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连带责任案件的诉讼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熙海 《法学评论》2012,(3):134-140
连带责任是一个实体和程序紧密结合的问题,实体上的规定如何在诉讼程序中得到充分反映和运用,直接影响到权利人权利的实现及责任人权益的保障。目前连带责任制度实体权利义务的规定与诉讼程序设计之间的冲突与脱节造成了实践中连带责任案件的司法裁判乱象,亦导致了当事人之间权利保护的不公平、整体诉讼效益的低下及司法不公。连带责任案件的诉讼形式,应当立足于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针对连带责任的特质来设计。我国连带责任案件的诉讼形式应确立为固有必要共同诉讼,这是由诉讼法不同于实体法的特有功能、作用方向所决定的,是确保判决的确定效力和权威所要求的,是由保障所有诉讼当事人的诉权所约束的,是提高整体诉讼效率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2.
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蕴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肖建国 《法律科学》2002,6(3):101-112
民事举证责任分配是由民事实体法、民事诉讼法和诉讼政策三方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 ,结果责任主要由民事实体法预先静态地配置 ,反映实体法的价值目标 ;行为责任由民事诉讼法概括地规制 ,体现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益的要求 ;而法官则在个案中审时度势 ,依法律的精神、公平正义的基本观念 ,对预置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作出微调。  相似文献   

3.
论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兼论诉讼法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次一、导言二、诉讼法的工具价值三、诉讼法的独立价值四、科学对待两种诉讼法价值的学说一、导言将法律分为实体法与程序法是国际法学界的一种传统分类。广义的程序法包括诉讼程序和非诉讼程序,狭义的程序法仅指规范诉讼程序的诉讼法,根据我国和世界一些国家的法律,诉讼法大分为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人们对诉讼法与实体法关系的认识,与对程序的价值认识直接相关。所谓价值,从哲学上说,是指一定客体对一定主体的需要的满足,即对主体有益、有积极的作用。至于反面的作用,则不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法治的核心内容出发,论述了证据法对诉讼制度的重要意义以及证据是法治的基石的原理.作者认为,证据法具有普适性,证据法的大部分内容在人类所有的诉讼程序中都是相同的,只有极其微小的例外.相比之下,刑事诉讼法具有地方性,体现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和设想.诉讼法是本土化的,属于地方性知识;像实体法一样,它反映了时间空间的特殊性.刑事程序不能与其周围因素隔绝开来而孤立地加以看待,而要分析政府的性质、政府与民众的适当关系以及个人利益的性质等.因此,研究美国刑事诉讼法,不能仅仅考察成文法律和案例,还要深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要理解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实际运作,需要深入研究其法理和政治问题,包括:书本上的法律与实践中的法律之间的差别;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紧密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事实上程序法是实体法的载体,而非我们习惯上所认为的相反的情况;一般的历史,特别是种族关系和种族歧视问题;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5.
Ronald  J.Allen  张保生  李哲  艾静 《证据科学》2007,(6):162-180
本文从法治的核心内容出发,论述了证据法对诉讼制度的重要意义以及证据是法治的基石的原理.作者认为,证据法具有普适性,证据法的大部分内容在人类所有的诉讼程序中都是相同的,只有极其微小的例外.相比之下,刑事诉讼法具有地方性,体现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和设想.诉讼法是本土化的,属于地方性知识;像实体法一样,它反映了时间空间的特殊性.刑事程序不能与其周围因素隔绝开来而孤立地加以看待,而要分析政府的性质、政府与民众的适当关系以及个人利益的性质等.因此,研究美国刑事诉讼法,不能仅仅考察成文法律和案例,还要深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要理解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实际运作,需要深入研究其法理和政治问题,包括:书本上的法律与实践中的法律之间的差别;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紧密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事实上程序法是实体法的载体,而非我们习惯上所认为的相反的情况;一般的历史,特别是种族关系和种族歧视问题;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是指针对行政诉讼的特点而确立的仅适用于行政诉讼活动的原则。作为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它不仅包括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还包括行政讼法的一般原则。一般原则是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普遍适用的原则,我们称之为“诉讼法普遍原则”;共有原则是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共同适用的原则,我们称之为“部分诉讼法共有原则”;特有原则是只为行政诉讼所独有不适用其他诉讼的原则,我们称之为“行政诉讼法特  相似文献   

