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伟平  陈元园 《学理论》2015,(7):139-140,153
"消费异化(Consumption Alienation)"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用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他们围绕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摆脱消费异化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论"。大学生作为未来消费社会的主力军,消费行为逐渐呈现出异化的倾向。厘清消费异化概念,利用其对当前大学生进行分析,找出消费异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崔静 《学理论》2015,(4):161-162
消费差距逐渐增大,表现在大学生中的贫困生与富有生在消费上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使学生之间的消费出现了分化。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审视了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提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优化大学生消费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加强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教育等从社会学视角来改善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措施。我们认为,应该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善大学生消费的环境,以及转变其消费观念等几个方面着手来引导他们正确消费。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3)
随着互联网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得出大学生消费上存在从众消费、奢侈性消费或者炫耀性消费等现象,由于环境、地域和性别不同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家庭应注重学生的理财观念,社会应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学校应加强正确的消费观教育,大学生应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4.
吴岩  陈改桃 《学理论》2014,(4):120-12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有自身的特点,并且普遍存在着非理性消费现象;主要表现在:盲目从众、享乐主义、满足感消费等。尝试从五个方面分析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帮助大学生走出非理性消费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社会的认识还处于一个朦胧的阶段,难免受社会的影响,形成错误的恋爱消费观。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大学生的恋爱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伦理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恋爱消费观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探讨了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恋爱消费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文化消费的特殊群体,文化消费的内容、质量等都对大学生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关于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却还存在问题,通过对国内与国外,关于此专题的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发现其中不足之处,为新的研究方向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7.
两型社会视角下大学生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丽 《学理论》2011,(10):326-327
结合构建"两型"社会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现状及特征,并针对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健康的消费心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消费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喜忧参半,非理性消费时有出现。对当前研究梳理时发现,心理健康视角下的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明显不足,亟待加强。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消费心理的现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提出大学生消费心理健康教育的六条原则,即系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以及防重于治的原则等,以期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消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阐述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绿色消费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提出建议如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加强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绿色消费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消费主义也开始涌入并悄悄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大学生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而产生了超前消费、炫耀消费、奢侈消费等不良消费方式,而这种影响尚未引起学校教育的重视。因此学校应加强消费教育,重视对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这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新疆大学生2005年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为自发型,体育消费的主要形式为实物性消费,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的对象、态度显示出不同的特点:经济条件、消费观念、全民健身意识、教育程度、体育社会化程度等是影响新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蔡明燕  黄严冰 《学理论》2014,(3):269-270,275
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使大学生转变消费观念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大学生维权意识,保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有效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大学生消费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需要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消费调查方法、提高开展消费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各方面去实现大学生的消费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具有一定消费自主性的女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结构、消费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女大学生消费行为、观念和心理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对如何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出建议,为高校女大学生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于文淑 《学理论》2011,(29):27-28
消费本身是为了满足需要,但在西方现代社会中消费却成了目的,创造性的消费需求是幻想的需求,它加剧了人的生存困境,看似自由的消费行为实质上是消极的自由,是一种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在充斥着各种消费异化现象的今天,我们提倡把资源的有限性作为研究消费问题的前提,以此来深入研究处于消费社会的人类应当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5.
张金层 《学理论》2009,(14):184-185
大学生旅游逐渐成为新的消费亮点,在旅游客源市场划分当中,高校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且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为了更好的为大学生设计合适的旅游产品,同时有效的开拓旅游消费市场,抓住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特征意义重大。文章对长沙市三大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旅游消费抽样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对在校大学生的旅游消费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消费社会的一项社会学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骏 《理论导刊》2003,(5):33-36
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消费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并成为诠释当今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事实。历史的变迁引发语义的转化,消费因此跃升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主题,“消费社会”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在普遍性和持续性的大众消费模式下消费水平不断扩张的四个机制,以期对大众消费行为作一全景透视。最后,批判了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所造成的环境危机,提出了绿色革命的必要性和研究消费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采用网络购物作为主要的消费方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乱象丛生,影响因素众多,为促进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消费、安全地进行网上购物提出合理化建议如下:政府方面应该重视网络市场,加大对网络购物的监管体制;学校方面可以加大对网络购物的宣传,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消费观和网购理念,提倡合理消费、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8.
徐丹丹 《学理论》2011,(1):300-301
当代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日趋前卫、开放;消费心理日趋理性、成熟;消费行为日趋网络化、务实化;在这些合理消费道德表现的背后,也存在诸多不良的消费道德,如攀比、炫耀性消费、过度消费、品牌符号消费等。因此,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及时进行消费道德教育,可以帮助90后大学生认清自我,把握人生最具生命力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19.
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生活的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发展从供给约束型转为需求约束型,故此,拓宽消费视野,调整消费战略,进一步启动消费需求已成为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及社会进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消费理论阐述了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肯定了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体现了消费的经济价值维度。同时马克思也高度关注消费的伦理维度,他在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消费需求异化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属人"的消费价值取向,体现了消费的人本关怀。厘清马克思消费理论中经济价值维度和伦理价值维度的基本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科学解决消费内需不足,规导和抵制当前消费领域中呈现的消费主义倾向,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