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永雄 《理论导刊》2006,(10):123-124
文学语言的特性可概括为“文学性”。文学语言的无穷魅力主要来自两个源渊:一是语言固有的诗性特征,一是文学语境及互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西方哲学出现了"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受其影响,中国新时期作家就小说的叙事形式进行了策划与探索,尤其重视语言的创造,叙述结构的设置以及强调文本的虚构性,而不顾一切文化和文学成规,对历史或现实进行了.纯审美"的自由建构与创造,实施语言的游戏化,进行文本语言的狂欢.这些小说的创新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创作传统和小说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语言问题不仅存在于语言学领域,也一直被哲学家们所重视,他们从不同的维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从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视阈可以了解到:语言不仅仅只是人们利用的工具或手段,它是人的一种活动,一种与人的其他活动编织在一起的活动;人只有在语言中才有了理性、思想、观念,语言是人的生活经验的形式,即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艺术形式的相互联系与发展中,音乐与文学的繁荣与创新是它们相互渗透与融合的结果.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可称得上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极富艺术表现力;音乐创作中文学性手法的广泛借用,使音乐表现五彩纷呈,使其具有叙事性、描绘性与戏剧性的鲜明特征.音乐与文学的交叉融合同文明一样悠久.  相似文献   

5.
伽达默尔的传统观可以从此在性、变化性、语言性这三个方面来论证。伽达默尔将传统视为作为此在内涵的存在,其本质是此在性,是由理解所决定的,因此传统还具有非对象性。传统是具有变化性的保存与持有,在历史境遇中发生,具有包容性和进步性,并通过视域融合,在对话中得以实现。语言是理解传统的境遇,它使传统在同时性中被接受,同时,文学文本的语言性使传统获得最大化的向过去还原和向未来筹划的可能性。因此,伽达默尔诠释学视域内的传统是存在、变化及语言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6.
格拉斯在文学创作中发挥他的美术特长,美术思维是构成他的文学创作思维的重要元素.一方面,他常换笔来交替思考同一对象,善于从文学和美术的不同角度去审视同一对象,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去描绘;另一方面,他在创作中将两者融合后创新,他把来自美术的灵感运用到文学中.叙述中,他借助文学与美术之间在艺术的运思上均是以生动、可感的形象、意象来负载主旨的相似之处,借助美术艺术的印象主义表现手法,将语言艺术与直观的美术艺术相嫁接,从而传达出用平白的叙事语言难以表达的立体美的韵味.文本中语言与绘画怡然地组合,形成文字与图画融合共生、相映成趣、内蕴无穷的图景.  相似文献   

7.
谢延秀 《理论导刊》2008,(3):123-125
"文体"包括体裁、语体和风格三个层面.中国古代文体类别繁多,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文本的功用.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划分主要是借鉴西欧的观点.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文体总是处于不断的分化和融合的过程中,因此,文体划分应有斯标准和依据,文体划分应以文本的"大语境"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注的重点侧重于教材中节选自各种题材或体裁的文本内容,较少涉及英美文学作品本身。而文学经典因其涵盖的丰富内容,在学生语言技能的构建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当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结合应用学习者自我决定论和合作学习策略,阐释了教师可以在《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取得重构文学经典的助学地位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长利 《理论导刊》2015,(4):104-109
形式主义文论文学形式思想有三个发展阶段:语言形式阶段,侧重文学语言特殊性的研究,借助文学语言的特殊组织,文学成为一个审美自治的领域,以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为代表;本体形式阶段,侧重文学形式与意义结合为有机统一体,文学具有向本体世界追寻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具有精神救赎的作用,以英美新批评文论为代表;功能形式阶段,侧重文学形式与社会精神结构之间的关系,文学处于社会精神结构的指定位置,通过阐释活动建立起文本与世界的联系,以法国结构主义文论为代表。  相似文献   

