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许文君 《传承》2011,(31):62-63
对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解读,通过对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文化构建的思路和策略的介绍,使人们理解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文化构建的意义和方式,使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更人性化和特色化的检索参考服务。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全球化背景下,要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33.  相似文献   

3.
邓泽球  魏玲 《人民论坛》2015,(2):181-18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文化自信的缺失,这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文章通过对文化自信内涵和意义以及当前我国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分析,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的文化自信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着国际化形势下渗透白热化的文化博弈与转型期的包容多元化的文化变局,因此需要逐步改进文化交流、文化安全、文化环境及文化阵地的体系建设,加强文化考核、核心价值、城乡统筹和文化人才的养成机制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5.
发展文化产业 建设文化强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维辰 《前进》2004,(9):28-32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出了调整经济结构和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从1999年以来,全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深化,成效初步显现;2002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从发挥山西两个资源优势出发,提出了“努力把山西建设成文化强省”的要求,并把这一要求作为全省的重要工作写入省委的有关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之中。省委宣传部成立了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负责相关的具体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下,建设文化强省形成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6.
孟耕合 《桂海论丛》2014,(4):106-110
文化自觉的意蕴是对文化的认知、传承和构建。文化自觉不仅是文化观念,也是一种文化实践,这是由文化的本质、地位、价值、发展的内涵所决定的。文化自觉是传承民族精神的自觉,更是对当今时代精神的自觉,应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构建发展文化。哲学是文化的灵魂,文化自觉离不开哲学的自觉,当代中国文化的构建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的前提下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大众文化和民众生活层面的自觉,二是在学术文化层面的自觉。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对网络文化未来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引娣 《前沿》2007,(1):238-239
本文论述了网络时代环境下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和未来发展及图书馆对网络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指出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文化,它的兴起是现阶段人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研究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赵建伟  康就升 《前沿》2011,(6):120-122
不同的社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合江民族村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在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整合下,在社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参与、实践和创造下,经过五年来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富有南粤特色的集和谐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文化等多样文化为一体的文化社区,实现了以文化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协调发展的目的,构建起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特色民族文化社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使命,就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是国家的身份象征。践行文化建设使命,就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克服文化自轻心理,摆脱文化自恋心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0.
文化体制改革下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文化企业中的基础产业出版业为例,探讨了文化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逻辑关联与现实关联,对文化体制改革下的出版社会责任缺失与构建维度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构建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参考要素。  相似文献   

11.
文化强国之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发展过程历经清末民初的"文化救国"之梦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文化立国"之路,十八大以来,文化强国由理论逐渐发展为现实,中国文化的力量日益在世界舞台上凸显。这其中离不开百年来仁人志士接力般传承,更离不开新时代共产党人以绝对的文化自信带领中国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继承、创造性发展"原则下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徐令  钱闻明 《前沿》2012,(2):124-125
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传达方式、建设手段与发展途径,大学校园文化载体可以分为实物载体和虚拟载体两大类,具有系统性、多元性、独特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征,实现大学校园文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功能。在现代美学视野下,大学校园文化是审美性文化。在正确的审美理念与美育手段引导下,在现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下的大学校园文化载体创新既能促进校园生活的审美化,也会更好地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13.
陆俊  胡燕 《人民论坛》2012,(14):155-157
动漫文化已成为视觉时代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它是科技、艺术、思想的高度融合,涉及到诸多学科的内容,所传达的信息十分丰富。因此可以运用哲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等理论从不同视角解读动漫文化的诸项功能。特别是对处于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动漫,更应当深刻理解其功能,把握其规律,做好文化产业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外敌的入侵、内战的爆发、外部势力的干扰阻挠,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成为至今困扰中国人的一个现实问题.当下,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海峡两岸认同感有别,国内文化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做好统战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上寻找共同点,以中华文化维系民族情感,求同存异,面向未来,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资博 《求索》2013,(7):229-231
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强国战略下文化科技化命题的提出和持续研究,或可为解答"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提供新的契机。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有关论述,把握演进历程及研究态势,对深化文化强国战略下文化科技化、推进"中国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构建需从以下诸方面入手:一、提高文化自觉;二、在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的同时吸纳西方先进文化;三、加快传统文化转化;四加强主导文化的价值引导,做好多元文化形态下的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在历经文明与文化交流及传播时发生内化与异化,促使文化生态系统形成一个动态的多层面的交流与发展过程。文化生态学的中心意旨是环境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问题,其间,环境影响或决定文化的同时,文化也为适应环境而变化,文化生态系统因而发生位移与生态位变化,致使文化生态各个构成部分大都在被该系统溶铸的同时,又对该文化生态圈打上自己的印痕,民族文化与文化生态正是此种情景下建构新的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讨高校文化时尚的内涵,着力挖掘高校文化时尚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正确引导从"文化时尚"到"时尚文化"的同构与传承,趋利避害地发挥高校时尚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战略部署。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文化浙江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推进文化浙江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必将推动全省上下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促进我省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大提升。  相似文献   

20.
袁北星 《政策》2012,(12):68-7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思想文化大交流大交融大交锋的背景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话语权和主动权。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再次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嘹亮号角:'坚持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