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文竹 《协商论坛》2007,(6):57-57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女儿跟父亲都有一种隔膜,我从小就对自己的父亲敬而远之:我不喜欢他的懦弱和细致,我总在想为什么他不是那种能用胡子扎女儿脸很风趣的父亲?结婚时,我逃也似地离开了父母家,总  相似文献   

2.
遍地英雄     
总有人问我崇拜谁,我回答说崇拜我的父母。有时候我会表达得准确些,回答说崇拜我的农民父母。我的回答多少让人有点意外,多数人会说爱他们的父母,但不至于崇拜,可我一直都是这么回答别人的,崇拜父母,从我小时候开始。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我爷爷的爷爷开始,他们就居住在抚河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地里劳作。长年累月的脸朝黑土背朝天,使我父亲的性格也像他脚下的土地一样,这就是沉默。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总看见父亲扳着脸,几乎就没见他笑过。为此,我从小就很怕父亲。他从地里回来,我从不敢看他的脸,以至于有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3.
刘兴雨 《同舟共进》2013,(11):82-82
电视剧《大宅门》有一个细节,人们未必留意,那就是少年白景琦的父亲让他好好练字,他抬出自己的老师季先生,季先生说字是为了“用”的,不是为了“看”的。言外之意,就是字不用写得像字帖似的,一句话把父亲的嘴堵住了。也就是说,他用自己的精神之父,战胜了自己的生身之父。亲不过父母。父亲也可以指导自己的子女在精神上成人,但能让子女完全信服的往往不多。人们常常是在儿童时觉得自己的父亲什么都对,很了不起,甚至很伟大,可到少年、青年时又觉得父亲落伍或者什么都不对。  相似文献   

4.
2003年5月5日,吉林省延吉警方接到报案:某练舞厅有一个叫李贞爱的三陪女有诈骗嫌疑。延吉警方很快将此人抓获。令人惊诧的是,这个三陪女叫崔永男,原来竟是男儿身。一1982年10月,崔永男出生在延吉市依兰镇一个农民家庭,从出生时起就处于贫困和饥饿之中,不过,最让他伤心的是父母感情不和,耳畔经常是父母无端的吵骂声、父亲的恐吓声和母亲无奈的哭泣声。在崔永男眼里,父亲简直是一个不可理喻的“魔鬼”。父亲固执地认为,崔永男是他们夫妻感情不和的根源。从他懂事起,父亲就用怀疑的眼光看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儿子,还经常凶狠地打他骂他。一次父亲…  相似文献   

5.
追忆父亲     
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二年了,由于他与子女间缺乏交流,也很少关爱我们,所以我不太去想他。大年三十那天,带着儿孙去父母坟头烧香,看到父亲的坟墓已是杂草丛生,墓碑上的字迹已斑驳脱落,我不由得从心底里生出诸多悲凉和感伤。记忆中,父亲身材又瘦又高,瘦削的脸上戴着一副深度眼镜,穿着一件洗白了的蓝色中山装,胸口别着一支钢笔,说话声音宏亮。听母亲讲,父亲出身于清末  相似文献   

6.
马燕 《今日民族》2014,(6):43-45
<正>父亲马宗亮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在与父亲天人相隔的日子里,我对父亲的思念与日俱增。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我似乎读懂了那个永远忙忙碌碌的父亲,读懂了他心中的那份无言大爱,追寻父亲足迹,完成他未竟心愿的脚步也更加坚定。永远忙碌的身影我曾经以为,父亲不爱我,不爱家人,只爱工作,只爱那些经常到家里找他帮这帮  相似文献   

7.
一天,收到父亲的一条信息:“孩子,我爱你。”我流泪了,很久。在我的印象中,与父亲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少的。因为他总是非常非常忙,早出晚归。我已经习惯了他经常不在家。偶尔在家的时候,我们之间仅限于简单的对话。他从来没有向我表达过什么,但是我知道,他是爱我的,正如我爱他一样。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全部都是父亲的影子。开始记事认人的时候,妈妈在外地上大学,是父亲给我穿衣,做饭,送我上幼儿园,每天中午给我买一个水果做零食。整整3年时间,我都是和父亲  相似文献   

8.
自"公民文苑"面世以来,我是期期必读,必细读,有的文章甚至反复咀嚼、玩味!本期的三篇文章,颇令人爱不释手!《我和春天有六次约会》是一篇充满"爱"的短文,爱故乡、爱父母、爱妻子、爱朋友、爱子女、爱自己。难得的是作者李小米对自己说:"李小米,让我对你说,我爱  相似文献   

9.
父亲叫刘本祥,在部队时叫刘炳祥.在国民党的军官档案里,应该可以查到我父亲的名字.父亲生于1909年,如果活到现在应是106岁.要是父亲还活着就好了,他有可能会领到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我写过一篇《母亲的奖章》,记述的是母亲当县里劳动模范的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该写一写父亲的纪念章了.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的子女不提起他,恐怕没人会记得我们的父亲了. 以前,我从没想过要写父亲.父亲1960年去世时,我还不满9周岁.父亲生前,我跟他没什么交流,父亲留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我们父子年龄差距较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父亲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头儿.  相似文献   

10.
单身不是罪,单身给了女性更自由的空间,也让女人站的更高。我告诉你,如果你是这千万单身女性中的一个,并且是那些没人疼没人爱的一个,你就要更多地疼自己,爱自己才是上上策。  相似文献   

