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新归侨群体并无普遍化的国家认同危机,但青年新归侨的国家认同感低于老一代新归侨。研究还发现,社会结构论对新归侨群体国家认同的解释力有限,而治理绩效论与社会文化论有较强预测力,但其适用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对于青年新归侨而言,其国家认同主要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度的影响,而与治理绩效因素的相关性较弱;相反,治理绩效因素对老一代新归侨具有更强影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将有助于深化对提升归侨群体国家认同问题的思考,同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归侨群体在讲好中国故事和助力民族复兴方面的独特作用也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
邵敏霞 《传承》2014,(10):96-98
青年群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青年信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希望。积极研究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路径,有利于提高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效果。  相似文献   

3.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高校建设。本文通过对湖北武汉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青年大学生的认同感实践调查,利用多分类有序Logistic模型对青年大学生对其价值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探索了适合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长效机制,以促进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认同。结果发现:1我国青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不均衡性、核心价值观宣传及教育方式比较落后、大学生的知行分离比较明显等问题;2专业、政治面貌、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学校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方式以及授课方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强弱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年群体具有对社会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思想意识的先行性,其价值观对全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产生影响。这要求我们应正确应对青年群体分化和整合的现状,增强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因为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认同以及认同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方向、社会发展的走向、优秀人才品格和信念形成的趋向。文章分析青年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和具体特点,并探索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认同以及认同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方向、社会发展的走向、优秀人才品格和信念形成的趋向。文章分析青年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和具体特点,并探索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2014年11月14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近20名专家学者分别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来看价值观的培育、青年价值观的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1月14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近20名专家学者分别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来看价值观的培育、青年价值观的认同机制、社  相似文献   

9.
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的青年人来说,以物质利益为核心的职业待遇是影响其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但在对一家草根NGO的调查中发现,一些青年工作者能够在物质报酬较低的职业待遇下坚持长期从事公益职业,甚至将其作为终身事业,这与当前社会中大多数青年人的行为选择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何理解上述现象,是深入探索当代青年心理与行为特征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以在草根NGO中从事专职工作的青年人为研究对象,在社会认同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其对草根公益事业和青年公益人群体建构社会认同的过程和机制。在经济理性之外,认同是引导和规范个体行动的内在机制。草根NGO青年工作者凭借对青年公益人群体的社会认同建构,克服物质报酬不足的障碍,做出异于常人的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10.
青年对农村干部这一职业群体社会认同程度在入职前后出现的由高到低转变,导致了其从选择进入农村干部群体到主动从乡镇村岗位中流出,在其中,自我认同、社会及组织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重构自我认同和追逐自尊的过程中,择业青年选择进入农村干部队伍。但由于现代性社会风险的压力,青年在基于追求安全感的自我认同建构中呈现出高度的危机意识和带有焦虑色彩的上进意识,并在职业的稳定性中表现出来。同时,在社会比较、体制内的政策冲突和组织隐性规则下,农村青年干部遭受了群体外部积极性构建失败和群体内部合法性的持续瓦解。在目前,构建农村干部群体的社会意义系统应成为维持农村青年干部稳定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一个新途径。在各种社会思潮涌动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须引导青年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认同,形成对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的正确认知,同时拓宽青年政治参与渠道,健全体制机制,保障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大学生与捷克、中国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主导思想经历了重大变革后,社会学家们开始对近十年来这些国家的青年学生价值观及其结构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本研究也着眼于此,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我们所研究的主体是价值取向而不是价值观,因为价值取向的概念较价值观更为广泛一些;第二,所强调的不但是青年而且是大学生--社会中最求进步、最活跃、能在最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变革中价值观和前途的群体;第三,分析青年学生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可预测不同的社会趋向.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大城市不同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主要呈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理性爱国,对西方价值观认同度不断降低;二是对国内社会的公平感呈上升趋势,对反映社会公平指标等具体问题的主观评价呈现差异;三是对国家未来宏观形势表示乐观,对个人就业形势较为担忧;四是面临住房困难、消费不足及心理困扰等问题;五是对"双减"政策出台反映较积极,对"三孩"政策反映平淡;六是对新闻宣传媒体"不依赖"比例明显上升。不同青年群体社会心态演化的"底层逻辑"可总结为:"00一代"更加自信;青年群体思想与社会心态存在鲜明的内部个体差异;青年群体身上具有明显的"混和价值观"特征;互联网技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青年代群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4.
青年群体的婚恋观是一个群体价值观的侧面,在社会转型期,青年婚恋观不断趋于自由、平等、开放与自主。青年婚恋观是整个社会环境与文化变迁影响的结果,更是青年自身根据个人背景和自我评价与认同,进而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构。性别和阶层认同对青年婚恋观有重要影响,只有在社会和自身的共同努力下,青年才能辩证地看待社会文化,正确、理性地评价自己,青年群体也才能建构出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基于不同利益基础上的多元价值观易引发价值冲突,导致出现价值认同危机。消解价值认同危机需要实现当代中国价值认同建构,使得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价值认同建构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遵循着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的价值内化之路,在实践中循序渐进,从"宏大叙事"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语言,从而更易被社会普通民众接受并践行。  相似文献   

16.
国家认同是多民族国家归属感的核心,是国家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在国家认同构建过程中,公民的国家认同对国家统一、社会繁荣与稳定有着重大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认同问题面临诸多挑战,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香港青年由于生活地区的特殊性,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交错的复杂性,导致了他们在国家认同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分析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现状,考察其国家认同错位的历史社会经济原因,探寻构建、增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可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松州》2016,(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是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对赤峰市区及部分旗县不同社会群体的调研,对社会大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宣教机制、利益机制、践行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民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不论是对于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还是对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全面了解我国居民科学素质可以为相关科普、文化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本文从"中国城市居民科学文化素质调查"的20年截面数据出发,将民众的科学素质变迁分解为世代效应与年龄效应,观察中国居民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科学素质变迁。结果发现,不同年龄、不同世代群体的科学素质变化程度不同,青年群体不论在科学素质总体水准,还是在二十年间的科学素质变化上,均比其他年龄群体具有较好的表现。对此,本文从提升基础教育投入、发展继续教育、增加科普教育普及度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的美好愿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美好愿景的重中之重,也是最终归宿.青年群体作为践行主体中的特殊主力军,如何发挥青年群体的作用,如何在个体、社群与国家等不同层面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行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认同,才能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内化为稳固的价值追求,从而最终外化为自觉的行动。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是基本缺失的,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教育中利益维度的缺省。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内容观念建构的出发点;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对象动机激发的关键;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功能现实建构的落脚点。为此,应以大学生利益诉求为切入点,构建从利益认同到价值观认同的工作新思路;应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逐利观,引导大学生进行利益结构的优化;应注重促进认同教育利益机制与其他机制的协调,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