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下班回家时,儿子也放学回家了.儿子让他买布郎吃,他说什么布郎,儿子说一种水果,美国进口的.他说哪有这样东西,儿子说有,我同学都吃了.他说既然有这种东西,说不定人家会送我们,你看看人家送的东西里面,有没有这种布郎,儿子没去看,儿子说没有,里面只有荔枝、龙眼、芒果,没有布郎.他说没有怎么办呢?你吃荔枝吧,那是水果之王.儿子说我不吃荔枝,我要吃布郎.他跟儿子说话时,一个人笑着走了进来,来人喊他一声钟局长,一脸卑谦.他不是很熟,便说你是?来人说我是××呀,上午来找过你.说着.把一个包放在他跟前.他好象想起来了,便说你是××呀,又  相似文献   

2.
饭桶     
<正>杨沁州在《今晚报》上撰文介绍说,苏东坡《志林》有"措大吃饭"一文,讲两个穷酸的小公务员坐在一起,各自谈起将来的志向,一个说:"我平生不足的就是吃饭和睡觉,以后得志了,就要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再吃。"另一个说:"我的志向和你不一样,当吃了又吃,吃了再吃,为了吃饭哪还顾得上去睡觉!"现代人一成小官吏,就专门谋划着吃饭:一等官,送着吃;二等官,寻着吃;三等官,要着吃。哪怕是小小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常对人说,人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是辩证法的规律。他曾对护士长吴旭君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可以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他死得好。如果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上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他曾多次对王海容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扔到大海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  相似文献   

4.
正一次,我在一家包子铺就餐。吃着吃着,我就联想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看到:很多包子做出来了,但是卖不出去(通常说的内需不足或产能过剩)。此时,店家就从需求侧做文章,大力叫卖。但人们买包子还是不踊跃。于是,店家目光转到了供给侧:多做好吃的包子,少做  相似文献   

5.
吃即参禅     
于丹 《当代贵州》2014,(30):65-65
正我们对吃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对待健康、对待自己身体的态度,更是对待世界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在我看来,一个人对吃的态度能反映出他是怎样的人,吃饭其实就是参禅。星云大师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小和尚请星云大师教他一种参禅的方法,大师说你回去吃饭睡觉。小和尚大惑不解,星云大师又说,人人都吃饭,但多数人都挑肥拣瘦,吃不痛快;人人都睡觉,但多数人都做梦失眠,睡不踏实。你能吃好睡好,就是在参禅了。小和尚才恍然大悟。关于吃,星云  相似文献   

6.
一、案情简介王某系某镇镇长、党委副书记,35岁。1996年8月的一天晚上,王在某饭店吃饭时,和饭店女服务员李某相识。饭后,王邀该女到歌舞厅玩耍。期间,王动手动脚,并提出让陪其睡觉(即发生性关系)的要求,该女同意,商定了价钱,随后两人一同去了王提供的房...  相似文献   

7.
最近,与一帮年轻的朋友在一起讨论欠发达地区什么最重要时,多数人提出,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是人内在的那口气。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故事:近一个世纪以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沃尔逊小镇拥来了一群饥饿的难民,当镇长杰克逊先生发送食品时,许多难民大嚼大咽,只有一位年轻人例外,他对镇长说:“先生,你送给我这么多好吃的,有什么活让我干吗?”杰克逊笑了,“我只不过想给你们提供帮助而已,哪来的活让你做呢?”但年轻人却没有领情的意思:“不,先生,如果没有活做的话,我不会接受你的食物,真的先生,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呀!”实…  相似文献   

8.
我小的时候,曾祖母讲过一个故事,人死了之后,像旅行一样在路上走。走着,看到路口摆两碗酥油。一碗黑,一碗白。酥油白的好吃,细腻香醇。黑的粗粝,苦,酸。一人只让吃一碗酥油。白或者黑。曾祖母说,吃了白酥油,能言善辩;吃了黑酥油,发傻,嘴拙,只说实话。吃了酥油,人接着走。到达上  相似文献   

9.
李建文  袁浩 《世纪桥》2011,(16):34-34
贺龙上党课没有讲稿,只在讲桌上放三样东西:一碗小米、一双布鞋和一个盛着一条小鱼的水碗。正当听课人感到不解的时候,他笑着指一指那碗小米说:“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我们军队要打胜仗,不吃饭不行!这粮食都是老百姓种的,  相似文献   

10.
两种吃法     
正老婆下岗后,开了一家中档饭店。工作之余,我常去帮忙张罗生意。前不久,在一家机关任办公室主任的表弟领着一大帮人来吃饭,我赶紧给他们找了个雅间,奉上香茶,然后问表弟吃些什么。表弟瞥了一眼菜谱,不屑地说:"点啥菜呀,还是包桌吧,2000元的标准,把你们饭店的特色菜全给我端上来!"看着表弟财大气粗的模样,我心里虽然十分不悦,但当着这么多客人的面,还是忍住了……饭菜上来后,表弟他们一桌人吆五喝六,喝了个不亦乐乎。等他们走了,我去雅间一看,见他们  相似文献   

