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民调解情系老人赡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到年关总是可以看到不少白发苍苍的农村老人手持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到人民政府要赡养费.从他们绝望的眼神中可以得出结论:解决农村家庭赡养纠纷.诉讼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维系家庭主要是靠亲情.而不能只靠法律。为妥善处理好家庭赡养纠纷,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在西方社会,子女与父母的纽带没中国这么紧密。通常父母在子女大学毕业后就不再负担他们的生活费,子女成年后通常也没有赡养年迈父母的义务,不少老人选择和配偶或朋友一起在养老院度过晚年。但这种观念也在慢慢转变。  相似文献   

3.
《法庭内外》2011,(9):59-59
我出生后,父母因重男轻女的思想将我丢弃在一家医院门口,后来警察将我送到了当地的民政部门。我7岁的时候,一对夫妇通过民政部门收养了我。现在我已经大学毕业,并找到一份收入很高的工作。前不久,我的生父母找到我,要求我尽赡养义务。在遭到我拒绝后,他们将我告上了法院。他们的理由是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一项法定义务,虽然他们没有抚养我,但我仍然应履行法定的赡养义务。请问他们的说法正确吗?  相似文献   

4.
法律呼唤“精神赡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法庭内外》2010,(12):36-38
养老院成归宿 无奈中的新途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赡养纠纷正在不断减少。与此同时,纯粹关于物质赡养的案件数量开始下降,精神赡养的问题却逐渐受到关注。北京市密云县法院经过调研发现:近年来,由于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老少生活方式不同,子女外出打工,生活、工作压力大,没时间照顾父母以及法律功能滞后等原因,许多赡养类案件是因由谁来照顾老人、怎样分担照顾老人的义务而引发的。  相似文献   

5.
吴永科 《法学杂志》2004,25(5):70-71
本文从分析某法院判决的“赡养义务转让案”入手,指出赡养义务为法定义务不能转让,并进一步就新形势下如何完善“托付赡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晏武侠 《法制与社会》2013,(16):281-282
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问题一直为全世界社会保障立法所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又生发出新的问题,即立法在关注老年人的物质赡养的同时,还应强调子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方面权利义务的规定。本文从精神赡养对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性方面出发,浅析子女对老年人提供精神赡养不仅是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应有之义,进而对子女关于精神赡养的法律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7.
93岁的黄老太养育了5个儿女,25年间,她先后5次将儿女告上法院,要求支付赡养费。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她,如今却成了“孤家寡人”,儿女对她冷若冰霜。  相似文献   

8.
农村老年人的赡养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加强教育宣传,弘扬传统美德,并多方面借助法律摆支持,加强制度改革,完善养老保障,对不同家庭赡养纠纷问题要进行及时调处,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宏剑 《公民与法治》2012,(23):11-13
近年来,年迈老人与子女对簿公堂的场景逐渐增多,原因大多是子女拒绝履行赡养义务。无论从道德抑或法律出发,赡养老人都是子女应尽的义务,然而老人通过起诉的方式,即使能够得到.赡养费,也必然会与子女形成矛盾,甚至给晚年生活带来更多无奈。那么,如何预防赡养纠纷的发生.让老年人真正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家庭模式的裂变,空巢老人的赡养问题愈发引人关注。本文结合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精神赡养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农村老年人受赡养权问题亦备受关注。农村老年人在物质生活上得不到保障,在精神抚慰方面一片空白,这一现状无时无刻不困扰着人们。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让农村老年人安详舒适地度过晚年。  相似文献   

12.
小非 《政府法制》2011,(4):30-31
现如今,对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物质养老已不再成为问题,"精神赡养"成为新的社会课题,乃至成为一个法律难题。2011年伊始,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出炉,"常回家看看"将被写入法律……  相似文献   

13.
<正>现实当中,夫妻离婚时有关房产与赡养等的相关纠纷与日俱增。以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为例,子女离婚时对父母出资款的性质有争议,双方各执一词,法官需审慎对待双方当事人的主张,结合证据材料进行审判。此类案件,需要探究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述,并结合呈现的证据及证明责任以及相关理论予以判断。此外,如有被赡养人需要赡养,夫妻离婚时应本着维护社会主义道德及依社会通常观念妥善处理,其中有争议的一点是赡养人的配偶是否亦对被赡养人承担义务。综合几个实务案例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笔者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洛风 《检察风云》2011,(2):66-67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怀?赡养老人,并不是每个月定时寄生活费,让老人吃穿不愁就行了,还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慰藉。对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物质养老已不再成为问题,精神赡养却渐渐成为新的社会课题,乃至成为一个法律难题……  相似文献   

15.
刘建 《公民与法治》2010,(22):36-36
全国首条老年人心理危机免费救助热线——“爱心传递热线”自去年9月在上海开通后,每天要接到几十名老人的来电,不少老人在电话里倾诉说自己很孤单,惟一的期盼就是希望子女能多回家看看。有一位老人患有强迫症,没有人陪着说话不行,她打进电话后,一开口就是“真想从15楼跳下去”。  相似文献   

16.
杨磊 《人民司法》2022,(5):15-17
赡养人的配偶不属于法定赡养义务人的范围,对被赡养人没有法定赡养义务,被赡养人主张赡养人的配偶履行法定赡养义务,法院不予支持。如果系赡养人与配偶之间就赡养老人达成协议,该协议约束的是夫妻双方,被赡养人不能以此为由向赡养人的配偶主张履行协议内容。如果系被赡养人与赡养人配偶之间达成协议,则应当审查协议具体内容并准确定性,进而作出正确判决。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民间法对于特殊家庭成员的财产权利与赡养义务的一些传统,对处理这类案件有着很好的效果。从养老爱幼、保护赡养义务人权利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尊重善良的民间法,通过确立习惯法适用规则、法律对民间契约的明文认可、法律对民间法的吸收三个步骤,实现法律对社会需要的回应,实现法律的进化,将尊老爱幼的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代生殖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应用人工生育技术,给父母子女关系带来新的变化。关于人工生育子女问题,我国法律尚无明文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因人工生育子女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如何确认亲子关系,解决抚养纠纷,须得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笔者仅就人工生育子女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所谓人工生育子女(即人工授精所生子女)是指一切非通过男女之间自然的性行为而使妇女受孕所生育的子女。为了更好地确认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及其父母子女关系,我们首先对人工授精技术加以分类。人工授精技术可分…  相似文献   

19.
探访“不孝”儿 2011年3月22日,侯国中和王招娣夫妇状告儿子侯杰要求履行赡养义务的案件分到我的手中。初看到诉状,内容草草几句,无非一些“因年岁已长,儿子不尽赡养义务”等理由,和一般的赡养纠纷并无异样。考虑到老年人的权益,我便告知书记员尽快安排开庭时间。  相似文献   

20.
小非 《法庭内外》2011,(5):8-10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怀? 赡养老人,并不是每个月定时寄生活费,让老人吃穿不愁就行了,还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慰藉,就像《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唱的那样。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自立门户的子女,很少去父母那里走动,甚至对老人不予理睬实施"冷暴力",痛苦不堪的老人想要维权,又因相关法律不够具体而难以得到保护。现如今,对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物质养老已不再成为问题,"精神赡养"则成为新的社会课题,乃至成为一个法律难题。2011年伊始,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出炉,"常回家看看"将写入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