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15,(21)
<正>放假期间刚刚去了台北的故宫,海峡两岸之间,90周年纪念共同庆贺,故宫的历史文化令人震撼,小康杂志新一期的故宫封面报道非常扎实,有深度,有内容,让我知道这其中有多少人为故宫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北京行,听说故宫开放了新的展馆可以参观,游客也多了许多,希望更多人可以了解故宫!  相似文献   

2.
许多女人对待丈夫的打鼾就像对待他不爱刷牙一样,认为这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生活习惯问题。其实,打鼾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单纯,在它背后可能隐藏着你意想不到的健康危险。最新的临床研究显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已成为威胁现代男性健康的重要隐患之一。未被发现、未经治疗的SAS患者五年死亡率可高达11%~13%。全球每天约3000人的死亡与SAS有关。这一切,正发生在那些有严重打鼾习惯的男人身上。  相似文献   

3.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3,(36):14-15
道德的伤口 人心是个江湖,从中映照的是社会文明、道德伦理和公民素质。2013年的中国,行进于社会转型的轨道,也经历着人性道德的纷争。这一年,从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背后隐藏的交通陋习,到多地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所遭遇的“集体抗拒”;从故宫铜缸被刻上“到此一游”,到长假期间景区垃圾成山的丑陋景观,无不暴露了公共准则、文明素养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毛桂芬 《北京观察》2015,(10):60-63
<正>许多北京的摄影人喜欢走到外地或者外国去,拍摄那些在北京见不到的名山大川、自然风情。不可否认,这些摄影作品给我们这些生活在北京的人带来了无数视觉上的享受,也让我们感知到那些未曾涉足的美丽风貌,但当我们仔细去了解照片背后的感悟时,通常只感受到一片苍白。为什么?一个景象、一种文化,你必须在这当中去生活、去理解,而这个过程通常是漫长的,可能是10年,或是20年。不论是人文,还是地理,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中产生美,而摄影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眼中,作为昔日皇宫的故宫,永远是金碧辉煌的,意大利的贝尔多鲁奇导演的《末代皇帝》,最后的镜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天,溥仪信步来到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的紫禁城,望着那些他熟悉的宫殿、回廊,感慨万千。也许,很多西方人就是在看了这部电影后走进紫禁城的。仅去年一年,故宫就接待了800万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游人。  相似文献   

6.
《春秋》2001,(1)
大凡到过北京城的人,都要去故宫、天坛、十三陵等古迹游览。那富丽而又庄严的紫禁宫苑、祭坛、陵寝,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使人留恋、陶醉、惊叹。可以这样说,这些昔日皇家宫苑,如今既是北京城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的象征。可是,你知道这些宏伟的皇家  相似文献   

7.
《研究与交流》2007,(5):42-42
美国一位亿万富豪约翰最近在他的生日派对上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原因始于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这份礼物来自他的妻子,是一本关于他的自传。捧着这本自传,他无法不深受触动:“那都是关于你的生活,而且都是由那些爱你的人所讲述的。你还能想到其他什么比这更个人的东西吗?这才是真正的奢侈。”  相似文献   

8.
胡玥 《人民公安》2007,(12):47-49
许多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故去了,而那些口口相传的历史与故宫的红墙绿树和琉璃砖瓦同在。记忆并非都与历史有关,但是,我们所有的记忆都将成为历史。故宫里有多少道门?门就在他的身后。他一转身,看见的却是自己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正天安门,昔日的皇家禁地,现今是共和国神圣而庄严的象征。曾被赋予多重政治意义的天安门城楼,一层层脱茧而成一个普通的旅游景点。在这个变化背后,是一个国家逐渐开放的过程。内宾10元,外宾40元龙年之前一定要开放1986年的"五一"节,天安门城楼组织了一次内部开放,接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英模代表。当这些人兴高采烈地登上城楼时,他们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享有了一  相似文献   

10.
常听一些人"诉苦":做人难,为官更难。难就难在,干不好工作,说你没本事;工作有创意,说你有"想法"。于是,遭妒忌、落闲话,甚至背后讲你的坏话,乃至发挥想象创出"信",添油加醋拔到"纲",非弄得你心灰意懒,或灰头土脸不可。  相似文献   

11.
非常生态     
原以为2003年的春天是可以悠闲地走在大街上,看着法国梧桐那大片的、几乎能看清细碎纹路的绿叶在阳光下晃动.可如今却被一种叫SARS的病毒在瞬间吞啮了所有的明媚绮丽.于是,每一片受伤的土地都开始哭泣.没有人再有闲情去想象春天的诸般美好,顷刻间人与人之间有了飞沫的恐惧,城市与城市之间多了一道仿佛"关卡"的界线.  相似文献   

