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键 《精神文明导刊》2007,(9):20-21,23
1.城市社区的兴起 就西方来看.城市社区的发展主要源于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这预示着,在社会正常的运行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是有边界的.这就在逻辑上提出了一种可能,即社会上还应存在着一种非市场和非政府的力量.这即是公民社会中的公共领域。由此可见.西方城市社区的发展基本上呈现出的是一种自然演进图景.即:在路径上,社区是随着市场和政府自身的发展出现相当的局限后而产生的一种新领域:在逻辑上,社区发展体现出一种市场、国家和个人三种力量相互博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刘秀光 《长白学刊》2010,(5):100-104
房地产市场一般是竞争性市场,但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使该市场具有非竞争性特征,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垄断或“垄断化企图”。由此产生了房地产市场失灵以及政府不断实施宏观调控而房价持续上涨的“宏观调控悖论”。解决房地产市场失灵和纠正“宏观调控悖论”的政策思路是,在对房地产市场的特征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保持宏观调控与强化政府规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一)西方国家把国有企业看作是一种特殊企业 ,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色彩。他们管理和改革国有企业的经验 ,体现着西方国家国有企业受到的来自体制环境上的激励约束。1.界定进入领域 ,收缩国企范围西方国家设置国企主要遵循“市场失灵原则”、“社会公平原则”进行。“市场失灵原则”是指只有当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对于某种产业或产品“失灵”时 ,即对于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足或因赢利少甚至可能亏损使民间资本无力、无意进入 ,而社会又非常需要的产业领域 ,政府才不得不投资兴办国有企业去提供相应产品。对于市场调…  相似文献   

4.
作为制度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诺斯悖论"描述了国家与经济发展间复杂且矛盾的关系:一方面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另一方面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在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背景下,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之间同样呈现为一种"诺斯悖论"式的复杂关系。一方面,政府购买服务为社会组织获取资金、活动空间与合法性等关键资源提供了机遇,为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另一方面,政府购买服务也可能对社会组织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引致社会组织主体独立性衰退、组织服务低效化、草根社会组织边缘化以及社会组织发展同质化等负面效用。政府行为逻辑的内在张力、政社间合作规则的阙如以及权力关系的失衡是这一问题的主要生成机理。因此,需要通过政社间"伙伴"关系的认知建构、以契约为核心的政社合作规则强化以及政社间权力关系的均衡化等路径规避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组织的不良影响,实现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府经济职能是政府传统的基本职能之一。在现代法治国家,政府经济职能建立在对市场失灵的认识与分析基础之上,市场的欠缺与不完全性为政府介入经济提供了正当性基础。但应该认识到的是,政府本身亦有其缺陷,与市场失灵一样,尚存在政府失灵,政府对市场的介入应坚持“补充性原则”,在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之间进行理性权自然力衡,实现有限政府与有为政府。  相似文献   

6.
国家投资经营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通过预设政府投资经营的行为规范 ,实现对该领域内“政府失灵”的有效矫治。在全球化市场条件下 ,新增的“市场缺陷”与“政府失灵”或所显现出的新特点 ,使国家投资经营法的规制模式与体系结构都必然发生变革。  相似文献   

7.
社会建设问题的提出.是因为相对于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言,社会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而导致了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情形下,更为突出.因此,社会组织必须由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才能避免"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的情形下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理论——利益集团假设 在管制经济学的体系中,政府管制理由的传统解释在于政府管制可以弥补“自然垄断”、“外部性”等“市场缺陷”带来的效率损失,以保护公众利益不受损害,因此,这一观点被认为是对“市场失灵”的回应。但在现实经济中,有限理性、信息不完全以及政府管制成本常常会使政府管制行为和效果偏离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产生非效率,由此产生的“管制失灵”构成了公共利益学说规范分析的一个弱点。而且,就“公共利益”的基本前提假设而言,管制者  相似文献   

