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所说的咒语,是原始人表达他们对所崇拜的对象的要求和希望时,往往采取诗的形式,所以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称其为“咒语诗”。原始咒语诗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对山神、树神和竹、木、草神的崇拜而产生的咒语诗。原始人所崇拜的自然神很多,这是原始多神教的特点。基诺人在盖房子时从抬木料时起大家每天都要唱一次祈祷歌,祈求竹、木、草神保佑祛灾。阿细人每当祭山神时这样唱道:“在寨子的旁边,有一棵糖梨树,在这棵树下,有一张石桌子。把兰岁的大公鸡,把三岁的大母鸡,弥勒的大红米,弥勒的大红酒,拿来放在桌上。山神呵!我们敬你来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大而长远。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宗教是荒诞的,它是人们同自然、同社会各种关系虚幻的、歪曲的、颠倒的反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宗教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说明,揭露其本质,指出它的根源,具体分析它的起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与规律,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这方面的研究往往需要对原始宗教进行科学的考察。现今世界上拥有众多信徒的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世界性宗教,但是对于形成这些宗教之前,产生在极为漫长的原始社会里的原始宗教,可能显得陌生或不太容易为人们所了解。在考察当代宗教时,倘若不具备有关原始宗教的知识,我们就不可能取得对宗教的历史概念和科学认识。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中人们精神活动的产物,曾经是各氏族、部落集团全体成员恪守的信仰,也是原始人类世界观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3.
试论宗教的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即世界三大宗教)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有重要的影响。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要否认原始宗教对人类社会的作用。马克思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这说明原始宗教的意识曾主宰了氏族部落人们的行动。但是,那些旧的自发产生的部落宗教和民族宗教,它们囿于一个部落或民族的范围,经常只能在  相似文献   

4.
试论宗教观念的实质是对“无限”的心理满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给宗教一个定义式的论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里,恩格斯首先指出:宗教也是人们认识过程的产物,只不过这种产物是对世界本来面目的歪曲、颠倒的反映。紧接着,恩格斯进一步指出了这种产物的产生过程——把人间的力量超人间化。这个过程,就是人们的心理体验和创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希求欲,成了“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向宗教过渡的中介。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彝族民间和彝文文献中的"咒语"的产生文化背景、内容、形式及其有关问题。在彝族原始宗教活动中,民间相信咒语可以致人于死地,咒语也可以致鬼于死地。毕摩的彝文文献中有大量地相关文字记载,在民间也进行不同形式的诅咒活动。分析研究咒语的内容及其形式具有一定的社会语言学及民族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宗教最初产生于原始社会,是对当时极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的反映;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劳动人民除受自然力量的压迫  相似文献   

7.
宗教艺术是宗教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是宗教观念与艺术的具体表现,是宗教情感的艺术表达,是富有艺术美的外形的宗教精神。它或者表现为以宗教为内容或题材的艺术,或者虽然以世俗生活为题材和内容,但却表达了某种宗教的观念或情感①。特别是在原始艺术产生之初,人们的整个头脑几乎被原始宗教观念所占据,人的“情感离不开宗教观念,艺术也就必然受宗教观念之支配了”③。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宗教,在以后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原始宗教起着载体作用。直到今天,原始宗教艺术在广大的彝区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和反映。一、舞…  相似文献   

8.
宗教本质及其社会作用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这一社会现象,已经存在很长很长的时间了。如果从图腾崇拜这个最早的形式算起,几乎可以说,有了人类社会,人脑和劳动器官逐渐发达,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以后,也就产生了朦胧的神的观念和宗教意识;其后由原始(自发)宗教发展为人为宗教,直至现在。围绕宗教问题,就根本分歧来说,历来分为有神论与无神论两大营垒,在哲学上则表现为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分野。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宗教的产生与发展、本质与社会作用、以及未来的消亡问题作了科学的阐述,其基本原理至今仍是我们研究宗教的指导思想。但是,社会在前进,人们认识不断在发  相似文献   

9.
由于原始的游群时代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为有限,因而在人们意识中产生了一种幻觉,这种幻觉逐渐成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它反过来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才产生了原始宗教。贵州少数民族解放前普遍存在着氏族组织的遗迹和较多的婚姻习俗中的原始遗迹。  相似文献   

10.
宗教作为人们的一种社会意识,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由于人们在大自然力面前软弱无力,于是便想象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暗中支配。人的微弱力量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只有拜倒在这种超自然力的面前,乞求其怜悯宽恕,这便产生了原始宗教的观念。所以马克思说,宗教乃是人们对现实的虚幻的、抽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谈的苗族“灵魂”观念,有一部分是已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仅存有痕迹的原始思维观念;有一部分则是现存的并且还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宗教意识。 1.魂——影忆——躯体三位一体 英国学者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万物有灵”观念说,他认为宗教起源于原始人的这种万物有灵观念,后经弗雷泽等人的完善。形成了一个影响至深的宗教学理致体系。法国的列维·布留尔则批评这一理论,他说,“万物有灵”是原始思维发展到  相似文献   

