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内耗为共进──谈领导者的协调艺术(下)方兆祥六、刚柔并济──协调体验之五消除内耗,协调共进,自然是和为贵,以怀柔为主。之所以要推心置腹,设身处地,讲究策略,重视融通,原因就在这里。不采取怀柔政策,协调是搞不好的,矛盾也难以转化。如果以为消除内耗就是...  相似文献   

2.
机关内耗会使内部的环境恶化,人际关系紧张复杂,运行成本不断攀高,机关目标难以达成。消除机关内耗,要建立明确科学的机制,使机关成员中的每个人既能职能权责分明,又能分工协作;要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人员,清除热衷于内耗的害群之马;要营造团结向上的机关文化,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3.
在这个商业年代,文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在一致的价值认同的前提下去完成一件让每个人都可能获益的事业——以利益的名义,让文化成为工具已经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相似文献   

4.
浅谈领导班子应如何加强团结、消除内耗刘光照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只有团结,才能稳定;只有稳定,才能发展。这是被古往今来无数事例所证明的真理。众所周知:大到一个国家;只要民族团结,上下一致,国运就会昌盛;小到一个单位,只要班子团结,干群齐心,事业...  相似文献   

5.
齐冠军 《天津人大》2008,(11):39-40
汉沽区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自觉接受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从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发展大局出发,坚持抗诉息诉并举,监督服务双行,不断加大办案力度,促进息诉罢访,努力消除不稳定因素。2007年以来,共受理案件27件,  相似文献   

6.
<正> 常有人感慨地说:“不怕工作辛苦,但怕‘内耗’痛苦!”一时,消除“内耗”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为了中华的崛起,众多改革志士、仁人贤良将“内耗”视为公害、痼疾,无不痛斥而力求除弊。但对何谓“内耗”?它的病理、病状、病因是什么?则缺乏科学的考究。良好的愿望不能替代有效的行动,只有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矛盾运动的法则,促成每一个领导班子里、单位内蕴含了势定的社会能量。一般地说,在整个社会系统的运行中,当一个班子里、单位内人员的相互作用(研究协商,决策辩论,思想斗争,民主集中等)产生的内  相似文献   

7.
沟通.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然遇到的基本问题。但真正做到有效沟通.并不是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8.
试论人生成长规律毕志伦人生成长是有规律性的。但是寻求规律,认识规律不是一件容易事。程思远感慨地说:“假如我们一个人,不是从一岁向八十岁去生活,假如时间的顺序可以颠倒,每个人都从八十岁向一岁生活,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上可能有二分之一的人可以成为伟人”。这...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民战争中的内耗安徽大学副教授李修松中国历史上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大小数百次农民起义,曾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动摇了封建统治,他们功不可没。然而,几乎每次农民起义都发生过内耗。农民战争中的内耗是指发生于农民起义者内部,所谓自己人之间的耗损破坏性行...  相似文献   

10.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8):63-63
作为执政的党和政府追求的绝不是谁进或谁退,而是鼓励所有企业公平竞争,都做强做大、所有资本资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今天,在特别需要鼓励革新创业、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时候,如果能摘掉企业“所有制标签”,消除“所有制鸿沟”,突破“姓国姓民”的桎梏,将是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将制定立法法消除法律法规“打架”现象 1979年以来,截止1999年8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153件法律和106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颁布现行有效行政法规800多件,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或批准了7000多件地方性法规。1999年11月,全国人?..  相似文献   

12.
说火车遍布法国生活的每个角落,一点也不过分;这话的意思,不是说连法国人的厨房都有火车开进,而是说不管城市还是乡村,不管居家还是旅行,法国人都离不开火车,坐火车去上学,坐火车去买一条丝巾或者去喝一杯咖啡,对于法国人来说,不过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13.
《同舟共进》2011,(10):79-80
广东广州 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同舟共进》2011年第9期,内容丰富多彩,几乎每个栏目都有值得关注和称道的好文章。精彩虽各有不同,宗旨却十分突出,这就是:在同情的理解中深化认识,在理性的认识中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4.
欧洲有一家投资银行招聘雇员,让所有初试合格者住进伦敦一家五星级宾馆,参加银行的商务餐会,并把他们和银行官员共进一日三餐的实况录制下来,然后根据录像中每个人的就餐姿态,谈吐表情,个人风度,决定最佳人选。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能否吃出职场品位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截至6月,共受理侦监、公诉案合计284件450人,同比上升19.8%和43.3%,查处职务犯罪案件14人,同比上升44.4%。受理群众举报、控告和申诉31件,同比下降12.9%,实现了‘零进邕’、‘零赴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读到《同舟共进》2008年第12期的两篇文章,一篇是金春明先生的《一点补充和思考——读〈毛泽东江青结婚,中央有无“约法三章”〉》,一篇是郭汾阳先生的《也谈“约法三章”及其他》,非常高兴。这两篇文章都是由我发表在2008年第8期《同舟共进》上那篇关干“约法三章”的文章引起的,我有一种“抛砖引玉”的兴奋——这不是客套话,确确实实是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7.
大势     
生命是过程。是过程中的感怀、回忆和沉思。人生的基调是每个人自己能从周围的世俗人生中体味到的。那些忧郁和感伤,压抑和渴望,思想和诗,都是人生最真挚的感受。黑白子里的感悟,对一个旧友的回忆,回眸一件往事的云烟,未必不是满怀着对人生的最深切的热爱。  相似文献   

18.
《同舟共进》2009,(3):79-79
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2009年第2期的《同舟共进》仍延续以往的特点——不仅专题策划做得好,而且每个栏目也各有精彩。春节期间读到这样的好刊物,让人闹中取静,潜心思考我国教育、政治、文化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保安》2005,(8):46-47
很显然,工作压力对我们有很大的不良影响。我们能否消除现代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压力?不——因为这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所以我们不能消除。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一定的压力。压力可以刺激我们采取一些行动,挑战我们自身的能力,帮助我们达到自己认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问题就在于我们怎么处理、安排和缓解工作中的压力而不至于因为压力过大而垮掉。缓解压力的四原则1、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在充满竞争的都市里,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种压力。可是,压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变为动力,就看自己如何去面对。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人在其中不进则退,所以…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同舟共进》2010,(12):74-75
最近几期《同舟共进》的文史文章相当不错,原本打算将本次刊评的重点放在文史文章上,但读完了第11期,我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想法,还是决定把评论的重点放在专题策划上。因为“关键词:体面、尊严”,既是一个关系到每个人现实生活的哲学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