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囊素对猪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提取的天然囊素(10μg/mL)和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协同免疫45日龄仔猪,研究了其对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及仔猪增重的影响。将32头健康45日龄仔猪随机分为4组,0.5 mL疫苗 囊素免疫2次(Ⅰ)组1、.0 mL疫苗 囊素免疫2次(Ⅱ)组1、.0 mL疫苗 囊素免疫1次(Ⅲ)组和1.0 mL疫苗免疫2次(Ⅳ)组(疫苗对照组),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B-ELISA)检测各组猪免疫前及一免后第14、28、42、60、74、881、02 d的口蹄疫血清抗体效价并称重。结果,Ⅱ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Ⅳ组(P<0.01),Ⅰ组、Ⅲ组和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一免后第60~110 d仔猪平均日增重囊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囊素可以提高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提高猪增重,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1965年在我国某些地区,发现一种以蹄部水泡症状为特征的类似口蹄疫的猪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在对动物的致病力以及血清学反应方面与口蹄疫有所不同。为了查明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水泡病、下同)与口蹄疫在免疫性上是否一致,1968~1970年我们选择了具有地区代表性的水泡病几株流行毒株,进行了乳鼠交互中和反应和猪体交互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3.
1972年12月11日,斯塔福郡(Staffordshire)报告了猪的水泡病的一次流行。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口蹄疫,但未能为起初的血清学试验所证实。遂曾进行研究来确定其病原的性质。 以前也曾两次在猪流行过临床上与口蹄疫无法区性的疾病,但从其中分离出与口蹄疫不同的病原。Nardelli氏等于1966年在意大利描述过这样一种综合病征,指出其病原为一种猪  相似文献   

4.
1972年12月11日,斯塔福郡(Staffordshire)报告了猪的水疱病的一次流行。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口蹄疫,但未能为起初的血清学试验所证实。遂曾进行研究来确定其病原的性质。 以前也曾两次在猪流行过临床上与口蹄疫无法区别的疾病,但从其中分离出与口蹄疫不同的病原。Nardelli氏等于1966年在意大利描述过这样一种综合病征,指出其病原为一种猪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能够区分口蹄疫疫苗免疫与野毒感染动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将纯化的口蹄疫病毒3AB非结构蛋白抗原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加入待检血清样品后,利用胶体金标记SPA显色。应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技术(DIGFA)和ELISA方法同时对150份猪血清进行检测,结果DIGFA法的阳性率为6%(9/150),ELISA法的阳性率为5.3%(8/150),两者符合率达99.3%。DIGFA操作简单,耗时短,结果易于判断,且与口蹄疫免疫猪血清、猪细小病毒、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病毒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结果表明,该法适用于生猪和牛等口蹄疫病毒3AB抗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口蹄疫O-A-Asia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按OIE口蹄疫疫苗效检标准和我国口蹄疫灭活疫苗质量标准,对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4批疫苗进行了安全性试验、免疫效力试验、免疫持续期试验、疫苗保存期试验和最小免疫剂量试验。结果显示,4批疫苗均对靶动物和实验动物安全,无任何毒副反应;对O、A、AsiaⅠ型口蹄疫的平均免疫效力分别为4.73、6.84和8.10 PD50/头份;一次接种的有效免疫期达6个月;2~8℃下的疫苗保存期为12个月;适宜的免疫剂量为,6月龄以上牛每头3.0 mL,6月龄以下牛每头1.5 mL。该疫苗对接种动物安全,免疫效果良好,一次接种可同时预防O、A、AsiaⅠ型3个血清型的口蹄疫。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泛,曾多次在一些地区发生过大流行,因而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18个A类疾病的首位。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种猪、肥猪及其产品的频繁调运,使一些地区猪口蹄疫流行较为严重。免疫接种是控制口蹄疫的关键措施,现在生产中使用的口蹄疫灭活疫苗主要有普通苗和浓缩苗两种。我们对不同日龄仔猪及不同接种途径进行了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以确定最有效的疫苗、接种途径和初次免疫的最佳时间。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疫苗 猪口蹄疫O型灭…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粮农组织欧洲防治口蹄疫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曾对猪水疱病进行了专门讨论,现将这次会议资料中有关猪水疱病的材料摘要报道如下,供参考。 一、英国猪水疱病现状及防制 英国于1972年12月第一次发生本病,相继出现了87个发病点,其中英格兰72个、威尔土6个、苏格兰9个。采取了与对待口蹄疫一样的防制措施,扑杀发病猪场的所有的猪。在上  相似文献   