12.
<正>你还记得那些重庆品牌吗?你还记得山城牌手表吗?你还记得红岩吊扇吗?你还记得天府可乐吗?……从小到针头线脑,中到毛巾、香皂、牙膏,大到汽车、机床、钢铁、兵器……那时候的重庆,几乎没有什么不出产的。记得我们小时候,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产自家乡重庆的工业产品,十多年的时间,足以让许多本土品牌灰飞烟灭,让本土品牌企业破产、被收购。不知道这究竟是我们的"崇洋媚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幅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10日《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双十节特别开放路线图》,它是故宫博物院为纪念民国成立25周年,于“国庆”期间特别开放故宫中路及内外东路供游客参观所印制的路线图,这可以说是抗战前故宫博物院成立十一年间,最后一次为纪念“双十节”国庆而举行特别开放活动,所留下的一个重要记载和见证. 该图为纸质,纵43厘米,横33厘米;线描,石印,正反两面,颜色已经发黄.图的正面为故宫中路东路及外东路参观路线图,背面为有关文字说明,包括参观指南、注意事项、参观人须知及附注说明等等.  相似文献   

14.
来到北京,最值得游览的名胜就是故宫。当站在昔日中国皇帝召见大臣们的宫殿前,远望四周,谁都要赞叹它的辉煌。8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被人民推翻了。以后,旧日的皇宫变成了博物院。故宫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建筑,在这里生活了近500年的明(1368—1644)清(1644—1911)两个王朝的皇帝们还为自己的宫廷收集了无数的珍宝和艺术品,保留到现在的有将近100万件。它们使故宫不仅是一座皇帝的宫殿,而且也成为一座中国艺术的宫殿,体现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辉。故宫博物院公开展出的藏品主要分设于五个馆内,除了陶瓷馆,还…  相似文献   

15.
到中国到北京而没有到过故宫博物院的人恐怕没有;见了故宫而不为地恢宏的气势所震动的肯定更少。故宫是中国人的骄做! 故宫旧时又称紫禁城,她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古建筑群,是以明、清历代宫廷收藏文物为主体的大型博物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壮丽的故宫不凡于她的金碧辉煌,殿阁沉沉。距今已经有五百多年历史!整个故  相似文献   

16.
史海一勺     
《乡音》2006,(2)
北京故宫台北故宫谁收藏的“国宝”多一道海峡分割了两岸,无数“国宝”也因此被典藏在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两家“故宫博物院”内。那么,究竟谁收藏的“国宝”更多呢?北京故宫所藏文物,在总量上要远远超过台北。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前藏有明清珍贵档案800余万件,古籍善本50多万册,器物书画100万件,总计达960万件。1980年这些明清档案被划入了新成立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随后包括部分宋元版书在内的14万册宫廷  相似文献   

17.
春节前后,由九洲音像出版公司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台北故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台北故宫》深度解读藏于台北故宫的珍贵文物,向世人揭示抗战期间和1948年史无前例的文物大迁徙的真实过程。通过这部纪录片,不仅可以了解到台北故宫及其馆藏珍宝的全貌,更能够感受到诸多传奇与精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感动。  相似文献   

18.
正"重檐之上的月光,曾照进古人的宫殿;城墙上绵延的灯彩,映出了角楼的瑰丽。"继"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之后,故宫在正月十五、十六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再度引发关注。一个细节是,刚开放预约,门票就"秒光",足见故宫人气之高。据介绍,这是故宫建院94年以来首次举办"灯会",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  相似文献   

19.
刘辉宁 《中国保安》2013,(13):59-60
当人们都把目光聚焦于高考状元时,似乎把一切功劳都归功于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们。然而,在他们光环的背后,准会想到那些为创造平安校园而兢兢业业工作的保安员。正是他们默默无闻的守护,莘莘学子们才有了一个安定、宁静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0.
我读故宫     
2020年12月8日是北京故宫和明北京城建成六百周年,今年2月2日是明北京皇宫和北京城正式启用六百周年.北京正在进行中轴线申遗准备工作.所以,"两个六百年"加"中轴线申遗",给我们一个机遇,就是重读六百年的故宫. 我到故宫有千次之多.这是因为我研究明清史、满学和北京史的一个交汇点是故宫.故宫的文物一千零一次看不完,故宫的故事一千零一夜讲不完.故宫是每个人都应当认真阅读的一本传统文化教科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