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相信自己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外来的挑战虽然严酷 ,但不管你能不能克服 ,总有过去的时候 ;现在对你造成威胁的事件 ,以后未必还会存在。惟有内心里那个自我永远不会消失。因此 ,假如缺乏自信心 ,你这一生一世就无法摆脱它的控制。为什么我们该相信自己?因为在这世上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你该相信自己。那为什么你会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呢?因为你所做的事 ,别人不一定做得来 ;而且 ,你之所以为你 ,必定是有一些相当特殊的地方———我们姑且称之为特质吧!———而这些特质又是别人无法模仿的。既然别人无法完全模仿你 ,也不一定做得来…  相似文献   

2.
读书时间     
《侨园》2014,(8):5-5
《当下的力量》 推介词:外界的事物不会永远地满足你的需求,它们只会暂时地和表面上地满足你。事物和生活条件可以给你快乐,但它无法给你喜悦。喜悦是你内在宁静状态的关键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状态,不是努力才能获得的。当你不再依赖外界时,你就不会有损失的恐惧,你的生活就会充满安逸。如果你周围的所有事情都即将瓦解或倒塌,你可能无法快乐,但是你的内心却很平和。  相似文献   

3.
新自由主义,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一刻也挣脱不了意识形态的纠缠.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双重助推下,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这种变化、调节必然要在意识形态和思想理论中有所折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更是触碰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衍生物,经历了从经济学教条到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它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4.
李新市  王江澜 《学理论》2008,(12):17-19
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重要一方,工人仅仅表现为物质劳动力,表现为商品。他所从事的剩余劳动按其本质来说,是内在的强制劳动,然而在外表上却似乎是自由买卖与协商达成共识的结果;尽管资本家身陷于资本的被颠倒了的关系中,但他却体现了这种关系的肯定的、统治的一方,因而他感到很快乐。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里,不管生产主体与客体的结合是多么复杂多变,只要主体与客体分离,工人阶级被剥削、被支配的命运就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理论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信息悖论在信息时代有日趋尖锐化的趋势,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广泛使用与信息合法垄断之间的矛盾问题,而是与社会制度深刻关联的制度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矛盾问题在信息时代的表现。信息悖论的解决必须从社会制度层面着手,资本主义制度逐利的本性注定了它无法彻底解决信息悖论问题,而社会主义的本质对于克服信息悖论具有制度层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股份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它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运用于社会主义企业不会改变其所有制性质 记者:人们提及股份制、股票、证券交易所,往往同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并把它们视为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周叔莲:股份制是财产关系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在古罗马时代就已出  相似文献   

7.
新自由主义在理论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理念,适应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需要,拓展了资本主义的影响范围;在实践中虽然有一定的现实作用和影响,但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它面临的实践困境都无法证明其为最优模式。因此,在中国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能采用新自由主义,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才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8.
地球在时间的轨道上,像特快的高速列车,把我们每一个人拉进了21世纪。当公元2001年零点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不管你是富豪,还是穷人,不管你是老人,还是新生婴儿,不管你是在家人团聚的电视机前,还是在岗位或  相似文献   

9.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赖累进所得税、社会保险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等经典再分配手段突破身份特权的限制,克服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平等危机,形成了相似性平等的机械团结社会。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个体化带来的蜕变、无知之幕的撕裂、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发的劳动风险等使得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合法性来源受到质疑,福利国家面临着第二次平等危机。平等危机的周期反复与升级反映了资本生产与福利分配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解决,破坏了社会团结这一底色。在工业化、后工业化、数字化相交的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要跨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平等危机的陷阱,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坚持人民性原则、差别化原则、辩证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在相互比较,相互斗争中存在和发展的。因此,讲社会主义,就必须讲资本主义,必须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与斗争。斗争的结局,是社会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一、怎样看待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从它诞生起,就带有一个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必然结  相似文献   

11.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作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我认为这一论断是正确的,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预示着人类社会必然会出现一个高于和优于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但是,这一百多年来,不论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前人无法预料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情况和问题还使人感到困惑。因此,我们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2.
钟静 《学理论》2012,(26):87-88
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必定会引发社会各界对美国金融资本的思考,以及对西方资本主义体制的思考。资本主义国家不管是采取"无形的手"还是"有形的手",或者是两种的结合,都不能避免资本主义危机不定期的爆发,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在发展中暴露出的那些问题,解决不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  相似文献   

13.
法国总理若斯潘最近发表的《资本主义最坏的敌人可能就是资本主义本身》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从14世纪开始就在金融业方面迈出了它的头几步,同时也是它的头几个错步。”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开始的。”尽管资本主义是带着先天不足和种种弊端迈向人类...  相似文献   

14.
正"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思想体系、一套社会制度,它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产物,本意在于解决由资本主义所造成但其自身又无法克服的社会问题。在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社会主义"是描述未来理想社会的名称。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已经成为西欧颇为时髦的用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学研究和参加工人运动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劳动力作为商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资本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中,它表现出了资本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自身调整的必然结果,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自发产生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它尽管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劳动者被奴役、被剥削的历史命运,却使他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本化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确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实施按劳分配原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俊 《党政论坛》2010,(10):33-33
有一次,大发明家爱迪生和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相见,爱迪生说:“耳聋其实并不坏,它在你身边建立了一道屏障,谁都无法打扰你。”海伦不以为然地说:“如果我像你是个发明家,我一定要发明一种让所有失聪者都能恢复听觉的玩意儿。”爱迪生却幽默地说:“我认为这样的发明是瞎耽误工夫,因为他人所说的话听不听都一样。”  相似文献   

17.
姚勤 《党政论坛》2008,(1):43-44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无法将它撬开。一个瘦小的钥匙来了,它把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演变的理论和实践张海旺,梁金霞,刘春爱(一)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是西方经济发展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中的运用,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早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有的经济学家的理论就开始涉及到经济...  相似文献   

19.
12这里所说的古典经济学,是指马克思有时称之为“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古典经济学。它在英国是从威廉·配第开始,到大卫·李嘉图结束;在法国是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这一时期的古典经济学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强烈抨击阻碍生产力发展、财富增长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主张发展生产力,创造资本主义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确立鸣锣开道。它提出了许多科学的有价值的见解,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客观经济规律。因此,马克思赋予其“科学”的评价。古典经济学产生于十七世纪中叶的工场…  相似文献   

20.
范宇 《学理论》2009,(11):31-32
本文从多个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内涵做了完整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在物质财富更加富足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将它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来赢得人们的支持,并用它来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制度,提醒人们对所处的境遇的认识,进而触及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