10.
杨维 《学理论》2013,(15):172-173
庐隐,由于她的英年早逝再加上其作品与后来的主流文学话语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以,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直是被边缘化的。从文本出发,通过对庐隐三个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品做深刻的剖析,来探索知识女性解放自我后的精神困境,并通过其笔下诸多女主人公不幸的命运来追寻女性知识分子人生悲剧的原因及最终命运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正李左人从2005年起开始关注扎巴母系制婚姻家庭,多次赴扎坝作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三年考察,五年创作,共八年"抗战",完成了文化人类学长篇小说《女儿谷:1937》作者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来观照扎坝鲜水河走婚大峡谷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以作家、学者的双重身份游走在文学与文化人类学之间,融文学性与学术性于一体,取得了艺术和学术的双重成功。《女儿谷:1937》将田野调查的实证与文学想象的虚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站在文本解读的角度,对海德格尔所著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进行梳理,并撷取其中涉及的若干观点作简要阐释.海德格尔在这封长信中,不仅以行动作为引子,牵扯出有关思、存在以及语言之间的关系的考虑,论述了它们是源初共属的,而且探讨了有无必要坚持人道主义的问题,整理了人道主义的历史,并为人道主义下了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李兵 《学理论》2010,(18):262-263
大学的文学教育一直被人所诟病,以文学史的教学为例分析了当前文学教育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承认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是活跃的、能动的.但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如何表现能动性,却是一个至今没有讨论清楚的问题.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或接受研究,是60年代以来西方文学研究中一种新兴的方法论,它在文学理论中,反映并促进了研究文学的接受及其影响问题的倾向,对于美学理论、文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变革,起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文学的历史,总是被描述成作家、作品的历史.历采的文学史家、美学家都是以作家、作品为他们的研究对象,而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很少关心或者完全忽视了读者在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学史研究和美学理论研究,虽然从艺术的社会效果的角度,十分重视文学接受与影响的可能牲,但象对待作  相似文献   

15.
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是巴赫金诗学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思想渊源与广泛而深远的显示意义。语言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它必然沉积着社会内容和历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在平常状态中往往是隐形的、不被人们所注意或不能被充分注意;正因为文学语言具有自我意识,它才能将语言所具有的社会的历史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使得语言成为具有活生生的生活气息和深厚蕴含"文学性"的语言,同时,也使语言本身获得了社会意识和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6.
许地山的文学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景观.他的小说文本具有浓郁的宗教情结和神性色彩.以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及方法,分析、解读、探究许地山小说文本中充盈着的妈祖原型意象及其置换变形,对于拓展许地山小说研究的新视闻是必要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听力理解过程是听话者根据语言材料以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创造性地建构意义的过程.接受反应理论注重读者的先理解对于文学文本的接受的影响,同样,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的先理解对于促进学生的听力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读者对文本的解读不可避免地会与已知文本产生关联,在相关文化网络中发生联想,从而使其与前文本形成互文关系.对诗歌的解读也是如此,首先读者在同一语言中,然后在踌语言、跨文化的层面寻找互文关系.比较汉语诗词,发现其与英文诗歌传统虽有所不同,但在题材甚至是语言表现形式上,两者之间却多有相似之处.通过英汉诗歌跨文化互文性的欣赏和解读,读者不但可以体会译诗的奇妙,还可以让心灵在英汉诗歌共通的审美意境之中自由驰骋.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0)
文学翻译的编辑应该懂一点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大量的文学译作编辑过程中,会发现译者往往将原作中的意义空白在两种语言中进行转换,并将其加以填补,以取得明确的意义。认为文本层次上的意义空白并不是缺陷,而是作品的文学艺术性所在。用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解释意义空白形成的原因,尝试将"象"的概念引入文学翻译中,以便帮助译者构筑译作的文学艺术性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作为日常生活语言何以可能成为法律语言,进而体现在宪法文本中?从比较法的视野考察,上述问题并不具有独特性,西方宪政话语中的“人的尊严”范畴早就已经完成了从日常语言到宪法文本条款的变迁过程。通过探讨西方宪政历史中“人的尊严”条款入宪的过程及其法律涵义,可以理解我国当下宪政话语中的“以人为本”的可能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