9.
医疗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特点决定了医疗服务市场与完全和完善市场相去甚远,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失灵。治理市场失灵,引入政府干预应谨慎合理并充分重视市场的自矫正机制和其他非市场力量,以免伤害市场自身的修复能力,导致“大政府”模式以及政府失灵带来的效率下降。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失灵情况错综复杂,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加区别地简单的“一刀切”,将政府的作用神话和盲目地要求政府介入并非解决问题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0.
市场失灵与政府进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市场失灵”客观存在 ,因而政府必须进入市场。但其前提条件是应对“政府失灵”进行防范 ,否则失灵的政府不仅不能有效地治理市场 ,反而会更加使市场无序和无效。在这种意义上讲 ,分析和探讨“政府失灵”问题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科技革命及经济自由化、国际化趋势的影响,西方国家政府面临的内外矛盾日益尖锐,原来的“万能政府”捉襟见肘。如何提高国家竞争能力,快速应对来自各方的严峻挑战,避免“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c)和“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成为西方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于是,西方务国兴起了以“政府再造”(Government Reengineering)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行政改革浪潮。  相似文献   

12.
产权明晰是科斯理论的核心,武汉市政府成功“禁麻”是科斯理论在行政领域的成功运用。在转型时 期,解决市场失灵,产权方法优于政府干预,政府要从“全能型”政府逐渐转变为有限型“契约性”政府。  相似文献   

13.
生产安全与卫生的政府管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失灵”是政府管制的必要条件,它是政府之所以干预市场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但是,“市场失灵”不是政府管制的充分条件,因为政府管制本身也可能出现失灵,即“政府失灵”。政府管制失灵通常表现在管制的低效性上。目前我国生产安全与卫生的政府管制处于无力状况,政府管制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严格落实检查和监察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从落实准入准出制度、完善立法、政府管制进行成本—效益评估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存在,财政职能必须限定在弥补市场机制不足这样一个范围内,同时还要防范和限制政府运用财政干预经济时出现的"政府失灵"。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财政的职能应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予以合理界定。  相似文献   

15.
鞠传宝  曹鲲 《桂海论丛》2014,(2):110-113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有效防止"市场失灵"现象,政府有必要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对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这就是政府规制的基本要义。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政府规制已然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政府规制的理论框架来分析"政府失灵"现象,并以医患关系为例来分析医疗卫生领域的"政府失灵"现象,旨在透过对现有医患矛盾现象的剖析来找寻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政府规制在医患关系领域的失灵,是医患矛盾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改善医患关系要通过创新规制措施,转变政府职能,稳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由于住房不平等现象以及住房市场失灵,政府对住房市场的干预是不可避免的.政府自主性是政府干预住房市场发展的政治基础.基于自主性逻辑,权力与资本的结合会导致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双重失灵.政府自主性在住房市场发展中面临着释放市场与保卫社会的悖论.随着政府公共性的回归,住房市场发展中政府能力的提升路径包括:强化住房政策顶层设计、提高政府与市场合作能力、厘清地方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 ,市场失灵成为人们探询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监管的理论依据 ,而现实中很多政府失败的例子给“市场失灵论”无情的打击。这说明“市场失灵论”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就是在分析“市场失灵论”在逻辑和理论谬误的基础上 ,来探讨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形成和市场监管的思想 ,从而论证新制度经济学市场监管理论的现实科学性和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人大月刊》2009,(8):50-50
许多事实表明,无论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还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失灵”的可能。市场运作“失灵”,主要表现为由于利益的驱动而导致的对社会公平正义秩序的干扰和破坏;而政府干预“失灵”,则主要表现为由于权力的驱动而导致的对市场竞争原则的干扰和破坏。这两种“失灵”,都会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19.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确定政府职能的理论前提,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不同主张,深刻影响着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和方法。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作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立足于美国的现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以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为分析前提,重新审视了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论述,提出政府与市场之间应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的模式。本文试通过分析斯蒂格利茨的政府理论,对我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一些现实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和军 《理论月刊》2012,(9):133-136
国有经济支持论者认为国有经济分配更加公平,而且并非低效,反对者的观点则相反.研究显示,国有经济的确存在效率指标相互矛盾的所谓新“效率悖论”.分配方面,国有经济领域的垄断和政府保护现象严重,其公平分配职能未能得到很好发挥.应跳出所有制视野看待国有经济问题,进一步完善规制体制、竞争机制、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国有经济效率与公平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