9.
获得大量抗元是口蹄疫免疫问题之一。10至15年来,一些国家利用小牛肾及猪肾作单层细胞培养。由于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使得许多人寻找其它的抗原来源。1960年,帕蒂(Patty)等人首次在悬浮的小牛肾细胞中培养口蹄疫病毒获得成功。意大利也采用这种方法培养病毒,并有所改进。 保加利亚兽医免疫学研究所口蹄疫防治实验室用此种方法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实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纯化的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6亚基配体结合域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雌性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6亚基配体结合域单克隆抗体(McAb);采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ELISA克隆和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并用SDS-PAGE、间接ELISA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制备的McAb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获得5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β6亚基配体结合域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C4C7、E7C7、B8C9、C2D8和B7B6,其分泌的McAb为IgG2b(C2D8)和IgG2a(C4C7、E7C7、B8C9、B7B6)亚类。制备的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6亚基配体结合域McAb可为深入研究整联蛋白αvβ6在口蹄疫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免疫抗体评价口蹄疫灭活疫苗效果的可行性,分别用5批次的口蹄疫O型-亚洲1型二价灭活疫苗(OS/99株+JSL/06株)、5批次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ZK/93株+OS/99株)免疫动物,在攻毒的同时采血分离血清,用液相阻断ELISA测定抗体效价,以分析抗体效价与免疫保护的关系。统计学分析表明,二价灭活疫苗的O型免疫抗体值与攻毒保护率(概率单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986;亚洲1型免疫抗体值与攻毒保护率(概率单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为0.997,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抗体值与攻毒保护率(概率单位)之间不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果表明,应用抗体水平评价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是完全可行的,但用其评价猪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口蹄疫抗体效价处于"灰色区"的免疫猪群的免疫水平差异,对66头猪用不同剂量的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免疫后第28天检测免疫猪抗体水平,并用疫苗同源强毒攻击,采用ELISA检测IL-12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显示,在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灰色区,被保护猪免疫后第28天血清IL-12水平较免疫前极显著升高(P0.01),未被保护猪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被保护猪外周血CD21+细胞亚群比例升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CD3+CD4+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CD3+CD8+T细胞亚群比例变化不显著(P0.05),而未被保护猪CD21+细胞亚群比例变化不显著(P0.05),CD3+CD4+T细胞比例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CD3+CD8+T细胞亚群比例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IL-12水平、外周血CD21+细胞亚群比例、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CD3+CD8+T细胞亚群比例的差异是引起免疫抗体灰色区保护与不保护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口蹄疫 1988年11月7日,意大利报道艾米利亚-罗马涅区雷焦艾米利亚市科雷焦地区爆发了该国本季度第一起口蹄疫。该地区一个养有2206头猪的畜牧场的猪群感染发病,51头患猪死亡,其余的猪全部被扑杀,并将尸体掩埋处理。有关当局限制疫区内猪只的移运,并对传染来源进行追溯。在这次爆发中所分离到的病原是C型口蹄疫病毒,1988年该国的其它4起口蹄疫爆发也是由C型病毒引起的。11月12日,该地区又报道再次爆发口蹄疫,有80头牛受感染,是通过“邻居接触”途径而受到传染的。患牛全部扑杀,就地掩埋。11月27日,在距离上一起爆发地点4km远的卡皮尔某畜牧场爆发牛口蹄疫,该场饲养的22头牛中至少有4头受到感染,患牛全部扑杀。  相似文献   

