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极日出号"案本质上涉及沿海国和船旗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权利和义务的平衡问题。基于对国际仲裁庭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管辖权的质疑,俄罗斯采取了"不应诉"的策略,但这并不妨碍ITLOS基于初步管辖权和案件紧急性而发布临时措施命令。在出现"不应诉"的情况下,国际司法机构并不排除"不应诉"一方的程序性权利,相反,司法推理显得更为谨慎,并尽量确保争端双方的平等。相形之下,中国在"南海仲裁案"采取"不应诉"的理由更为充分。根据"北极日出号"案的经验,中国在坚持"不应诉"的同时应尽量保持与国际仲裁庭的沟通,切实重视国际法在解决海洋权益争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全球性安全机制的演变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作为全球性安全机制的出现及其实践,是国际社会为适应新的安全需要而进行的非常积极而有效的努力。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的更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和无形约束。现实需要联合国以更为宽泛的安全理念为基础构建全球共识,有效发挥全球性安全机制的作用。要有效应对21世纪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更离不开联合国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呼唤着联合国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4.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20,(16):26-26
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世卫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与联合国保持一致。世卫组织法律官员史蒂文·所罗门日前再次澄清,并未收到台湾所谓"人传人"示警。贰得牺牲很多人。五四青年节当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和在海外的留学生连线时表示,不赞成群体免疫。叁我认为没必要戴口罩,但我应该在梅奥诊所戴上口罩。此前视察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因没戴口罩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和指责后,美国副总统彭斯近日就此表示遗憾。  相似文献   

5.
聂军 《欧洲研究》2005,23(3):28-38
维和是由联合国采取的、包括军事人员在内的但是没有强制力的行动,旨在帮助维持或恢复冲突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维和是在冷战、非殖民化以及民主化浪潮的国际形势下,在集体安全不能奏效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手段。维和并不是联合国的创造,国联就有类似维和的先例。维和并不是一种集体安全行为。集体安全依靠集体力量自动地制止内部出现的侵略行为,而维和实践中并没有明确的侵略者,维和部队是会员国自愿派遣的;集体安全行为旨在改变现状,而维和旨在维持现状。  相似文献   

6.
否决权机制及其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剖析否决权的理论渊源、历史沿革、实质意义与正反作用,展望否决权的未来前景,并就否决权机制的完善提出建设性的认识。必须承认否决权存在的现实,认识到否决权的存在既有消极影响也有正面作用,完全取消否决权是不可能的,限制并改进否决权的使用机制是惟一可行之道。为完善否决权的使用机制,应将否决权问题的考虑纳入到维护和加强安理会权威的主题上来,强调否决权的使用应完全遵循《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和宗旨,限制否决权的使用范围,改进否决权的使用机制,加强协商一致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制裁恐怖主义机制的功能包括约束作用、示范作用、规范作用和服务作用。这些功能推动了恐怖主义制裁的国际合作。由于制裁机制的存在,国际社会形成了一个治理恐怖主义的新模式。然而,成员国的不合作导致上述功能存在以下缺陷:机制的约束作用较弱,示范作用较窄,规范作用有限,服务质量不高。成员国不合作的根源在于制裁机制中的权力分配失衡、国际社会中相互依赖的变化、制裁机制本身的不健全和不透明。要提升未来成员国在国际反恐中的合作和治理效果,各主要国家和联合国应当推动制裁机制的完善,以赢得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9.
10.
在后冷战时期美国调整对联合国政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1990年代后期联合国财政危机时期,赫尔姆斯利用其作为国会议员和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享有的特权,通过一系列舆论、立法和外交努力,最终实现了政府借助常规外交手段所不能获得的成果.他对问题的产生、激化和解决一直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扮演着参议院外委会主席在美国外交政策调整过程中的传统角色.本文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分析,主要以赫尔姆斯的言行为线索,再现了这段极为重要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美国研究》2021,35(4):110-133
1945年《联合国宪章》将人权议题纳入联合国议程后,它很快成为各国共同参与的问题,这在联合国成立初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立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二是拟定国际人权文件,三是实施联大人权外交。基于实质性的政治利益,美国在这些问题上与联合国各国代表之间出现了决策上的斗争与妥协。一方面,在冷战兴起的背景下,美苏两国在人权标准、联大人权外交等问题上出现激烈冲突;另一方面,美苏两国都支持限制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职能,都反对拟定有约束力的国际人权文件,不少对人权议题的态度更为积极的国家对联合国人权机制的构想则受到了压制。美国政策的核心在于通过人权政治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同时避免联合国对其国内管辖权的干涉。这对美国后来的联合国人权政策及联合国人权议题本身,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研究》2021,(4):120-147
海外投资逐渐成为大国提升区域影响力、树立负责任形象的政策工具。在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的海外投资国之际,本文利用中国海外投资追踪数据库和联合国大会投票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海外投资对双边外交相似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伴随中国对各成员国投资额的增长,与相关国家的外交相似度显著提升,中国海外投资有助于成员国之间建立更和谐的政治关系。随后,基于投资主体和行业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国企和私企投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相比之下,国企投资对于双边外交相似度产生了更强的推动力;中国对各成员国所进行的经济溢出效应更大的基础设施投资,更有助于降低双边外交政策的分歧,而资源型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扩展性分析进一步显示,中国国际政治影响力对海外投资与双边外交相似度之间的相关性发挥了调节作用。中国国际政治地位的提升,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更加良性的政经互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认为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对于该案件没有管辖权,而且案件不具备可采性。仲裁庭裁决中国超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海域制度之外的任何基于"九段线"的海域权利诉求均没有法律依据,南沙诸岛的高潮地物均不是岛屿,中国不能以南沙群岛为整体划定领海基线并声索海域权利。南海仲裁案裁决给中国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但也启示中国反思自身南海政策的不成熟之处,调整后续对策。中国应从程序上规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强制程序的管辖,推进协商规范,提倡与东盟成员国建立南海争端仲裁庭;在加强太平岛等岛礁岛屿地位的举证方面促进两岸合作,建立岛屿指标体系和南海岛礁大数据库。  相似文献   

