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问题不断涌现,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日趋迫切。由于城市治理的独特性,寻找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基本逻辑十分必要。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治理理念密切相关,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城市治理理念为引领,城市治理体系是城市治理能力的基础,城市治理能力是应对"城市病"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中国当代语境中,城市治理理念主要由目的层的人本治理理念和手段层的依法治理理念、系统治理理念和智慧治理理念构成。城市治理体系由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方法构成,分别解决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和如何治理的问题。与此相应,城市治理能力由城市动员能力、城市管理能力、城市发展能力和精细治理能力构成,既对应城市治理体系的理论构成,又回应城市治理实践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是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开展计生协参与城市治理研究是推动计生协自身改革的需要,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当前研究围绕计生协参与社会治理背景、内容、路径开展。未来的计生协参与社会治理应当以城市社会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城市治理实践为目的,以"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新担当"为研究使命,深刻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变化和计生协组织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等背景,探寻新时代中国计生协组织如何在自身改革创新基础上推动城市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3.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在新时代推动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解决"城市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学界关于我国"城市治理"理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其理论内涵、时代意义与实践要求,以及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等问题的研究都有涉及且在持续深入。但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治理理论应突破瓶颈,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特点,从中国城市治理的实践出发,形成城市治理新的理论体系。同时,完善多元主体间的协作,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道路。  相似文献   

4.
优化城市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中子系统的完善,更是城市繁荣、地区发展的战略性建构。南京作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在"两个率先"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较早开始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效。进一步优化南京市域治理体系,要搭建"一核多元"的市域治理体系;压缩层级,服务前移,建立平台化服务体系;组建基层治理委员会,优化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强化依法治市理念,把城市管理引上法治执道;多种方法并用,注重采取市场手段和"软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基层治理单元作为国家—社会相互作用的联结场域,是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起点与基石。治理单元创生设置、转换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社会治理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基层治理单元先后历经全能型单位式单元、辖区型街居式单元、双属性社区式单元、次社区式单元等不同阶段。依托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城市基层治理单元变迁的转向具有"结构"与"历史"的双重逻辑,其在与宏大制度环境、政治变量序列、治理观念等动因的互构中,存续路径依赖的惯性,并在"关键节点"上产生制度断裂以实现基层治理单元的创生。因此,全程把握我国城市基层治理单元变迁的历史脉络、剖析单元衍生转换的逻辑动因,对于合理设置治理单元、探索多元化单元形式,继而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成都市作为我国新兴的西部大都市,在城市治理中面临着无数难题,同时也催生出诸多西部地域下特殊的城市治理模式,在此背景下,归纳城市治理的关键性问题,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成了我国城市治理研究的重要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7.
政府治理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城市工作职能的现代化;二是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政府城市工作职能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画"、"建"、"管"、"用"上。城市工作职能现代化,以及整个城市的现代化,最终还要靠地方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所谓地方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决策的民主化、管理的法治化、运作的高效化和自身建设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复合型灾害的频发与扩散,跨行政边界、跨地域边界的系统性风险图景催生着城市灾害风险评估逻辑的重塑与治理体系的再造。韧性理论的学术内涵与实践动向赋予了城市规划更加科学的技术准则和建设模板。但在治理现代化的思路中,城市韧性不仅是一个规划过程中的技术性议题,更是一个着重关注组织韧性与治理能力的公共行政议题。公共行政视野中的城市韧性,应当遵循"评估—治理"的统合思路,揭示科层组织在灾害情境中的适应规律。同时,应当超越部门化的管理思维,将灾害治理作为透视城市治理的重要窗口,从全过程、全领域的防灾减灾中提炼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素、条件和逻辑。  相似文献   

