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玩玩 《今日浙江》2021,(21):48-49
文化如水,可知来处;文化如光,点亮思想繁星.浙江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构建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新格局".2020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这是一项浙江文化事业、旅游产业发展的'筑基工程'.通过文化基因解码来描绘把握'文化力量',通过建设文化标识来探索推动'构建新格局'."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褚子育说,"通过三年左右时间,挖掘、研究、阐释优质文化基因,构建全省文化基因库,推进其转化利用,使之成为浙江文化标识,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高地、高品质精神文化服务体系的落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1+1+9”部署和文化旅游部的工作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奋进“十四五”谋好篇、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3.
王成 《前进》2017,(6):45-47
<正>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业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的一场变革。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晋中成为全省首家入选地级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晋中文化旅游步入了转型升级快车道。一、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根本性变革,是推动晋中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首先,发展全域旅游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立足扬子江联通大海、交汇运河、汇聚名城的独特条件,推动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建设高颜值的长江文化融合区。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立足扬子江联通大海、交汇运河、汇聚名城的独特条件,推动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建设高颜值的长江文化融合区。  相似文献   

6.
正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雁门关脚下,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体育总局定点包扶的贫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推动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推动实现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模式,创新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大大提高了代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走出了一条转型  相似文献   

7.
正黔府函[2021] 144号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你们《关于呈请审定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请示》(黔文旅呈[2021]75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由你们印发并认真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8.
各设区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明办: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旅游的重要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全省文明旅游工作,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养,努力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明办研究制定了《江苏省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9.
《前进》2019,(4)
正沁源县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县,也是连续20年的全国文化先进县。近年来,沁源围绕"文化+旅游"做文章,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体制改革,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走出一条"兴文、尚旅"发展路径,沁源也由此成为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好山西声音、塑造好山西形象一张重要的"文化旅游牌"。兴文提升绿色发展品位沁源县把振兴县域文化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重点,以传承弘扬、挖掘巩固全县的特色文化为重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均从国家层面指明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21,(9)
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兴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之际,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系统党员干部"周末学堂"应运而生。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党员干部的学习,尤其是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学习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简称"文化十二五规划")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发展关系到国际旅游岛公民素质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关系到国际旅游岛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进程和前途命运。用文化引领、支撑和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十二五"时期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亮点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在重点生态功能区中,荣获2017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荣誉。该县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坚持"生态、旅游、扶贫"的发展思路,聚焦脱贫攻坚、聚力乡村振兴,特别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全县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消费经济转化,形成了红色文化游、农耕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康寿养生游、中国红玉文化游等为一体的立体化旅游格局。2017年,该县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广西特色旅游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文旅融合"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付晓波 《政策》2011,(7):75-76
大悟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著名革命老区、将军县。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注重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以京珠高铁孝感北(大悟)站即将建成通车为契机,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为载体,以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大县、全省旅游强县为目标,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着力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目前,大悟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16.
一、准格尔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和挑战(一)从政策层面看。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出台了多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推动。据统计,仅2013年以来国务院就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等涉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近10项。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也明确提出,"把我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  相似文献   

17.
戴勇 《群众》2023,(11):41-4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因为文化赋能而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品位;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因为旅游带动而增添了活力、释放了魅力。  相似文献   

18.
正【调研背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建议》明确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要求,为"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文旅融合是国家治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薛安廷 《前进》2016,(1):54-56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晋中市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将文化元素与旅游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文化产业找到了新市场、获得了新发展,而且为旅游业增加了新内涵,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晋中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省各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一、基本情况晋中是晋商故里、革命老区,境内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晋中市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市、  相似文献   

20.
调研背景我国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国。如何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入融合,在互动共赢中将两者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是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建设文化强国面临的新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对准确认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