11.
正背景介绍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印制的传单《我们热爱和平》上有一幅漫画《白军士兵家属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惨状》。画面上有两名扛枪的白军牵着士兵家属的耕牛离开,嘴里说着:"你不完钱粮捐税,我就要拿你的牛去。"一名土豪拉走了士兵的孩子,嘴里说着:"我不理你这么多,没有钱,小孩子跟我去!"士兵家属跪在地上哀求:"老爷呀,我饭都没有吃呀!他们身后是一间稻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21):70-70
祝愿 一次在饭店吃饭,大厅里可以点歌。我正吃着,听见音响那里传来了主持人甜美的声音:“下面是张先生为大家点的歌曲,这位先生祝愿大家财源滚滚!”主持人停顿了5秒钟,接着说:“歌曲的名字是《可惜不是你》。”  相似文献   

13.
回家吃饭     
艾迪 《党课》2014,(17):106-108
有人说,回家吃饭有什么复杂和好讲究的?但实际上,很多人吃了一辈子饭幸福感都不强。儿时牵着妈妈的手去菜场买菜的情景,是我们许多人心中永远的记忆;妈妈在厨房忙活的背影,是每个人心中的柔软。在你心中,最感动的回家吃饭是哪一次呢?有人说:在每个孩子心里,妈妈永远是最伟大的厨师。那在你的心中,你最爱吃的那道妈妈菜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彼此彼此     
正那天晚上,老局长的儿子来到我家,一阵寒暄后,开门见山地说:"黄局长,希望你们单位这项装修工程,能让我来做。"说着,从身上掏出一个鼓鼓的大信封,放在茶几上。我坚决推辞不收,并说:"如果你真想接这个工程,那就按正常程序办。"他自己心里清楚,按正常程序,这个工程肯定落不到他头上。他悻悻地走了。两天后的一个晚上,老局长来到我家。一阵寒暄后,开门见山地说:"黄局长,希望你们单位这项装修工程,让我儿子来做。"说  相似文献   

15.
有位朋友闲聊说.现在干部任用上存在一种“洗碗效应”。好比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吃完一抹嘴就走了。有的人总等着洗碗。长期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高些,就会经常受到斥责,不洗碗的人反倒没有错误。平时干工作,干得多的人可能出错.还得罪人,提拔、投票什么的就没你。所以长期下来,人们就觉得做得多还不如做得少或干脆不做。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初春的一天,我到四平市纪委看望分别多年的老师。一见面我就情不自禁地讲述回到四平看见的新变化:道里的新华大街、北立交桥、仁兴市场、百货二商店……时值下班时间,办公室里只有我们师生俩在交谈。这时走廊里传来“到我家去吃点饭”、“到饭时了,不吃饭怎么行呢”的声音,我顿时心一沉,刚才的兴奋劲儿都跑光了,我对老师说:“是不是来办事的请吃饭呢?”老师说;“不会的。请也不会去吃。不信你去看看。”我顺着声音来到信访办门外,从开着的门往里一看,原来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在修车,边  相似文献   

17.
不做有钱人     
《党课》2006,(2):32-33
这题目有点别扭,说出来让入起疑。颇有点儿吃不到葡萄就说是酸的意味。不过,好在快乐大叔也没啥可在乎的,被人当成“酸狐狸”也没啥。快乐大叔认识一位有钱的主儿,房子自然豪华,车子自然高档,老婆也换过几位了,可整天也没见他有个笑模样,吃饭就想喝稀饭,美女也看腻了,整天唉声叹气的,老觉着活着没劲,总说怀念当初在工厂做工那时候,中午买三毛钱一份儿的白水煮茄子,却成天高兴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18.
衬托     
正那还是好几年前,我和朋友到一家小餐馆吃饭。虽然餐馆看起来很简陋,但里面的卫生工作,却做得特别好,到处都抹得干干净净,餐具也干净得让人放心。更重要的是,他们端出来的菜分量特别足,味道也不错。我笑着跟老板说:"难怪总有人说在你这里吃饭,不会花冤枉钱呢。"老板笑了笑,一脸实诚地说:"你看我们这,巴掌大块地方,就开了十多家餐馆,我要是让人花钱花得  相似文献   

19.
李强 《党史文汇》2007,(1):53-54
一次带孩子到一家麦当劳餐厅吃饭,见到两个妇女因不慎碰撞吵架,其中一位用油得发腻的京腔奚落另一位说:“吃——过麦当劳吗你!”那意思仿佛是说,吃过的便高人一等,便是与国际接了轨,没吃过这洋玩意儿的便不配进来,只有去吃大碗面。这话虽是对另一位妇女说的,却也捎带着扎到了我。说实话,那个时候我也是没有吃过。要不是正好路过,也正好到了饭点儿,我是不会去那里的,当时也只是怕浪费而吃了一点孩子剩下的薯条。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却让我始终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20.
人欲无穷乎?     
我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但我常常忍不住怀疑:人的欲望真的是无穷的吗?就在前天,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从外地来,我请他吃饭。可能是餐厅生意好吧,我们虽然点了四个菜,可很久才上一个,上到第二个时,我们就已经吃饱了,我和朋友相视而笑。朋友感慨说:其实人的需求是很少的,你看,一点点东西就可以吃得饱饱的,却总是忍不住浪费,多吃多喝,多占多拿。是的,其实比较一下动物就明显了:动物似乎很少寻求温饱之外的需要,而且千百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而人呢,也有古语这样说的:睡觉不过一张床,吃饭不过三餐。意思是人的基本需要其实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