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俄罗斯的宗教与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目前,俄罗斯境内共有宗教派别100多个.政教双方以俄罗斯联邦《关于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的法律为基础,保持着一种相互协作的关系.在俄罗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宗教领域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宗教的世俗化有助于人的思想解放和人的心理现代化,它对于社会的现代化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如果宗教组织过分地追求社会功利,宗教的世俗化也会产生相应的负面效应.调整好宗教间的关系、正确引导各宗教为国家的现代化服务--这是俄罗斯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人死了,人们会举行葬礼,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在动物世界里,一些动物死了,也会举行有趣的葬礼,有的令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3.
今日俄罗斯“宗教热”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热是今日俄罗斯重要的政治思潮和文化现象。持续十几年的俄罗斯宗教热仍有发展的趋势,只不过从内容到形式、从内涵到外形都有不同形式的变化罢了。宗教热已不是纯宗教现象,宗教热已在向现代化、知识化、政治化方向发展,这正是宗教热温度不减、能持续发展的原因。宗教热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  相似文献   

4.
悼念鞋子     
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悼念死者的方式,虽然各有不同,然而殊途同归,为的是缅怀死去的亲人袍泽,抚慰他们的在天之灵。自从美国对伊拉克开战以来,在电视画面上,战争中牺牲的美国士兵,其葬礼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5.
在俄罗斯法治进程中,专制政治传统和以东正教为核心的宗教传统这两种核心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在俄罗斯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宗法-专制”型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通过各种文化因素以“合力”的形式作用于法治的运行层面,这种文化核心因素作用下的俄罗斯法治进程异常艰涩。在当代俄罗斯法治进程中,传统的文化模式在现代化过程中正在为“俄...  相似文献   

6.
葬礼外交是一种特殊的外交形式,指国家或政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死亡事件举行葬礼而引发和促成的一系列外交互动.葬礼外交带有一定的机会主义倾向,目前尚未形成一种普遍适用的葬礼机制,并受到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但是,葬礼外交仍具备一定的作用和价值,是反映两国亲疏关系的指示器.在葬礼的掩盖下,不同国家间外交人员的谈判不会引起公众注意,因此葬礼外交也具有悄悄外交的作用.葬礼外交因其特殊性而具有的独特魅力,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虽然葬礼外交频繁见诸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但是学界对其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有关这方面的专业论文更是非常之少.本文尝试从葬礼外交的概念着手,利用一些统计数据和具体案例来分析葬礼外交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漫谈俄罗斯的宗教热雷丽平今天的俄罗斯,宗教的影响可以说到处可见、无处不有。在首都莫斯科,东正教教堂到处都是,那金壁辉煌的教堂大厅,烛光辉映、入内作弥撒的人群熙熙攘攘,布道之声如雷贯耳;在大街上、地铁站、广场地下道,牧师布道经常可见;在大商店内,每每辟...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历史传统的经验,使俄罗斯德育在新世纪里选择了理性的思维方式,走向了中庸的发展道路:德育管理中国家主导与个人参与的共存,德育目的中两种价值取向的共融;德育内容中传统精神与世界趋势的共通;德育方法上家庭、学校、社会、宗教的共力。这不但带来了俄罗斯德育的稳定趋向,更为与其有着共同经历,同样走在国际化教育道路上的我国展现了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帝俄时期,东正教是俄罗斯的国教,俄罗斯东正教会承担了国民宗教教育的全部任务。宗教课不仅在教会学校开设,而且还遍及国民教育部属的各类世俗学校。如今,宗教课再次走入俄罗斯世俗学校的课堂,成为当代俄罗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俄罗斯世俗学校中宗教课的恢复是俄东正教会多年努力的结果。虽然这一过程一直伴随着来自社会各界的非议,但是精神道德培养作为当代俄罗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俄罗斯官方的认可。宗教课在俄罗斯世俗学校普及的趋势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10.
