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些商户因对当地政府有关规定有意见,到省政府集体上访。按照规定,该县一位副县长前往做上访群众工作。孰料,这位副县长竟对上访群众说,你们就是“告到联合国去”,规定也不能改!此言一出,上访群众情绪更加激烈。幸亏省信访局领导积极做工作,稳定群众情绪,才避免了矛盾激化,事态扩大。 群众有问题得不到妥善、合理的解决,所以才有上访之举。作为当地有关部门的领导,理应首先反思自己在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中有无不周,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一旦有群众上访,更应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才能避免事态升级,缓和群众…  相似文献   

2.
试论当前农村群众集体上访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集体上访数量增多,原因是农民选择上访的心理因素、现行信访制度有悖政治发展的推进、对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及民主法制建设的缺失和地方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失控,回避矛盾等,采取建立农村群众集体上访的预警机制、搞好基层班子建设,完善基层民主法制、改革信访制度,严格执行群众上访程序等手段可以减少上访,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杨鑫 《求知》2006,(3):28-29
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信访工作是体现我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窗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我党执政的形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信访干部由于不懂语言艺术,简单粗暴地对待上访群众,直接影响到双方的相互沟通和问题的解决,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唐河县张清寨村5名群众因上访被判刑一事,凸显了某些基层政府对待群众上访的“傲慢与偏见”,而诱发这种“傲慢与偏见”的或许就是在官场颇为盛行的一种“潜规则”;“上访”就等于“闹事”,上访者就是影响地方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的“不稳定因素”,于是,少数基层政府干出了诸如散布“越级上访就是违法”之类标语口号,乃至以所谓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罪名抓捕和制裁上访群众等咄咄怪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上访群众被以扰乱社会秩序罪判刑的案例,已发生过多起,每次都引起不小的波澜。去年底,河南省唐河县法院判处5位上访农民刑罚引起的争议,至今仍沸沸扬扬。最近,本刊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重庆官秀镇报载,湖北荆州市,在产业调整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一时陷于困境。为了稳定和重振困难企业,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到困难企业生产第一线和职工家中。如今该市职工生活安定,思想稳定,迄今没...  相似文献   

7.
施平 《瞭望》2000,(30)
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是代表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经过几十年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老百姓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因此,有了困难,有了问题,有了疑问,有了冤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找党的组织、找政府部门。这就是上访。如果有关部门对他的困难、问题、疑问、冤苦不闻不问,或者给予的解答不能令他满意,他就向更上一级的党组织或政府部门申诉。这就叫越级上访。就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上访,是基于对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信任。他们想:共产党的天下还能没处讲理?人民政府还能不管人民的事儿?对于老百姓的这种信…  相似文献   

8.
"发展越快上访越多"是近年来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中遭遇的一个怪圈,能否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成为对基层党政领导执政能力的一场考验。拥有50多万人口的南昌市青山湖区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今年未出现一起赴京上访,赴省、市上访的也较去年同期下降51%和92%。  相似文献   

9.
杨金平 《学理论》2010,(10):96-97
群众上访一直是基层政府所遇到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运用社会学的视角,从C镇的经济基础、群众的社会心理、群众的社会依赖以及村庄精英博弈的角度来分析C镇上访问题严重的成因,并结合当地政府的工作经验,相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既要下乡村,又要跑农户.现在,一些干部下基层只跑大道,不走小路,有的到乡不到村,有的到村不到户.一些下基层干部住在乡机关,吃的招待餐,一般执行"走读",上午九点多钟到村,下午四、五点钟回家,很少和农民搞"三同".群众说是"不象毛主席时期的干部作风,"称"工作组"是"工作走".农民希望下基层干部不要只在"乡一村一乡"转,而要到农户家里看一看,住一住. 二、既要听干部讲,又要听群众说.有的干部下基层只找一、二把手谈情况,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改善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2014年4月国家信访局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各级信访部门不再受理越级上访。这一政策的出台必然有助于引导群众的正确上访行为,有助于提高信访部门的工作效能,更好地维护群众的信访权益。然而,受现实条件制约和行为惯性使然,这个政策也可能会在短期内引发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鉴于此,建议政府从动员社会力量、发挥领导带头作用、提高信访法律层级和合理下放权力四个方面切入,进一步推进这项政策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2.
陈辉 《理论视野》2009,(10):43-45
理解上访老户的持续上访行为,应该重点把握其心理特征。政治挫折感是一种复杂的政治情绪,它主导着上访者的政治行为,是上访经历的伴生物,是上访失败的后果,又是继续上访的精神支柱。政治挫折感是行动与结构的产物,在上访者同体制互动和博弈过程中生成。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吴天祥,几十年如一日,一心为民,无私奉献,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记者最近采访了大量得到过吴天祥帮助的上访群众,他们在赞扬吴天祥的同时,深切地呼唤:愿吴天祥这样的公仆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今年57岁的吉林省吉林市委副秘书长陈淳,从未分工负责过信访,十几年来却先后接待上访数千人次。陈淳办公室挂着上访群众送来的牌匾,上访群众可以随时拨打陈淳的各部电话,陈淳接待的上访问题多数得到解决。同其他信访干部不一样,作为一名“编外信访干部”,陈淳对信访工作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近日,陈淳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坦诚地讲述了自己“和谐接访”的感受,不少问题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凌讳 《瞭望》2007,(36)
"群众一日叫苦,我们一日心中难安。"这是山西应县主要领导对上访群众的一句话。据报载,为了有效地为上访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放在第一位,山西应县县委建立起了"书记、县长每月亲自值班专门接待上访群众"的制度,提高了上访问题的解决率,此举受到当地群众好评。笔者以为,各地政府的党政一把手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上访问题上,应多花些心思,多下些气力,多做做工夫。  相似文献   

16.
当前无序上访问题大量涌现。以政治生活系统分析理论为基础理论分析信访系统运行机制,结合内蒙古无序上访问题探寻问题根源,提出"领导统一—各机构协调—社会参与"的无序上访问题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7.
越级上访作为上访的一种特殊形式,一直是我国信访工作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当前,我国越级上访问题比较突出,数量比较大,影响比较广.越级上访现象的出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快速转型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公民和社会的利益诉求与现有信访制度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治理越级上访,应实现现有信访制度对民众利益更大的包客性和平衡性.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时强调,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安吉县创新推进县乡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点)建设,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扎实有效做好群众工作,基层矛盾化解水平不断提升。高标准再造平台,在围绕群众上下苦功夫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10,(52)
<正> "我替老百姓说话,胸怀坦荡问心无愧",89岁高龄的杨维骏,因用公车带领村民上访,被称之为"最可爱官员" 今年89岁高龄的杨维骏,没想到自己一夜之间成了舆论焦点。作为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已经退休的他因日前用单位配的公车带领村民上访,被一些网民和媒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6,(22)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吴天祥。吴天祥以其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的精神,几十年如一日,为人民造福、为政府争光、为党旗增辉,赢得广大群众的赞扬。 吴天祥的事迹最为感人之处在于他彻底的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实践。他是一名信访干部,他6年接待上访群众万余人次,处理问题近万件。他说:“民之难即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