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微博作为新兴媒体也已成为名誉侵权新的途径和手段,本文着重从微博与名誉侵权行为的基本理论出发,综合探讨有关微博名誉侵权诉讼的法律问题,试在理论上分析微博名誉侵权诉讼纠纷的实务操作。  相似文献   

2.
张建波 《山东审判》2003,19(3):79-85
新闻名誉侵权的责任构成是指新闻名誉侵权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它是解决新闻名誉侵权行为人在什么情况下,具备何种条件才承担民事责任的问题,其合理运用,不仅有利于确定名誉侵权行为人民事责任的有无、大小,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助于新闻媒体发挥其监督、宣传作用,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我国学者大多认为一般侵权行为应从损害事实、行为人的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的违法性四个方面来认定,但鉴于新闻名誉侵权固有的特点,譬如侵权主体的多重性、侵权客体认定的复杂性以及侵权行为形态的多样性,笔者试图从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出发,以期详细探讨新闻名誉侵权的责任构成与认定。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私法中,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旱期并不被重视,基本上适用“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原则。二战以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间往来日益频繁,发生在侵权领域的事件也大量增加,因而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也成为国际私法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的“侵...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迅猛发展使网络名誉权的保护问题逐渐凸显,而因为网络名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网络名誉权纠纷也逐渐增多,厘清网络名誉侵权的概念,分析新形势下网络名誉侵权的特征,希望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网络名誉侵权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英美法中名誉损害案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美法中,名誉损害是一种独立的侵权行为,名誉损害案件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一般的规律,本文从其性质分类、构成和抗辩三个方面勾勒了英美法中名誉损害侵权行为法中的有关基本内容,最后是一个简短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王艳 《法制与社会》2010,(13):88-88
本文从许霆案件来对不当得利请求权与侵权行为请求权的竞合问题、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区别点及许霆,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吕忠梅 《中国法律》2008,(5):18-20,77-80
一、问题的提出 自环境问题产生以来,侵权行为法一直担当着解决环境纠纷的重任。从环境法的发生学角度,正是为了应对运用传统侵权行为法理论无法完全解决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纠纷的难题,才出现了环境法这样一个新兴的法律领域。这表明,环境法与侵权行为法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是侵权行为法应对环境问题的不足而产生了环境法,另一方面是环境法又促进了侵权行为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陆法系国家的侵权行为法一般都倾向于将侵权行为理解为对财产权、人身权和知识产权的侵害.然而,与大陆法系不同,可以称得上是英美侵权行为法的特色之一的,就是其侵权行为法保护的对象极为广泛,“名目”也繁多.如对人身安全和自由的侵权行为有:恐吓、侵害身体、限制自由;对个人名誉的侵权行为有:破坏名誉、精神损害、侵犯秘密;对财产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范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范立法的思考徐冬根当代国际私法的侵权行为准据法立法体系和司法实践有了很大的突破,我们在设计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范时,应该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新理论、新制度,使我国的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范从一开始就具有国际可比性,能够真正符合...  相似文献   

10.
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确定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既存在着一些传统原则,如侵权行为地法原则、法院地法原则等等,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原则,如侵权行为自体法原则、有限制的意思自治原则、有条件选择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和共同属人法的原则、区分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分别适用法律的原则等等。我国有关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的法律规范还不够完善,应当以《中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中的有关规定为蓝本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法通则》仅规定了共同侵权行为及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但对准共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未作明确规定。而现实生活中准共同侵权行为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亦呈不断上升之势,因法无明文规定,实践中对由此而产生的损害赔偿之诉多置之不理,从而影响了受害人利益的保护。笔者试就准共同侵权行为的若干法律问题作些探讨。一、准共同侵权行为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所谓准共同侵权行为,是指数人实施的行为均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危险性,其中一人或部分人的行为致人损害而又无法判明谁为加害人的侵权行为。从这一定义分析,笔者认…  相似文献   

12.
戴琼 《政法学刊》2012,(4):49-53
涉外网络名誉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不易确定,损害结果地为数众多,传统民事管辖权的规则面临挑战,目前国际上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我国立法也没有明确的规定。针对网络名誉侵权行为的特点,网络名誉侵权案件应由侵权行为地法院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和受害人受损害的结果地,损害结果地是指诽谤言论的传播地,同时又是原告的住所地或居所地或工商营业所所在地或法人的营业地,如果侵权行为地和损害结果地不一致,由原告选择管辖法院。  相似文献   

13.
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的发展趋势田文君涉外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是传统的,也是长期以来各国理论和实践中处理涉外侵权行为之债所适用的通用的法律原则。但是,随着涉外侵权行为构成要素各个方面和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的发展,单一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已不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有关损害赔偿案件呈上升趋势,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其中涉及最多的是因侵权行为所引发的损害赔偿问题。如何认定侵权行为已成为审判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审判实践需要出发,就侵权行为的概念、法律特征、范围、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及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略加探讨。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 (一)立法上对侵权行为的概念的不同规定 《法国民法典》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了侵权行为的概念。法典第1382条规定:“任何行为使他人受损害时,因自己的过失而致使损害发生的人…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程序法有关程序性侵权行为的法律制裁制度还不完善,从而使公民程序性权利在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有效的救济。本文从程序性侵权行为的基本类型、法律后果、法律责任三个方面研究了程序性侵权行为的基本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公民程序性权利的法律救济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对程序性侵权行为法律后果的确认与法律责任的追究,就是对公民程序性权利最根本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钿  蒋筱熙 《河北法学》2001,19(5):124-127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际交往增多,涉外侵权行为案件日益复杂。传统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范存在若干缺陷,不能适应侵权行为的新发展。从新发展出现的背景切入,着重对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发展的趋势是传统法律适用原则不再具有适用上的独占性和排他性,但作为基本原则,将与许多例外规定一同调整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7.
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新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民法通则对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虽作了规定,但失于粗略,已不能满足我国对外交往中所出现的侵权事件的需要。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的学者们历时数年,五易其稿,拟定了《中国国际私法示范法),吸取了中国自己及世界其他各国法律适用的经验,集中了专家与群众的智慧,在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方面作了许多新的开拓。在示范法即将公开出版之际,特作本文对我国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则应该采用的一些新的理论和制度予以阐发。一、侵权行为地法原则的定位社会生活中的侵权行为是常见的一种法律现象,国际民商事关系运转中也不乏侵权事件的存…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的名誉侵权行为相比,网上侵犯名誉权行为出现了新的特点。在这些新的特点下,名誉权的内涵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从网络名誉侵权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网络名誉侵权的特点及行为方式,进而分别对网络名誉权的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两者进行了具体的分类。最后探讨了其如何确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船舶碰撞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侵权行为地法原则 侵权行为地法原则是船舶碰撞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自13世纪由宗教法学者(Canonist)和法则区别说学者们创立以来,几乎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长期以来,传统的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范均采用侵权行为地法原则。法国学者巴迪福认为,“所说侵权行为地法,乃国际私法上最早确立的原则之一”。船舶碰撞作为海上侵权行为的典型代表,理所当然地也应以侵权行为地法作为其基本准据法。事实上,这一原则也确实为广大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中确立。 船舶碰撞案件中,将侵权行为地法作为其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是有着深刻长远…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跨界环境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原有的解决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原则,显然不适合跨界环境侵权这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因此,应突破传统的和已有的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把保护弱者利益原则和政府利益分析方法作为跨界环境侵权法律适用的原则,在解决侵权问题的同时,保护弱者的利益以及生态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