关于俄罗斯文化发展的演变问题 ,现在中国学者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 ,即 10 0 0多年的历史 ,5次的社会—文化转型。这 5次“转型”是一种钟摆式的、在东西两大文化磁场中有规律地“摆动”。但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演变趋势未必如此 ,俄罗斯接受基督教 ,未必是向西方的文化“摆动” ,因为拜占庭文化的实质并不是西方文化 ;蒙古—鞑靼文化的楔入 ,虽然大大加强了俄罗斯文化的“东方血液” ,但鞑靼文化实质上也代表不了真正的“东方文化”。俄罗斯文化的前两次“转型” ,实质上是从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上奠定了俄罗斯文化的“东方”类型基础。但这只是俄罗斯一种特有的“东方型”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人,特别是俄罗斯农民。苏联最初十年,在苏联政府的反宗教无神论宣传下,俄罗斯农民的东正教信仰发生了变化,表明苏联政府无神论宣传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说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得到了青年农民的承认。研究这一问题对如何引导青年接受先进的宗教文化意识,根除他们思想中的封建迷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 ,俄罗斯的学术界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互动特征。这种互动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大量知识分子弃笔从政 ,二是许多政治家跻身学术界。参政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可以分为“思想家”、“改革家”和“服务者”3类 ,而政治家“回归”学术界的形式则有著书、执掌科研院所、获取学位和职称等等。笔者认为 ,从学术向政治的流动规模远大于政治对学术的回归 ,这反映出俄罗斯社会对知识及其现实价值的认同 ,在社会转型进程中发生了深刻变化。更为重要的是 ,这两种互动倾向都在深刻地影响着转型期俄罗斯社会政治和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有关两国能源合作问题,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不少研究,提出了不少看法。应该说,中俄能源合作的进程较为复杂,并不顺利,正如有人总结的那样:“谈得很多,做得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一直存在以下两种思想干扰了对华能源合作的深化与拓展:一是不少俄罗斯人认为,向中国供应更多的能源与原材料,俄罗斯就可能成为中国的“能源原材料附庸”,这是俄罗斯能源民族主义的一种反映;二是俄罗斯在对外能源合作方面长期追求政治、经济与外交“利益最大化”,这有悖于共赢理念。这些干扰中俄能源合作的理念,在俄罗斯是不太容易消除的。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掀起了"东正教热".东正教是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东正教热"的出现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思潮,也是一种政治现象.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特别重视俄罗斯出现的"东正教热",既要分析它的文化因素,也要分析它背后的政治因素,认真总结苏联在宗教问题上的教训,引以为鉴,以利于进一步搞好我国的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5.
首先要说明的是,文中的犹太人指的是俄罗斯境内的犹太裔人,对他们的研究也主要是由俄罗斯学人所作的。犹太是一个历经磨难的古老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在公元前14世纪时,犹太部落联盟开始在巴勒斯坦南部形成,与之并存的以色列部落联盟也在这里的南方同时出现。这二者就是犹太民族的前身。关于这一民族主要有四种称谓:犹太(人)(Jew)、犹大(人)(Judah)、以色列(人)(Is raelites或Israeli)和希伯来(人)(Hebrew)。但在俄语中,这一民族却只有两种称谓,即израильтянин(以色列人)和犹太人(евреи,这个词也可以…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历届领导人,根据老一代领导制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为巩固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各民族的接近和融合作了不懈的努力. 但是前苏联领导人在民族理论和政策方面也存在着重大的失误:忽视形成民族因素中的血缘和宗教因素;片面强调俄罗斯民族的“进步”作用,导致大俄罗斯主义的泛滥等. 苏联的解体和独联体的成立,反映了苏联族际关系的实际状况,一方面,苏联各族人民普遍对大俄罗斯主义不满,要求脱离联盟实现独立,即离心倾向;另一方面,苏联各族人民近70年来形成的经济、文化联系相当密切,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切断,即向心倾向.两种倾向还将在独联体内以新的形式继续发展. 独联体目前还处于动荡和变化之中,前景一时难以预计.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中,政教分离是各国普遍奉行的准则,俄罗斯也不例外。然而在俄政治现实中,政治和宗教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因素对俄的政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一、俄罗斯政教关系的演变俄罗斯民族的宗教文化传统渊源深长,早在公元9世纪基辅罗斯时期,俄罗...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的国教东正教,对19世纪占主流思潮的民粹主义具有重要影响。大部分民粹主义者虽然宣称反宗教,但是他们不能摆脱东正教的传统,他们的精神和行为是世俗的宗教形式。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民粹主义的文化背景———东正教教义中的弥赛亚说、人道主义、末世论得到验证。同时,宗教的内在特征———信仰,也揭示了民粹主义和宗教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圣经",是俄罗斯文学艺术的重要精神氛围,也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题材来源.了解反映宗教意识的作品,也许是深入了解俄罗斯人、理解俄罗斯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俄罗斯是在新总统普京的领导下渡过的。这一年,俄罗斯结束了近10年的内乱.迈出了治理整顿的艰难一步。新的一年将是俄罗斯希望和困难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也是俄罗斯人在新世纪探索国家发展道路至关重要的一年。预计,集权色彩较浓的俄国式资本主义有可能成为俄未来的社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