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雪莹 《世纪桥》2014,(5):68-69
《大学》所指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并不是一种表面文章,而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为根本的修养方法,它要求做人必须内外兼修,表里如一,达到一种"内圣外王"的境界。《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成为大学之道的三大纲领,即《大学》德育思想的目标。在三目标中,"明明德"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也是"亲民"和"止于至善"的前提和基础。"亲民"只把"明明德"落实在行动之中,是在践履个人修身所获得的"明德";"至于至善"则是把"明德"观念运用于"亲民"实践中,直到完美的道德境界。可见,太学之道三大纲领合起来便成为一贯之道。  相似文献   

2.
德育目标是德育实践所要达到的境地,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标准,是德育过程所培养学生品质的规格和要求。德育目标作为德育目的的具体化,虽具有主观性,体现了理想中的德育价值追求,但这种主观性却要建立在社会发展要求、主体需要和国家德育目的基础上。现代社会的进步,主体需要的发展,对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德育价值的历史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德育从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到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到成为治党之基、治国之基、治理社会之基,从作为党的工作发展成为党的建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的价值发生了历史转换。  相似文献   

4.
学校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属于不同层次的德育范畴。现实中一些德育论著往往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由此导致了德育目的(目标)理论的混乱和德育实践的错位,德育功能大为削弱。如能从理论上阐明德育目的与目标的关系,则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本文力求作这一尝试。  相似文献   

5.
曾楠 《求实》2009,(1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时空中,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性的不同预设引导着德育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从德育价值取向在我国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历史嬗变中可以看出,塑造"和谐人"的德育价值取向是对塑造"道德人"和"政治人"的德育价值取向的一种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6.
对应用型大学德育基本内涵、特征和原则的研究探索,是研究应用型大学德育的逻辑起点。应用型大学德育内涵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必须贯彻落实大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是应用型大学德育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特点,实现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与应用型大学立德树人的标准相统一。应用型大学德育和其他类型高校德育相比,具有注重知行合一和应用为本、突出学以致用和因材施教、侧重两个课堂相结合和以文化人的三个特征,实施上应体现本土化、本校化和实践化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7.
德育目标作为对人思想道德的期望,是一种教育设想和教育理想,反映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要求,应既具有超前性、理想性,又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高校德育目标,是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重要内容。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高校德育目标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德育的目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目标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总目标,那么,在这个总目标下,可分解出若干子目标。这些子目标主要有:一、基础性和谐。一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总体评估的指标体系,实现高校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整体推进。二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严格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改进“说教式”、“灌输式”等陈旧德育方式,创新和探索符合德育规律、体现人文关怀的“启发式”、“…  相似文献   

9.
胡桂 《新湘评论》2005,(7):48-48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目标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总目标.那么.在这个总目标下.可分解出若干子目标。这些子目标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我国国情出发,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利率、通货膨胀率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应直接采用盯住通货膨胀目标的中介目标模式,并提出具体的操作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学德育人际环境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与人际心理氛围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德育人际环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现出人际环境的文化特征,这就是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的文化本质特征、文化形式特征、文化结构特征和文化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2.
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危害和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德育过程既是认识过程,又是实践过程。主体与客体是德育三大要素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本文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探讨大学德育的主体与客体的确定问题,认为大学生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主体与客体具有对象性,没有离开主体而存在的客体,也没有离开客体而存在的主体;主体与客体具有二重性,在某种情况下的主体,可能在其他情况下成为客体,在某种情况下的客体,也可能在其它情况下成为主体。当我们把大学生作为客体看待时,与之相对立的主体有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社会主体三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改善大学德育,培养合格的人才,这不仅是从事大学德育的同志日夜思考、辛勤实践的事情,也是所有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和关心高等教育事业的同志关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大学德育内容的依据和层次,是当前大学德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代家训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古代德育的一部教科书,尚未为人重视。它对研究传统文化,建设大学德育体系极有价值,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比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人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及培育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其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点,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条件。 高校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全面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必须依托有效载  相似文献   

17.
用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解读人文与德育的关系,其实就是从人文视角看德育和从德育视野看人文的问题。人文视角下德育目标的体系创新和方法转换主要包括德育目标体系的调整、提倡和推动跨阶层的观念认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促进当代社会建设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在人文视野下,德育的方法转换所指向的主要内容就是跨学科借鉴和应用、方法鉴别和观念启示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推崇和传承。德育视角下人文资源的挖掘利用和传承发展,把德育从课堂拓展开来,从理论辐射开来,从条文释放开来的有益途径,使大学成为文化传承的组织载体和文化创新的战略基地。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和谐社会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例很大,坝上、丘陵、山区、老区和贫困地区较多,这些地区的新农村和谐德育目标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大任务,是关系到建设和谐河北的至关重要的大问题.社会要安定,首先就要让农民安定,农民要安定就要首先整体构建新农村和谐德育体系,该问题的有效解决,无疑是关系整个社会安定以及构建新农村和谐德育体系的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关节点.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和谐社会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例很大,坝上、丘陵、山区、老区和贫困地区较多,这些地区的新农村和谐德育目标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大  相似文献   

20.
作为建构主义道德心理学的第三代,社会认知领域理论主张将社会规则划分为道德、习俗和个人三大领域,并按领域来思考与实施道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成长。鉴于德育目标在大中小学德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文章运用社会认知领域理论对国家最新文件规定的大中小学德育目标进行了粗略探讨,指出不按领域来建构的操作方式将本属于习俗、个人等领域的问题全部泛化为道德问题,影响了大中小学德育实效。为此,文章基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分领域对现行大中小学德育目标进行了初步分类,以期为大中小学提升德育实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