14.
亚太国家的海洋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凤岚 《当代亚太》2006,26(5):30-36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以来,亚太地区沿海各国相继制定了海洋法律,并纷纷出台了海洋政策和海洋战略。中国与众多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这些国家的海洋政策及涉海法律,已对中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际环境保护正在成为重新塑造国家主权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系统论述1972年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国际环境保护以何种方式对国家主权产生了何种影响。第一,国际环境保护通过引发全球关于主权与环境关系的讨论导致国家主权观念的渐进式变化,即传统国家主权观应该调整以适应全球生态相互依存。第二,国际环境保护通过建立国际环境机制导致了国家主权实践的显著变化。一方面,国家通过环境成本外部化谋求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表现在国家在开发利用本国资源时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污染排放也日益受到国际限制、向国外转嫁污染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国际环境机制促进了国际环境合作,提高了国家保护环境的能力,从而改善了国家对内的环境管理权,提高了政府增进国民福利的能力。最后,以欧盟的环境政策为个案,分析国际环境保护影响国家主权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6.
应琛 《新民周刊》2022,(46):18-19
江泽民同志逝世后,多国领导人与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过各种方式,对江泽民同志逝世表示深切哀悼。11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为江泽民同志逝世举行默哀仪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同日发表声明,对江泽民同志逝世深表悲痛。当地时间12月5日,古特雷斯、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克勒希等联合国官员前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纽约驻地吊唁。  相似文献   

17.
当前,领土和海洋划界争端日渐激烈,此前国际上很少详细讨论南海岛礁建设议题。尽管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部分条款提及"岛礁建设"中的"人工岛礁"议题,但在国际法上,"岛礁建设"议题仍然饱受争议,并且没有公认的术语界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主权国家试图采取占据更多海洋领土的行为,岛礁建设议题变得更加突出起来。本文以斯普拉特利群岛(即中国的南沙群岛)为例,从国际法的角度探讨该议题,以期引领国内外学界对"岛礁建设"问题上进行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房旭 《东南亚研究》2018,(3):108-12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岩礁条款"规定了岛屿与岩礁的区分标准,但所谓的"标准"过于模糊,存在较大的理论和实践争议。"南海仲裁案"仲裁庭通过"详细"解释"岩礁条款"得出"史无前例"的岛礁认定标准,使得即便是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并且有淡水、食物和居住设施的太平岛也被认定为岩礁。仲裁庭对"岩礁条款"的解释过于激进,明显违反《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的条约解释规则。"岩礁条款"的解释应当符合通常含义、目的和宗旨、善意解释、嗣后实践的相关要求。综合条约解释规则和太平岛的自然地理情况来看,太平岛的岛屿法律地位毋庸置疑。作为推动国际法治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条约解释应当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相似文献   

19.
美国"空识区"规则对其他国家影响极大,在一定程度上是该领域国际惯例的基石。对比中美"空识区"规则可以发现,二者基本上不存在重大分歧,中国"空识区"规则符合国际惯例。美国"空识区"规则在适用范围上"有意模糊"民用和军用航空器之间的区分,其在实践中并未将"空识区"规则适用于军用航空器。美国此举主要是为了便于其军用航空器以传统的"公海航行飞越自由"为根据,在他国"空识区"和专属经济区肆意行事。目前,并无国际公法限制各国的"空识区"规则,尤其对于军用航空器,尚无明确保护沿海国安全利益的国际公约。针对"空识区"相关问题,中美两国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及时进行磋商,加强合作并管控危机。  相似文献   

20.
最近日本突然再次炒作东海油气开发问题,其背后的目的值得分析和研究。2014年初发生的科特迪瓦诉加纳临时措施案的案情与我国在东海和南海的形势存在诸多相似点和关联性,为应对日本在东海的动向、预估下一步南海局势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线索。通过研究科特迪瓦诉加纳临时措施案的诉讼程序和裁定。可以看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0条临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