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凯闵等52人电信网络诈骗案"系我国首例将台湾籍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大陆进行司法审判的案件,案件入选最高检"2017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审前主导作用,积极履行检察职能,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立足于检察指导性案例"对检察办案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定位,2019年下半年,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张凯闵等52人电信网络诈骗案"办案团队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指导下,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体例要求撰写案例文本并积极报送,后通过严格的程序筛选,入选第十八批指导性案例(第67号)并公开发布。案例对于检察机关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境外证据审查转换、电子数据审查、犯罪事实审查认定以及犯罪集团的认定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检察指导性案例是检察机关在司法活动中逐步积累的重要司法资源,对于弥补成文法缺陷、统一法律适用具有重要价值。当前,检察机关指导性案例工作进入"快车道",但通过对"文本中"的相关工作规定与"实践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二十四批93件指导性案例进行"共时性"与"历时性"比较分析,不难发现,检察机关指导性案例在体例结构上存在现实表达与规范性文件的部分悖离、始终处于"变动不居"状态等现实问题。面对"成长中的烦恼",未来在撰写检察指导性案例时应秉持"立足参照、尊重母本、固定体例、重点突出、逻辑严密、说理充分"等原则,在一级模块上应当依照相关规范性文件,坚持"标题、关键词、要旨、基本案情、检察机关履职过程、指导意义以及相关规定"的体例结构。在能够反映检察机关职能、体现检察指导性案例特色的"检察机关履职过程"部分可参照不同的案件类型进行细分,以突出检察机关在各类案件中的法律监督特点。  相似文献   

3.
检察案例指导的定位问题决定着整个检察案例指导研究的起点,当前检察案例指导的核心定位是司法管理手段,它仅反映了检察权行政性的一面,而没有回应检察机关司法性的要求,在实施中不可避免会带来相应的矛盾与冲突.这不但导致当前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实施效果差强人意,与当前业已启动的司法去行政化改革方向亦有潜在的冲突.因而,应调整检察案例指导的制度定位,将其立足于“调控”而非“管理”更为适当。  相似文献   

4.
刘宝霞 《法学杂志》2012,33(10):117-123
检察案例指导制度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尝试性内容,历经多年探索,具备了一定实践基础。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存在不同意见,如对制度具体内涵、指导性案例的效力、适用范围、选编程序等基础问题,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文章通过对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基本理论的梳理,突出检察案例指导制度自身价值、特性,结合各级检察机关职能特点,探讨检察案例制度的具体构建及相关机制保障,旨在建立符合国情,富有创新性、实用性的检察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5.
金莉 《青海检察》2001,(1):16-19
目前,我国检察体制与司法制度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为检察权与司法权的偏离,这已影响到我国检察机关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检察改革势在必行。检察改革是一项重大课题,其首要任务就是检察机关的定位问题,准确定位有助于把握改革的方向。检察机关定位的核心内容在于,检察权属于行政权还是司法权,检察官属于行政官还是司法官。根据我国司法制度和法律政策,我国检察权应当属于司法权,检察改革的核心应当是检察司法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宝霞 《人民检察》2012,(13):27-30
我国现行权力配置体制中,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而不是最终的司法裁决机关,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应突出自身特点,实现与法院审判案例指导制度的协调。这关涉检察案例指导制度的生命力,须从理论上予以澄清,展现检察案例与审判案例的差异,从司法的统一性角度考量检察指导性案例与法院审判指导性案例的共性,并予以吸收、借鉴、协调,构建符合国情,富有创新、实用的检察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7.
张欣 《法制与社会》2011,(11):117-118
检察解释是指最高检察机关就各级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而对有关法律条文、概念、术语以及程序运作等方面单独或者联合其他部门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阐释与说明。检察机关进行的法律解释应当称之为检察解释,而不是检察机关的司法解释。从检察机关对于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是否具有解释权的立法沿革看,检察解释有其合法性。本文指出从检察工作在程序运作层面和实体法律适用方面均存在许多法律上的盲点上看,检察解释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检察机关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检察机关要抓住这一轮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快速渗透各领域带来的机遇,开展智慧刑事检察建设。通过界定检察大数据的概念,归纳检察大数据在智慧刑检中提高办案效率、促进司法公正、规范司法行为、提升决策水平、强化对侦查审判的监督等价值,提出大数据时代智慧刑事检察建设应选好大数据在智慧刑检中运用的着力点,明确角色定位,先行先试后再推广;抓住数据开放共享的机遇,构建检察大数据交换共享体系;推动大数据在智慧刑检中运用要遵循司法规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已成为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检察机关对执法司法的制约监督包含了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四大检察”内容.提升检察机关对执法司法的制约监督能力主要应从加强法律监督制度供给和创新法律监督方式两个方面来进行.检察机关开展执法司法制约...  相似文献   