12.
饰物服饰,就其产生的逻辑关系来看,应该是先有饰而后有服。考古发现,人类史前服饰遗物主要是饰物。因为饰物是以石、骨、牙等坚硬耐腐材料制成而得以保存下来。据悉,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饰品是距今13万年的尼安德特人遗址出土的鹰爪饰品,收藏于克罗地亚自然历史博物馆。这件由明显有着人工刻意打磨痕迹的8根鹰爪和一根相关趾骨组成的饰品,可能是项链或手镯。研究人员拉多夫契奇说:“我认为,他们(尼安德特人)崇拜鹰,这件饰品是个信号。我们不知道它表示什么,但也许他们想赋予自己鹰的某种特性。”据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学通论》一书所载,在距今18000多年的山顶洞人墓葬遗址出土了大量装饰品,“计有钻孔石坠1件,穿孔石珠7件,穿孔海蚶壳3件,钻孔鲩鱼眶上骨1件,刻道骨管4件,穿孔兽牙100多颗,同时还发现骨针1枚。”考古发现,装饰品大多在人头骨化石旁,应是头颈部的佩饰、项饰、坠饰,说明山顶洞人非常注重头部的装饰。但原始人在加工工艺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何以如此费时费力地去研磨制作如此繁杂的饰物,其目的是什么?难道纯粹是为了美吗?其实,原始人的自我意识是非常淡薄的,从8000年前的西亚岩画研究得知,人类开始注视自身是在进入原始农耕时代以后,此前不可能为了装饰自我而有意识去制作这些饰物。其次,以美来吸引取悦异性,将服饰与“性”相联系的观点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而且,美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知道,原始人的美来自于神秘力量,而掌握神秘力量的方法就是巫术。山顶洞人墓葬遗址考古还发现,“钻孔石坠穿孔处、穿孔石珠表面、钻孔鲩鱼眶上骨表面有赤铁矿染成的红色,并在尸骨旁撒有赤铁矿粉末。”红色在原始人意识中是血液的象征,失去血液便失去生命,使用红色有期望不死再生之意,说明原始人的色彩观念是和原始宗教观念交织在一起的。再从头部在各民族的宗教观念中都是极其神圣的现象说明,山顶洞人或说原始人的饰物从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3.
论自然宗教、原始宗教和彝族毕摩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自然宗教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带有“动物性质”的意识形态;而原始宗教是有“幻想的反映”的原始氏族社会意识,二者并不等同。毕摩源于彝族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代的祭司,其产生一方面与彝族的原始宗教息息相关,一方面与彝族的原始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一种历史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历史现象,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并随着社会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马克思、恩格斯说:“非常明显,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这就是说,人们的宗教观念也要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第240页)在阶级社会里,宗教存在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风俗是构成民族独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虽风俗的具体形成和发展、演变,影响其因素无疑是多方面的。然而,一般地说,于风俗影响最为深刻且最广泛的,我以为莫过于万物有灵论的宗教观念,以及与之构成整套体系的宗教情绪和宗教活动。 马克思曾指出:“宗教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恩格斯亦说:“宗教是在原始的时代人们关于自己身体的自然和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语言学与宗教学的结合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语言和宗教学研究的客体宗教(包括自然崇拜、原始宗教)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们又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尽管二者属于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其次,宗教的产生、传播、变异既影响并促进语言的扩散、发展、变化,又往往在语言中保留它的遗迹。此外,历代语文学者对宗教学的发展以及宗教学者和宗教人士对语言学的发展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语言学和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其密切和复杂的关系.对世界上大多数人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概念的理解,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对于“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提出了回答。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论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H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问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西方传教士眼中的羌族神灵信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羌族中的传播可谓基督教在华传播事业中的一颗流星。它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其中,基督福音的“圣灵”与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相遇。于是,福音传播者捧着福音书,按照各自的宗教文化价值取向和经验认知,对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信仰做出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的宗教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式的一种。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54页)马克思主义指出了宗教的本质,宗教是颠倒的世界借以安...  相似文献   

20.
马玉珍 《求索》2016,(4):188-192
上古时期人们所认为的“神”的世界,其实是无比强大的外部世界和当时人力局限二者产生冲突后衍生出来的“第三世界”,只是当时人们无法自知这一点。“神”的世界主要通过宗教祭祀仪式展示出来,并非纯虚化的世界,具有实体存在的形式。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与上古神话生成的内在逻辑理路来分析,先民受万物有灵观念影响,“神”是先民根据自身“原型”,将自我形象高大化了的结果,是先民“自我”意识觉醒前的一种尝试和探索,神力主要通过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负责人神沟通的巫祝来体现。上古时期规模化的宗教祭祀活动表达先民最基本的生命诉求,其中有意识无意识地生成了上古神话中的诸多神,以祭祀活动表现人对神的依赖,神对人的护佑,人神的互化,从而成就一种神圣的人格,成为人们尊崇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