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部署、协同发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持续完善教育培养体系,不断开辟科技创新动能,持续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将极大地赋能海南自贸港建设,并为四大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循环动力支撑。《海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海南省“十四五”教育现代化规划》分别对海南科技、教育发展作出整体部署;《关于进一步明确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为海南科技自立自强、教育现代化发展、人才引领汇聚提供了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把教育工作、科技工作和人才工作安排在一起集中表述、统筹部署,除总论外,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四个专题加以阐述。这样的安排既符合教育、科技、人才和创新之间的逻辑,也更加凸显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报告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和一大亮点,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新的使命任务所作出的新的战略谋划和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聚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一以贯之地体现了党中央对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创新发展既包括科技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明确要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走深走实”。重庆市教育系统坚持“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教育有作为”,着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找准教育方位、在建设现代化新重庆伟大征程中明确目标定位、在推进教育强市生动实践中落实职责本位,充分发挥教育的保障、支撑、服务作用,积极探索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方法,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助推唱好“双城记”、打造增长极,切实增强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力和支撑度。  相似文献   

5.
《人民论坛》2022,(23):6-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两处关于“支撑”的论述和提法值得关注研究:一是“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二是人民军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了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以及“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无论是教育、科技、人才,还是国防军队,不仅是事关高质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6.
刘波 《群众》2022,(21):63-6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单独成章,进行一体化谋划、一体化部署、一体化推进。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科学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献。其中,关于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要求。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摆在一个更为重要的突出位置,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专章部署。  相似文献   

8.
《党建研究》2023,(7):21-2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天津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新时代高校工作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推进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9.
王秦 《群众》2022,(24):4-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支撑”作出系统部署。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四个面向”总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政策瞭望》2024,(2):11-13
<正>全省“新春第一会”以“大人才观”对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全面打造浙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作出系统部署,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释放出全省上下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创改开”的强烈信号。近年来,全省科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重要思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1.
陆俊杰 《群众》2024,(3):47-4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战略部署,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表明教育数字化战略是服务教育、科技、人才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2.
马骏 《前进》2023,(2):31-33
<正>【核心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安排部署,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准确领会核心要义,坚定推进山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入脑入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怀国之大者,善谋党之大计,对标对表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开创山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张柱 《党建研究》2023,(7):52-55
<正>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大部署,进一步凸显了人才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新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相似文献   

14.
吴善超 《群众》2023,(1):39-4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严宗 《今日浙江》2012,(12):42-43
把科技教育人才问题提升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同等的高度进行部署,是这次省党代会报告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充分显示了科技教育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省党代会报告这一重要的创新性思想,切实提高对加快建设科教人才强省重要意义的认识,用战略眼光看待科技教育人才工作,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以科技教育人才事业的大发展,推动浙江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今日之中国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抢占先机,赢得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紧迫任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以此为标题,明确科教兴国战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科学内涵和使命任务,并且首次将教育、科技、  相似文献   

17.
胡妍 《小康》2023,(29):36-37
<正>近年来,广东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扎实推进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党中央领导人今年4月视察广东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为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周志芳 《群众》2023,(21):53-54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和整体谋划,从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角度,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生态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关键一步。苏州是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化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9.
陈峰 《政策瞭望》2024,(3):23-25
<正>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要靠教育。省委“新春第一会”着眼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军,就建强“三支队伍”作出了部署,并聚焦“培养人”,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自主培养体系”的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教育之于人才强省、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建设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现代化先行省建设。  相似文献   

20.
《政策瞭望》2023,(1):19-21
2023年,全省科技系统要突出创新制胜导向,强化教育、科技、人才联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狠抓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启动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