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2月15日,由上海市政治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中共闵行区委党校共同举办的"公共事件与社会治理:挑战与回应"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举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6)
<正>钱志新教授在1996年至2006年期间担任江苏省计经委主任、发改委主任,是一位长期主管全省宏观经济的政府官员。2006年起,任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教授。由于特殊的职业经历,钱教授对许多问题具有非同一般的深刻洞见。尽管已年逾古稀,他却一直密切  相似文献   

3.
詹丹,男,1963年11月出生于上海。文学博士。曾先后在上海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古代小说、都市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有《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红楼梦的物质与非物质》等专著,并主编《大雅中外艺术家画传丛书》。  相似文献   

4.
<正>乔·B·斯蒂文斯说:"尽管每个人都能获益于整体的形式或存在,但他们不会为推进共同利益而行动。"[1]从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对利益的角逐来说,单个地方在解决区域性公共问题时,一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感到"没有必要""搭便车"的从众心理导致"公共池塘悲剧"现象屡见不鲜。曾经碧波荡漾的汉江母亲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加以及各种污染物的侵袭,正变得浑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各地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采取了多种有效途径。其中,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本地高校建立"立法基地"的探索,为地方立法带来了新的活力。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文静,已经接连几个寒暑假都处在持续工作的状态。"每个月也就能休息一两天吧,没办法,手里的活儿太多,不能推也推不出去。"刘文静所说的"推不出去的事",就是参与地方的立法工作。据统计,在广东省的许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但在现实生活中,哲学却被不少人边缘化,被认为是“无用之学”。哲学对普通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完成哲学革命的马克思的哲学,其当代价值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峰。支部生活:您曾把哲学在当代的主题概括为“怀着乡愁寻找家园”,如何理解?王德峰:要寻找家园就表明当代人无家可归。作出当代人无家可归这个对当代文明状况的判断,是因为看到当代人类经济生活的一个基本方式是资本的运作和资本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白红义 《小康》2005,(5):49-50
在当代中国,教育扮演着一种无法替代的角色:从国家的战略考量来说,教育在塑造人力资本、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作用甚著;从社会层面,为个人实现有序的向上流动提供了渠道,有助于社会和谐。教育的战略地位无人质疑。但令人尴尬的是,这种地位更多地体现在官方的政策和宣传方面。据南京大学张玉林教授说“,政府有关部门在教育领域的作为往往显示出口惠而实不至的浓厚倾向。”张玉林,男,1965年生,日本京都大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小康》:改革开放后,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官方政策层面逐渐得以确立。但是,正如您在一篇论文中提到的,…  相似文献   

9.
强调"重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目前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来保证.1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提出"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六实"要求.2月5日,记者就领导干部如何践行"六实"要求,切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采访了党建资深专家、中央党校叶笃初教授.  相似文献   

11.
治理最适合、最见效的舞台在地方或基层。参与是治理的应有之义。参与式治理是地区层面包容战略的需要,也有学者称之为"赋权参与式治理"。通过赋权给公民,使他们的声音能够被各个层次的决策层听到,目的是有效、平等和政策回应性。参与式治理通过扩展公共政治参与的程度和规模来深化民主。参与式治理的出现,伴随于政府治理模式转变和治理概念的重新发现。参与式治理重塑地方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构建政府与公民的合作治理网络。同时,参与式治理也有其自身理论限度和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政治文明,是凸显社会进步的一个特征。社会越进步,现代化程度越高,人们对政治文明的关注就会越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这次地方机构改革中 ,能否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 ,如期实现改革目标 ,是各级地方党政领导所面临的一项严峻考验。因此 ,在机构改革中要谨防“五种病” :一防“慢性病”。这次机构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已持续了三年之久 ,这为地方政府统一思想 ,做好改革方案的论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容忽视 ,因拖延时间过长 ,在一些地方出现了队伍混乱、人心涣散的负面效应 ,给机构改革平添了障碍。有的为使自己部门在机构改革中保住位置 ,增强部门“抗撤并”能力 ,一味地强调本部门的重要 ,纷纷地向上级要求升级别、扩职能、争编制 ;有的机关干部生怕本部门…  相似文献   

14.
2004至2011年,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2012年,科技兴农首次作为一号文件文件主题被提出,并强调了要将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促进三农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那么,如何理解一号文件的部署方案?本次一号文件又提出了哪些具体任务和要求?《人民论坛》特别约请参与一号文件起草工作者宋洪远及社科院权威专家张晓山进行了重点解读。  相似文献   

15.
“新治理”与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及治理价值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治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中诞生的一种理论,其主要理念是强调主体多元、利益共商、价值中和及社会自治等。实践证明,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离不开“新治理”理念的引入。  相似文献   

16.
鄂璠 《小康》2010,(6):32-33
正确的思路,还是应该回到如何降低房价、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方面,至少使城镇居民,和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和城镇的80%的家庭买得起房  相似文献   

17.
地方治理研究已然成为"显学",但"地方"一词作为地方治理研究中一个基本概念却鲜有人涉及。在当前地方治理视角下,"地方"一词的意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在地方治理分析框架下,对"地方"概念的一般性解释、目前的两种研究路径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将"地方"解读为一种治理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李德顺,1945年9月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重点是哲学改革和发展研究、价值论和价值观念研究、文化研究等。著有《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价值新论》、《选择的自我--一个哲学家眼中的人生》等;主编《价值论译丛》和《价值学大词典》。  相似文献   

19.
坐落在上海杨浦区四平路上的同济大学是一所创建于1907年的历史名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211”工程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早在2001年,记者就在《上海越来越“透明”》的特写中提到“同济大学等高校,原来的围墙变成了一排排看得见风景的栅栏,风景与活力透了出来……”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发展缓慢?而改革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为什么中国的改革过程中会出现“活乱”循环?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势头能否持续下去?……访谈录《解释“中国改革”》对此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