14.
给猪口服和肌肉注射以乳酸杆菌为载体的口蹄疫病毒VP1基因DNA疫苗(L.acido SFMD-1),以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和MTT方法分别检测了免疫后FMDV VP1抗体的动态变化和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情况,并与商用FMD油佐剂疫苗、裸质粒FMDV VP1基因DNA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口服组猪在免疫后第21d抗体效价达到了1∶2~(7.7),而肌肉注射组猪为1∶2~(3.3)。加强免疫后2周,口服免疫组抗体水平下降到1∶2~(5.3),到第3周快速上升到1∶2~8;与此相对应,肌肉途径免疫组猪抗体效价缓慢地从1∶2~(5.3)上升到1∶2~(6.7)。口服途径和肌肉注射途径的刺激指数(SI)分别为1.93和2.00,2种免疫途径都可以诱导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证实,该疫苗能够在猪体诱发VP1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反应,以乳酸杆菌为载体是DNA免疫和预防猪口蹄疫的一种极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如所周知,用于免疫牛的口蹄疫福尔马林吸附疫苗在猪只能引起不满意的免疫性。在寻找一种更好的灭能苗的制造方法时,必须从以猪和病毒二者作为恒定的因素出发。口蹄疫病毒已经知道是一种构造相当简单的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构成的,将病毒颗粒裂解成其亚单位后便不再有免疫力。因此只余下两种可变的因素,即灭能剂和佐剂。  相似文献   

16.
猪瘟一次免疫程序在我县从试点到推广实施,已为期5年。实践证明新的免疫程序与过去的每年春、秋两季定期免疫和夏季补针的旧免疫程序相比,有许多优点,现总结如下。 (一)新免疫程序 ①每年春季(3月中旬)不论大小猪全部进行一次普遍注射。②在5、7、9、11月份,对新生仔猪和外购猪进行一次补针。③种公猪、种母猪和育肥猪每年注射一次。④仔猪断乳前后(约生后55~65天)注射疫苗。⑤注射毕猪瘟疫苗的猪打耳号。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病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世界各国对口蹄疫 (FMD)防制十分重视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但近年来 ,本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频繁暴发流行 ,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1 口蹄疫病毒和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 (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疫病 ,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之首。易感动物包括牛、水牛、绵羊、山羊、骆驼和猪等 2 0个科的 70多种家养和野生哺乳动物。猪和牛的临床表现最严重 (也有猪发病而牛不发病 ) ,羊只表现亚临床感染。在自然状态下FMDV可经消化道感染 ,经呼吸道感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数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即…  相似文献   

18.
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牛抗体消长动态的LPB-ELISA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按一次免疫、首免后第15 d加强免疫和首免后第60 d加强免疫程序,对3组试验牛(每组牛20头)用O型口蹄疫疫苗进行了免疫。免疫后不同时间点用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测定了免疫牛O型口蹄疫抗体效价。结果,首免后第15 d加强免疫牛和第60 d加强免疫牛抗体水平较高,50%保护牛所占比例分别为56.3%和63.1%,完全受保护的牛所占比例分别为34.3%和29.5%。第60 d加强免疫牛的保护率要高于第15 d加强免疫牛和一次免疫牛的保护率。结果表明,首免后第60 d加强免疫是最理想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9.
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猪水泡病,下同)在我国起于何时,尚无完整而确切地记载。现初步整理一些零星资料供参考。 一、流行简况 本病1965年开始发生于我国个别地区,因其临床症状与猪口蹄疫颇为相似,经血清学及生物学试验认为是猪口蹄疫,以后曾一度称之谓猪疑似口蹄疫。  相似文献   

20.
由一种猪肠道病毒引起的猪水泡病(SVD),最早于1966年在意大利,稍后在香港和1972~73年亦在各欧洲国家,主要是在大不列颠发现。于1973年秋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两次和1974年10月上旬的第三次爆发均被确诊。 关于在临床症状和肉眼—形态学方面的发现,这种新的猪病与口蹄疫无法区分。因此,本病的诊断,特别是与口蹄疫鉴别,必须依靠实验室方法从病原学上予以识别,例如补体结合和鉴别诊断的组织培养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