。前者是指曾国藩自身的道德修为’后者则是指他善于识拔人才,重用人才。实际上薛福成本人也是经曾国藩识拔进  相似文献   

6.
《理论导报》2010,(1):62-62
<正>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清道光年间的进士,曾任两江总督,为晚清名重一时的权臣。他一生体质较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独特的养生之道。其养生经,可以二、三、四、五简而约之。  相似文献   

7.
<正>“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是时年24岁的毛泽东发出的慨叹。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作为一位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人物,曾国藩身上有哪些特质或者精神感染了青年毛泽东,让正值“少年意气,挥斥方遒”的他发出了“独服曾文正”的感慨呢?  相似文献   

8.
1896年,李鸿章出访美国时,纽约报纸用李鸿章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来打响广告:“李鸿章从来没有错过星期天的报纸。”9月2日上午9时许,李鸿章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本文是1896年9月3日《纽约时报》对这次采访情况的综合报道,李鸿章的回答实事求是、有理有节、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9.
曾宪荣 《湘潮》2011,(3):50-50
1987年12月12日,我在武陵源紫草潭景点指导学生写生。上午10点多,从水绕四门方向来了数十位游客.其中有一位身材魁梧穿浅色大衣的老者。还有一位戴眼镜文质彬彬的老妇人。他们款步来到紫草潭时.朝我们的写生地点走来。看到两位老人有点面熟,  相似文献   

10.
正曾国藩,晚清名臣。挽大清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的魄力无人质疑。而作为大清之柱石的他,也因此备受重视,仕途顺畅,一路高升。他的成功,固然来自于谋略过人,并且不断地完善自我。而能够一路平步青云,在种种危机中能够从容脱身,化险为夷,平安度过一生,最主要的是他处世有道,从容长行,亦能翩然转身,在官场游刃有余。而一个人,只有才华,不会处世,那是不行的。而作为成功范例的曾国藩,正是两方面结合的典范。作为一介儒生,他没有靠山,也不拉关系。凭借自身刻苦勤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李鸿章致丁日昌函稿》进行了研究,从李鸿章对丁日昌才识的推许和倚重,与丁日昌就国家大事无所不谈,引丁日昌为知己等五个方面论证了李鸿章与丁日昌的亲密,丁日昌在李鸿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全面,论证严谨,可供参看。  相似文献   

12.
王龙 《党建文汇》2009,(4):51-51
每一天早上,女孩都来他的窗口买一元钱的煎包。那时物价还没上涨,一元钱,可以买六个煎包,女孩很娇小,饭量应该不大。可每次,他都会给她刻意挑选大一点的。  相似文献   

13.
如何评价我国历史上的洋务运动,是近几年文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谈论洋务运动,又必然要论及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鸿章,因而李鸿章在史学界里又成了一个注目人物,人们褒褒贬贬,歧见迭出。现简述如下,供参考:一、持否定意见者,把洋务运动与洋务派完全等同起来。认为洋务派主要首领李鸿章等是卖国贼,卖国贼搞的洋务运动当然是加深半殖民地化的运动。他们指出李鸿章的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有个绰号叫“曾剃头”,言其杀人如麻。曾国藩曾这样说过:“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为悔。”这是他的杀人宣言。难怪他杀人不手软,不眨眼,宛如剃头。这样的“剃头匠”可怕不可怕?真是可怕。但我觉得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就是曾国藩治军、处事的一些招数和观念。  相似文献   

15.
艾迪 《党课》2012,(5):105-106
做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志,也就是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方向。许多人并不是智力不如别人,意志不如别人,条件不如别人,而是没有确立远大的志向。曾国藩曾经说过,人若能立志,那么就可以做圣人了,做豪杰了,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又何必借助别人的力量呢?他认为君子之立志也,必须“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这样“才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相似文献   

16.
郑春奎 《理论学刊》2005,(11):126-127
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是由洋务派李鸿章等人所掀起的,它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在中国近代化的起始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李鸿章的求富思想加以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洋务运动兴起的初期,李鸿章也只是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1](卷25),如果中国也有像西方一样的开花大炮及轮船,外国人就不敢肆意妄为了,故而他提出了“自强”的目标,主张大力兴办军事工业,编练新式海陆军,并坚信,“我能自强,则彼族尚不…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湘乡荷叶塘乡(今属双峰县)人,道光进士,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卒赠太傅,谥文正。他虽然官至极品,权倾朝野,为人却十分俭朴、廉洁,并以此训勉亲属,保持勤俭家风。曾国藩遵循祖父“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八字家训,治家力崇节俭。他在给长子曾纪泽的信中告诫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三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息,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可也,略丰亦可,大丰则我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不论大家小家,仕农…  相似文献   

18.
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官运亨通,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有人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相为将一完人";也有人称他"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姑且不论对他的争议和他的历史局限性,但就他的修身自律而言,确有过人之处。1861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时候,住在安徽祁门。祁门县令听说曾国藩喜欢书画,就送给他一本王羲之的书法,是宋代淳化阁帖的祖本,异常珍贵。曾国藩爱不释手,他本身就是书法家,爱好写字,这个县令很巧妙地拿这个东西来馈赠他。  相似文献   

19.
正游宇明在《湘声报》上发文说,近读《曾国藩日记》,发现他有个理念特别有意思,那就是:三忌。曾国藩对"三忌"的解释是"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曾国藩一辈子最喜欢下笨功夫。渴盼自己有学问,他每日读书;希望书法好,他天天写字;期待子侄有良好的操守与行事习惯,他为人处事总是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天道忌巧",这个"巧"字是投机取巧。在曾国藩看来,一个喜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相人”的功夫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素负盛名。 一次,曾国藩收到学生李鸿章的一封书信。李鸿章推荐了3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帐前效力。曾国藩微笑着放下学生的信,照例背着双手出去散步.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到府邸,家人立刻迎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来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很长时间了。曾国藩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