7.
1.关于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2000年学者们继续强调诉讼法相对于实体法的独立性,但在观点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有人从诉权理论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诉讼法的独立地位,主张从诉讼法与实体法二元论的立场来确定二者的关系,认为诉讼法和实体法是共同服务于诉讼制度的两个车轮,无主从先后之分。〔1〕有人从法院裁判的生成角度分析,认为民事诉讼程序直接决定着裁判基础的法律事实的提出、认定与范围,因此诉讼法相对于实体法,对于法院裁判更具决定意义。〔2〕有人认为民事程序法与实体法是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的,程序法不是实体法的“助法”,也非其“母法…  相似文献   

8.
德国民事诉讼标的理论历经上百年的更替,从“实体法说”到“诉讼法说”,再从诉讼法说中的“二分肢说”和“一分肢说”,始终绕不开“法律效果”与“权利诉求”两个因素,两者共同构成界定“诉讼标的”内涵的两个坐标.其中,“法律效果”以实体法上的权利或法律关系为基础,以纠纷的实质解决为导向,是原告通过诉讼程序期望达到的实体法上的法律效果;“权利诉求”则立足于程序法,是原告为实现实体法上法律效果而采取的诉讼手段.由于“诉讼标的”内含的模糊性造成识别困难,德国理论界试图寻找一个能够适用于诉讼系属、诉的合并、诉的变更、既判力等各程序领域的“诉讼标的”统一概念,但始终难言成功.于是,相对诉讼标的理论悄然兴起.该理论的贡献不在于建构,而在于突破,即打破固有的“诉讼标的”概念的一体化思维模式,使其在不同诉讼语境和程序场景中呈现流动化态势,以适应不同的政策考量与解释操作需要.  相似文献   

9.
乔萧菲 《政府法制》2012,(16):52-53
将法律分为实体法与程序法是法学学科的一种传统分类。广义的程序法包括诉讼程序和非诉讼程序,狭义的程序法仅指规范诉讼程序的诉讼法,我国的诉讼法大体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为贯彻落实好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纠正社会上“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观念,进一步尊重和保障人权,笔者撰文略陈管见,冀与同道切磋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法治的核心内容出发,论述了证据法对诉讼制度的重要意义以及证据是法治的基石的原理.作者认为,证据法具有普适性,证据法的大部分内容在人类所有的诉讼程序中都是相同的,只有极其微小的例外.相比之下,刑事诉讼法具有地方性,体现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和设想.诉讼法是本土化的,属于地方性知识;像实体法一样,它反映了时间空间的特殊性.刑事程序不能与其周围因素隔绝开来而孤立地加以看待,而要分析政府的性质、政府与民众的适当关系以及个人利益的性质等.因此,研究美国刑事诉讼法,不能仅仅考察成文法律和案例,还要深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要理解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实际运作,需要深入研究其法理和政治问题,包括书本上的法律与实践中的法律之间的差别;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紧密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事实上程序法是实体法的载体,而非我们习惯上所认为的相反的情况;一般的历史,特别是种族关系和种族歧视问题;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1.
走出实体法与程序法关系理论的误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有的实体法与程序法关系理论存在着三大误区。误区之一,是将调整不同社会关系的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说成是实体法与程序法关系,违反了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 误区之二,是将调整诉讼关系的诉讼法视为程序法,不符合诉讼法是由诉讼实体法规范与诉讼程序法规范共同组成的法律部门的立法事实;误区之三,是将诉讼法的功能说成是实施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非诉讼法律,不符合国家制定诉讼法就是为调整司法关系和社会纠纷关系这一本质性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李峣 《法学杂志》2016,(3):80-86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这使得诉讼担当制度在代表人诉讼之外又有了新的诉讼法上的依据.众所周知,对于正当当事人之一的诉讼担当人,更多的是源于实体法上的规定.在正当当事人的研究范围中,“管理权”与“诉讼实施权”分别是基于实体法与诉讼法上的解说,这两者不仅是正当当事人有别于传统当事人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诉讼担当的制度缘由.随着现代型诉讼时代的到来,“诉的利益”为诉讼担当提供了又一制度缘由.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律、法令是同等重要的大法。它是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事实体法律、法令的法律规范,是规定适用和保障民事实体法法律、法令贯彻实施的程序法。也就是说,民事诉讼法一方面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审判民事案件的“操作规程”,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行使诉讼权利,进行诉讼活动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也是人民法院实施民事实体法律、法令的适用规范。民事诉讼法虽然只是解决民事诉讼的程序  相似文献   