11.
1997年8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接见了前港事顾问、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港龙航空公司董事会主席曹光彪及其子女一行。曹光彪来到时,江泽民亲自到门口迎接这位老朋友。江主席对曹先生的情况很熟悉,他对曹先生说,你办的厂,现在的国家领导人中,第一个去看的是我,当时我在经贸委,是和谷牧同志一起去的。在会见中,江主席高度评价曹光彪先生爱国爱港、积极支持内地经济建设和科教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他希望曹先生和他的子女们继承和发扬香港老一辈工商界人士爱国爱港的光荣传统,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祖国的经济建设多作贡献。白手起家的世界毛纺大王曹光彪祖籍宁波,1921年出生在上海。他父亲是一名小商人,到上海后,先是摆地摊,经  相似文献   

12.
不是心狠     
云溪子 《小康》2006,(7):76-77
若父母均有远见卓识,对子女的爱远近兼顾、深浅相宜、慈严得当,那当然极好!若父母均为常人,那父母之于子女,爱有点分工有何不好?  相似文献   

13.
输棋     
父亲退休以后,迷上了下象棋。他的对手是母亲,只是他与母亲对弈,每每必输。因此,我们戏谑地送他雅号:常败将军。父亲并不跟我们急,反倒乐呵呵地笑纳了。在我的眼里,父母对爱的表达,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只有他们自己懂得的意会。记得最初父母开始喜欢对弈这种消遣方式,是因为母亲一场大病之后,眼睛看书、看报有些吃力,时间久了就会酸涩发胀,泪流不止。于是父亲提议下象棋,每天晚饭后对弈三盘,三局两胜,胜者可以独霸遥控器,看电视。败者去厨房洗碗擦地。  相似文献   

14.
沉重的爱     
《沉重的爱》作者江海心,是一位残疾儿的父亲,12年前,当他的女儿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夫妇选择了哺育她,尽管当时就已确诊小孩为严重智残;12年多来,他们费尽心思,把无限的爱倾注到自己的亲生骨肉身上。他告诉大家:“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痴呆儿的父亲,不论我们生育她给社会带来了什么负担,不论我们的家庭因此出现了什么样的艰难,我都有义务把她的生命延续下去、这不仅是人道,是人的情感良心,更重要的是,不管她懂不懂,知道不知道,我和妻子都是用同样炽热的心去爱她的,尽管这爱又无奈又沉重。” 下期将推出《采访人生》,作者吴菲将讲述她采访三个患同样绝症的孩子的父母,并携手努力挽救他们时所感受到的一份震撼。  相似文献   

15.
<正>手,可以记忆住年岁点滴里最重要的生活过程。最慈爱的莫过于父母牵幼小的子女,以及,子女牵着年迈的父母。这般牵手的动作,断了呢?该怎办?思念,可以使人心颓丧;也可以唤醒激励的心。你会握住我的手吗?你还记得我的名字?身为父亲这么对儿子轻声地呼唤。  相似文献   

16.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  相似文献   

17.
爱与被爱     
友情、亲情、爱情都离不了爱与被爱,但我在从事保安工作之前,对“爱与被爱”的理解并不深刻。记得孩提时的我原本是个活泼好动、爱说爱笑的淘气男孩。11岁那年,父母离异,我和弟弟随父亲离开了原先的伤心之地,来到新疆吐鲁番这个陌生的城市。虽然父亲比以前倍加疼爱我,但失去母爱的伤害已在我心灵深处烙下了永久的伤痕。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慢慢改变了我的性格,孤独、寂寞伴随着我度过了少年时代。后来,父亲因工作繁忙,常常无暇顾及我,我渐渐变得自私、专横,也从不知如何去关爱别人。18岁那年的秋天,因家境窘困未能上成梦寐以求的大学,那段时间…  相似文献   

18.
苏小川 《台声》2010,(12):41-42
<正> 父亲辞世11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还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父亲身材消瘦,精神矍铄,时常穿一身蓝色旧中山装,慈祥而和蔼,威严而庄重。每每忆起,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今年是父亲离世11周年,我代表兄妹几人,拾笔追忆父亲的一生,以寄托子女们对他无限的哀思。父亲别名苏晓云,号子明。1913  相似文献   

19.
陪父亲喝酒     
成年后,我长年在外,难得与父母相聚。父母舍不得离开家乡,他们守着海边那间小屋,守着他们生命底处的根,相依为命。偶尔,他们到我这儿来,必大包小包地带了许多家乡的海货。我下班后,会陪父亲喝两盅,我知道,父亲嗜酒,每顿都要喝上两口。酒对他是一种依赖、一种寄托,是他另一个兄弟。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爱     
命运不能替换,要不然,父亲一定会选择自己躺在病榻上,而让我起来。父亲没有说出这话,但我可以肯定,他这么想过。母爱似海,父爱如山,这个比喻太准确了。父爱如山般沉重,但又是无言的,如山一般沉默着。在我瘫痪及瘫痪以来的8年多时间里,父亲没有对我说过爱抚的语言,可我又是那样清晰地感受到他的爱,那如山般沉重的爱。大爱无言,也许真的如此,我不能听到父亲的爱,只能感受到,从他的有意识无意识的行为举止中感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