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众幸福指数:为什么幸福感高于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众幸福指数测量结果进行数据结构分析,本文旨在探究幸福感高于满意度的原因,以及背后所折射的各种社会矛盾。从主观幸福感内涵出发,借鉴罗纳德·英格哈特范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咨询调查构建测量指标体系,在全国7个省市及广东省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公众主观幸福感(感性幸福)与现实生活质量满意度(理性幸福)存在明显反差,幸福感远高于满意度。究其原因,不仅与模型所包含的个人及家庭、社会、政府、自然环境、评价技术等因素及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密切相关,更是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公众理想与现实落差的强烈反映。置于公共管理的视域,政府善治仅为公众幸福一个维度,政府与其不断提出更多的"幸福承诺",不如转变理念、优化职能、放松管制,激活民间活力,让公众真正掌握自身的"幸福权"。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发展是以"发展重在包容,包容是为了发展"的辩证关系为逻辑基础,属于发展理念而非固化的发展模式。共同发展是包容性发展的本质要求,积极包容是包容性发展的精神内核。包容性发展打破"先经济再社会、先发展再治理、先增长再分配、先集中再转移、先分享再参与"的次序性发展思路,更加强调具有包容性、协调性、参与性和真实性的发展。包容性发展的行动机制可以透过积极包容与消极包容、分享包容与参与包容、身份包容与财富包容、金融包容与财政包容等来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3)
为了了解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重点分析了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活活力等情况以及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提升在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160名大学生。结果发现: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状况良好,结果和几年前的研究相比偏低。  相似文献   

4.
张莉 《理论导刊》2008,(2):35-38
发展价值观,是关于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伦理属性的根本观点.幸福指数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幸福指数的提出和实施,是发展观念的一次重大飞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还须避免对幸福指数的种种误读.  相似文献   

5.
当代公共政策具有三大总体特征:一是公共性;二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三是符合国际惯例与世贸规则。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却很难全部体现这三条特征。究其根源,急功近利的短期化倾向使我们的公共政策往往是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利益,从而也直接损害了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其负面效应将严重影响中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进程。结合关于《汽车消费政策》的案例分析,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只有公平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政策的根本价值取向,因此克服公共政策中的短期化倾向就成了眼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6年"中国真实进步微观调查"的相关数据,考察志愿服务参与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志愿服务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这一结果不受样本异质性的影响;参与志愿服务提高了居民的社交能力、信任感和公平感,进而影响了幸福感;参与政府组织的志愿服务的"幸福效应"不显著,而参与社会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和多渠道参与对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居民多渠道参与。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1)
随着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确定与上升,职业女性扮演了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角色,来自工作和家庭压力也更大,不仅危害她们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她们的幸福感。瑜伽锻炼注重健全的精神以及健全的身体,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能更好地促进女性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女性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6)
幸福心理学是在心理学领域对人的身心健康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门科学,从积极的角度引导人们追求幸福的脚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情况还不是很成熟,幸福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发展情况。从幸福心理学界定、幸福感界定、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成长环境、就业压力、感情困扰和社会舆论。幸福感教育的措施如下:开设课程,让大学生感受幸福;增加幸福的情绪体验;树立端正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根据目标内容,自我决定理论划分了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内部目标把自我发展和成长作为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能够促进人格及认知的成长和完善;而外部目标则把获得外部奖赏或社会赞许作为追求的目标,对这些目标的追求更多同外在设定的标准相关。本研究通过手机客户端调查了15870名用户。结果发现,对内部目标的追求可以增强个体的幸福感、尤其是意义幸福感,提高积极情绪,降低消极情绪,同身体健康正相关;而对外部目标的追求则明显增强了享乐幸福感和一定程度的意义幸福感,但同时也提高了消极情绪体验,降低了积极情绪体验,同身体不适状况正相关。综合来说,对内部目标的追求会给个体带来更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中西传统伦理文化的不同特点其思想根源在于人性善恶论的不同倾向。人性善与人性恶分别是中西人性论的主流思想,由此导致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重伦理教化、内在修养、重私德和追求圣人之德与西方传统伦理文化重制度建设、外在约束、重公德和要求常人之德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双语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有助于促进其专业发展。本研究使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探究了国家培训或师范大学进修、园本培训及自我研修对其专业理念及精神,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双语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机制。师范院校培训通过专业发展理念的引领机制发挥作用;园本培训通过任务驱动机制起作用;师范院校培训、园本培训与其自我研修形成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赵红艳 《学理论》2013,(28):34-35
建设幸福城市的最终目标和落脚点,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就是要扎扎实实创造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幸福。在全社会培育科学健康的"幸福文化"是建设幸福城市,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条件;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提高群众幸福感的必由之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建设幸福城市,提升群众幸福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32)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最后通牒范式对21名大学生的决策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主观幸福感与不公平分配下决策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当分得金额为总金额的20%或以下,幸福感高的被试接受率显著高于幸福感低的被试。幸福感高的被试在不公平分配方案下愿意接受的金额显著低于幸福感较低的被试;在反应时上,无论接受或拒绝,幸福感高的被试显著快与幸福感低的被试。当接受不公平方案,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与接受金额、反应时相关显著。最后通牒博弈中,接受反应和拒绝反应可能产生于不同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
对幸福的渴望是千百年来人们奋争不息的动力源泉。中国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体现出了集体主义的特点,同时也受到了中国文化价值观中两大幸福观的指引。本文从对中国人幸福感影响较大和具有指引作用的三大幸福观——集体主义幸福观、追求理性之乐的幸福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幸福观三个方面入手,具体探讨了三大幸福观对中国人幸福感的影响,期望人们能够在正确幸福观的指引下获得深刻而持久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2)
企业家依靠自身的天赋和后天的学习、社会大环境的鼓励以及企业内部机制的鼓励和约束而实现成长。这些具有潜力的企业家在被发掘出来后,通过改革和创新实现企业以及社会的发展。决策者不仅仅应当鼓励企业的发展,也应该关注企业家成长的需求,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改善教育和培养机制,完善现有企业晋升和激励制度以实现企业家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4)
利用文献研究法,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概括出地方幸福感研究发展过程趋于整合,研究理论不断拓展,研究对象和测量工具应用性凸显的特点,总结出军人幸福感研究理论建构不断完善,研究对象内容不断深化,测量工具借鉴地方成果的特征,进而思考得出军人幸福感研究要从理论研究过程的整体性入手,加强对军人幸福感的基础理论框架的研究和论述;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入手,加强对军人职业幸福感的心理结构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从研究的目的和应用性入手,加强军人幸福感测量的适用性,保证其促进心理健康,提升作战适应和战斗力的目的指向。  相似文献   

17.
18.
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近200年前,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曾说"人的任何一种追求也是对于幸福的追求".20世纪70年代,不丹的国王旺楚克首次提出"国民幸福总值" (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概念,认为国家政策应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的"中国梦"讲话,其本质内涵在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也就是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自己的梦,人民追梦圆梦的终极目标在于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9.
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有教的因素,学的因素,有教学计划及教材内容的因素,也有学校管理和实验设施等原因.然而,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一、社会思潮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社会思潮,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中形成的,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心理倾向的表达、口号的传播、情绪的共鸣或思想的流行.在阶级社会,社会思潮既有一定的阶级性,又有一定的广泛性.先进、正确、科学的社会思  相似文献   

20.
龚传洲 《党政论坛》2013,(19):43-45
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近200年前,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曾说“人的任何一种追求也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