14.
汤维建  常廷彬 《法学家》2003,2(1):78-83
江泽民在16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诉讼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可以说,力求在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框架内,不断完善民事诉讼程序,强化程序公正的兑现程度,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民事实体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切实的作用,是2002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侧重之点.……  相似文献   

15.
周建华 《当代法学》2016,(2):126-134
和解是目的和结果,调解是过程和方法;两者是属概念和种概念的关系.和解应当成为纠纷协商解决的模板,贯穿于民事实体法和民事程序法.一方面,民法典将和解作为一种典型合同确立在债权分则中,此为“民法上和解”.另一方面,民事诉讼法应重塑前者在诉讼程序中的延伸和强化——“诉讼和解”,采取小改动的方针,保留和改革原有调解的规定,增设条文规定诉讼和解的构成要件、程序、效力和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6.
Ronald  J.Allen  张保生 《证据科学》2007,15(1):162-169
本文从法治的核心内容出发,论述了证据法对诉讼制度的重要意义以及证据是法治的基石的原理。作者认为,证据法具有普适性,证据法的大部分内容在人类所有的诉讼程序中都是相同的,只有极其微小的例外。相比之下,刑事诉讼法具有地方性,体现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和设想。诉讼法是本土化的,属于地方性知识;像实体法一样,它反映了时间空间的特殊性。刑事程序不能与其周围因素隔绝开来而孤立地加以看待,而要分析政府的性质、政府与民众的适当关系以及个人利益的性质等。因此,研究美国刑事诉讼法,不能仅仅考察成文法律和案例,还要深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要理解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实际运作,需要深入研究其法理和政治问题,包括:书本上的法律与实践中的法律之间的差别;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紧密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事实上程序法是实体法的载体,而非我们习惯上所认为的相反的情况;一般的历史,特别是种族关系和种族歧视问题;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7.
谷口安平先生在《程序的正义》的一文中指出:“只要回溯到英美法和大陆法历史的早期阶段,就可以发现只有程序而不存在实体观念的现象。早期英国法采取诉讼方式(forms of action)的程序,具有特定事实关系的案件通过特定诉讼方式处理。如果由于社会变化或其它情况发生了与原有诉讼方式不适合的问题,就创造并引入新的诉讼方式。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诉讼方式的追加其实就是创制新的实体法或新权利。作为大陆法起源之一的罗马法中同样可以看到类似现象。罗马法首先发达的是‘诉权’(action),诉权不同程序也不同,诉权的逐渐增加意味着实体法被创新。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些现象就是:程序是实体之母,或程序法是实体法之母。”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中,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它们为着共同的目标——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诉讼中互相影响、互相衔接、互相作用。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本文以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为具体考察对象,试图对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程序的具体构建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程序偏差概念考察诉讼程序运行 ,是我国诉讼法研究的新视角。诉讼的程序偏差 ,是指诉讼程序的制度设计和实践运行偏离了程序规则的要求而产生的缺点和错误。这些缺点和错误有的是程序本身固有的和先在的 ,即程序内在偏差 ;有的是由程序实践中介入的非理性因素影响而产生的 ,即程序衍生偏差。他们都会对诉讼程序的公正运行产生负效应 ,因而诉讼程序运行应当关注程序偏差并最大限度地校正偏差、消解负效应 ,以保证诉讼程序运行达到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在民行检察工作中常常看到,有的二审法院在按照上诉程序改判一审法院的民事判决书中,往往只引用有关程序法的条款,而不引用实体法条款。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里所指的法律,既包括程序法,也包括实体法。程序法解决的是诉讼规则问题,实体法解决的则是权利义务问题。程序法是实体法得以正确实施的保证和手段,实体法是程序法产生和存在的前提。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二审法院审理民事上诉案件,既要适用程序法,又要适用实体法。根据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