10.
董野 《法制与社会》2013,(23):122-123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司法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社区矫正进行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与义务,目前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还不够完善,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应从立法上进行完善社区矫正,保障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有法可依,从制度上健全社区矫正机构,强化检察机关职能,从职能上拓宽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单平基 《人民检察》2022,(19):58-60
<正>检察指导性案例第157号陈某与向某贵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抗诉案(以下简称“检例第157号”)中,检察机关针对当事人穷尽各种方式均无法解除房屋租赁合同的窘况,精准运用民事检察抗诉方式对已生效民事裁判予以监督,确保租赁合同解除权制度准确适用,实现了经由民事检察监督对承租人合法权益进行救济的良好效果,对规范开展民事生效裁判监督工作,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提升民事检察工作质效,具有积极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刑事犯罪态势的变化,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发挥好刑事检察职能,对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刑事检察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出发,可以发现基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仍存在办案思维固化、恢复性司法功能履行不充分、“四大检察”融合度不高的问题,应聚焦更新刑事检察司法理念,激发刑事检察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以横向一体化提升刑事检察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进一步深化刑事检察与社会治理的融合,为推动和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检察智慧。  相似文献   

13.
司法转型时期,检察文化的建设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在检察机关发展、检察官发展中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试构建以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物质文明为支柱的检察文化三维结构模式,探讨建设检察文化的新路径,旨在通过先进的文化引领检察队伍建设,增强检察机关科学发展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履行民事检察监督职责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状况固然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现行民事检察监督立法上存在的抽象空乏、可操作性差的问题是其根本症结,致使检察机关在实施民事检察监督的具体运作中无法操作,这样会影响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的有效监督,而且也会损害法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对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行政诉讼法第十条规定的不同理解,检法两家对民事行政执行活动实行检察监督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一方面,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司法体制改革中提出执行监督方案;另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在1995-2000年的几个批复中明确指出,对于执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检察机关无权抗诉;人民检察院对生效民事判决提出暂缓执行建议,没有法律依据,不予采纳等。显然排斥检察监督。这与宪法赋予人民检察院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尝试对执行活动实行检察监督是法律职责使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检察改革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检察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是时代赋予检察机关的历史使命。而全面推进检察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至今已经十年多了,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对提高检察机关执法的规范性,推进检察工作实践和司法改革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瑕疵,在深化检察改革的背景下,还需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相似文献   

17.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一种行使方式。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可以分为强制性的法律监督权和建议性的法律监督权。检察建议、检察意见和纠正违法通知等检察实践中存在的法律监督方式,在本质上都属于建议性的法律监督权,应统一作出规范和调整。检察建议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既是检察机关结合办案、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方式,也是对法院、公安、监狱等单位司法行为的一种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18.
检察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检察文化中体现的检察官的人格魅力,包括检察官内心蕴藏的正确的价值观。现代的司法理念,高尚的精神境界,都会通过司法活动渗透到社会中。检察官人格魅力的培养与展示,无疑对于塑造检察机关及其检察官的个性和形象,确立检察机关的司法权威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能动检察     
能动性是司法的固有属性,世界各国皆然。能动检察即依法能动履职,是指检察机关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时,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法律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及时回应大局需求、人民关切和法治需要,以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能动检察主要解决履职姿态上消极被动,履职方式上机械司法、就案办案,履职效果上仅注重法律效果,履职目的上仅为完成办案任务等六方面问题。能动检察是检察机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积极探索实践的经验总结,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促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检察职能的客观要求。能动检察应重点在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以政策指导司法,强化溯源治理,积极提出完善立法建议,提高队伍能力水平等六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在我国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检察机关加强检察监督.同时,由于司法实践中社区矫正立法不完善、法律监督力量薄弱、监督方法落后等原因,导致检察机关在开展社区矫正检察监督过程中困难重重.本文拟从以上两方面入手,探索检察机关开展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出路,以期对司法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