9.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客观逻辑,是应对新时代社会矛盾风险的路径选择,是新时代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基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成果与问题分析,杭州市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推进"城市大脑"建设等中心工作相结合,提出了杭州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全面实施"六和工程",提升"六大能力"的框架思路,并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明确了找准定位、准确把握三对关系,健全机制、"三化"牵引强力推进,系统推进、四个层面重点突破等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自此我国正式迈入城市中国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治理问题层出不穷,问题本身愈加复杂,而城市治理能力却未能及时跟上,粗放的治理方式已经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城市精细化治理成为适应城市发展从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的新的治理范式,建立城市认证体系是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基础。"认证化"城市收集的全面、规范、精细的城市治理信息,是政策制定精细化以及执行精细化的信息基础,城市的"认证化"也成为实现精细化治理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城市精细化治理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工作,"认证化"城市建设只是为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基础,其实现仍需要城市治理体系的整体协调以及对城市治理信息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治道与治道变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治道 ,就是人类社会治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模式。传统治道的制度平台包括无限政府、人治政府、专制政府、集权政府和封闭政府等构件 ,现代治道的制度平台包括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分权政府和开放政府等。从前者向后者的变化就是治道变革。本文探讨了传统治道和现代治道的基本内涵 ,中国政府治道变革的基本历程 ,以及治道变革作为一个无休止的变革过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霸权治理与全球治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庞中英 《外交评论》2009,26(4):16-20
美国治理世界? 《孟子·滕文公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这段著名的话,我国国人一般集中争论谁是“劳力者”和“劳心者”或者“食人”和“食于人”的区分。其实,从政治学的角度,“治人”和“治于人”的关系比“劳心者”和“劳力者”的分别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整体性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理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性治理是在对科层治理、竞争性治理等治理模式进行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全新治理模式,是服务型政府的治理逻辑和理想选择。其治理途径包括提升对公民需求的整体回应,加强治理层级、治理功能和公私部门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建设电子化政府及加强组织间协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治理与合作型政府治理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理想境界要靠以政府为主导的和谐治理来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的和谐治理可称为合作型政府治理模式。合作的时代诉求和现实基础彰显了选择该模式的必要与可行。合作型政府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多元主体,民主决策,法治化管理,市场和社会化服务,责任过程和效能结果。该模式的构建须有宽容态度和发展眼光,需要提高民主法治质量,发展公民社会,建立协商对话机制与合作文化环境,加快行政改革,推进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15.
合作型环境治理:一种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作型环境治理有多种方式,本文主要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地方政府参与协商并执行环境管制;二是投资者与地方居民通过协商的形式达成一种公私合作的关系。成功的合作型环境治理意味着赋予地方权力,由它们决定需要采纳的环境治理措施,而不是简单地将国外的已有的解决方法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16.
象征性治理——对政府治理失灵的一个概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象征性治理是次于正式制度所欲实现的秩序的一种治理状态,是与主流意识所描述的理想治理状态存在一定落差的实际治理状态。象征性治理在现代社会中是广泛存在的,主要通过语言的、数字的、实物的和强制的四种方式实现。象征性治理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官员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过分追求外在形式;从制度角度分析,象征性治理是由官僚体制的内在激励机制扭曲与社会的外在监督机制约束不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一个和平的社会中,象征性治理是次要的治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和相互依存理论一直是新自由主义学派中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而作为新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的国际关系大师肯尼斯.N.沃尔兹对此提出质疑,指出现实的国家间相互依存度和经济因素的作用并没有人们认为的那么高;世界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正在加大;民族国家仍将继续是国际社会最主要的行为体;政治仍优先于经济成为理解国际政治的关键。这些基本论点也反映出了沃尔兹一直以来所坚持的:除非当代国际体系发生根本变革,否则,结构现实主义仍然是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8.
国际格局力量的分化与组合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显著特征,权力、机制与理念是观察当今国际局势的三个关键维度。中国基于变化的国际情势和自身国情,坚持和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基于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共赢思维、和谐理念的国际治理理念,以推动国际治理的良好开展。同时,中国参与国际治理时要在制定国际治理理念、平衡国内外社会各方面利益及处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把握党的执政方略 加强执政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执政方略,是党的执政理论的重要内容,内涵丰富,蕴含着深刻的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特征,其实施必须遵循一定原则。确立和实施党的执政方略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强化执政意识巩固执政思想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权 《理论前沿》2007,495(6):28-29
执政意识的强弱,代表着执政党在政治上的成熟和理论上的自觉程度,决定着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强化党员的执政意识,才能有效推进执政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