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文生 《理论探索》2005,(3):108-109
建立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此,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规范政府行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地运行.  相似文献   

2.
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基本问题,是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必须要在政府和市场互为前提的相互作用中,通过政府所起的主要作用予以解决.因此,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政府经济管理体制和完善的政府决策机制作为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法制经济。它一方面强调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国家进行干预,不放弃必要的宏观调控。而市场主体与政府的关系问题正是行政法的根本问题所在,行政法的宗旨就是要正确调整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背景与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是制度创新最主要的主体.尤其是在我国目前转型期,政府在制度的创制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但政府也有自身的缺陷.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政府要做的是为市场活动主体的制度创新提供一个既有严格规范又有一定自由活动空间的制度框架.从而构建一个以政府的制度创新为主导的,市场的制度创新也充满活力的制度创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这是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将来的改革要继续完善市场体系,正确认识市场与政府的优势与不足,厘清市场与政府作用的边界,改革政府管理体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发挥好市场调节作用。应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为指导认识和处理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既不能走不尊重市场规律的老路,也不能走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邪路。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9,(1)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中特中心副主任龚云在2018年12月4日《新华日报》撰文指出,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个改革方向的核心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  相似文献   

7.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不能回避又亟待解决的难点,它是对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范围、作用程度、作用方式等的权限确定,而市场质量应是这种权限确定的深层参考依据。我国政府的角色定位要立足本国市场发育的生成背景和当前市场质量的实际状况,把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作为战略取向,有序有节地逐步退出市场竞争,回归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主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它具有统一的市场和完整的市场调控体系。这就要求,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还必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市场为中心,并受其调节,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调控制约方式。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应如何构建合理的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笔者认为:合理的政府、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简政放权,目的之一就是让市场更好发力,让企业创新创造源泉更加充分涌流。"近年来,汕头市委、市政府创新开拓,综合施策,全力打造阳光、法治、服务政府。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的引领开路作用,围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治理转型,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  相似文献   

10.
正15年间,"入世"的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对市场的拥抱,以及市场对中国的认可。据中国复关及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首席代表龙永图回忆,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进行相关谈判时,从美国到欧洲的每一个代表都逼着中国人"承认"自己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从"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主要是欧美日本以及印度等一些国家。欧美、日本和印度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主要是考虑保护产业、提高就业率,而不是基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成熟与否的基本事实。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在这些国家,这些国家采用不承认的策略,有利于这些国家和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新一届国务院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下简称“放管服”)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放管服”成为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一招。要正确认识评估“放管服”的成效,发现“短板”,找准着力点,推进“放管服”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现阶段土地政策改革的总安排应该把握两个基点即坚持方向和体现国情所谓坚持方向,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我国的改革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关键点是使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也常常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简称为市场化的改革过程,坚持方向也就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当然,这个市场化不能理解为政府不管、宏观上不调控。土地是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它的配置无疑应体现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土地政策的改革要按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这个方向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在城乡经济一体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而要研究这个重大课题必须首先分析研究影响和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发展的政府因素及其作用。政府对城乡经济地位和相互关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对不同经济体制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对城乡经济发展战略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对不同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创造的国际贸易环境、国际投资环境、市场经济体制环境、软硬投资环境和利用国际贸易摩擦解决机制,确定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物价变化和通货膨胀控制目标、就业目标、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和实行的土地政策、产量和价格政策、金融与投资政策、财税政策、科技教育和培训政策、以及户籍和社会保障政策等都对城乡经济互动协调一体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当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资源合理配置,经济建设中的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如何衡量才能做到真正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是一对有机的整体,它们并不是相悖的两种抽象概念,是可以相互接纳,共同作用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适当地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以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要进行大部制改革?从最直观的原因看,是目前政府机构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用一句老话说,就是“政府管了不该管的事,该管的事没管好”。从深层原因看,是我们国家在进入市场经济国家行列、进行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全方位改革时必需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最为重要的就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所不包的政府职能作出调整,解决“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问题,而转变政府职能最直接的出路就是合理分权。op~~。市场条件下政府到底该管什么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权力高度集中,政府职能设置极不合理。有的学者将其称为“全能政府”。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政府权力的高度集中与政府职能不合理的状况,作了三个层次的划分:一是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二是管了许多‘谱不好”的事;三是管了许多“管不了”的事。那么,政府到底应该管什么?目前我国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片面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关于政府与市场作用的争论到达了一个高潮,并延续到2015年。《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但主张新自由主义的学者往往片面理解甚至曲解相关精神,忽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片面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这是社会经济基础的深刻革命,它要求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体制都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应当认真予以研究。一、市场取向: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选择市场经济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生产者要讲求经济价值,追求经济效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因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讲求社会效益。图书馆工作要和市场经济吻接,也必须树立双重效益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形式,其实质就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及其部门应该果敢地把一些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属于政府的职能分出去;把一些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转出去,把一些纯操作性、具体性的行政事务放下去,真正由计划经济下的大包大扭转向宏观调控、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规划指导,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承担起相应的职能。根据市场经济“资该配置市场化”的特点,政府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