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年初,高检院在全国检察长工作会议上部署了六项改革任务:一、深化检务公开;二、推行主诉检察官制度;三、推行专家咨询制度;四、改革检委会工作;五、改革内设机构;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其中第二项、第六项关系到队伍建设,第五项是机构改革。机构改革与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人员搭配为队伍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并使检察队伍逐步专业化,发挥更大的职能作用。故谈队伍建设不能不谈机构改革,本文试对检察机关机构改革和队伍建设提出自己粗浅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政府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关键。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应以政企分开。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执法队伍等方面为突破口,进而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达到机构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定草案,大部制也迅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我国中央行政体制改革为背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针对国务院的大部制改革展开论证和分析.以期对在建设有限政府的曲折道路上为我国中央政府组织机构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检察制度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始终贯穿着改革的主旋律。在检察改革的理论研究中,机构改革是一个相对边缘化的问题。机构改革是检察改革的必然,也是检察改革,乃至中国司法改革的一个现实写照。作为检察权行使之组织载体的组织机构如何理解以及如何进行改革完善,应当引起理论界和实践部门更深入的关注。在系统和开放的意义上研究组织机构改革时,组织体系的完善是保障,内设机构改革是关键,检察官的定位是根本。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进行的行政机构改革对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俄罗斯执行权力机构存在着主体性质模糊、中央与地方管辖范围不清、执行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工作方式落后和公务员队伍素质低下等现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制度上、观念上、思想文化上以及立法上多方面的因素。俄罗斯行政改革既顺应了国际发展趋势,又结合了本国特点。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应考察具体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借鉴俄罗斯行政改革中本土与国际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序列之一,它的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当前我国县级政府机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县级政府机构改革要达到的目标和坚持的原则以及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森  孙锴 《法制与社会》2012,(35):155+159
随着我国检察改革的逐步深入,现行检察机关内部机构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凸显。在我国在检察权定位还不明确,尚未达成共识的背景下,如何对检察机关内部机构改革的路径进行选择尤为重要,通过实践进行创新,进而推进改革,在我国在今后检察内部机构改革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我国地方政府为完善政府职能、明晰各部门权责、精简机构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分别进行了数次机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数次改革中也能看出,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顽疾"。本文通过对这些症结的分析,来了解制约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推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级行政机构的改革是组织发展的一种常态。总结前期经验与教训,我们发现,在各级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中还存在“一刀切”、形式主义等问题,针对于此,今后的地方行政机构改革需要增强改革动力,统筹改革方案,调整改革重心,选择适宜的改革策略,建立科学的改革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陈静波 《行政与法》2003,(11):67-68
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序列之一,它的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当前我国县级政府机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县级政府机构改革要达到的目标和坚持的原则以及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姚志勇 《政府法制》2009,(23):24-26
2009年是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2008年3月,国务院行政机构改革拉开序幕,调整变动15个机构,撤销4个正部级机构,组建5个新机构。本次机构改革涉及的范围之广、层次之深、力度之大,为历次之最。上行下效,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机构改革也紧锣密鼓地进行,全国范围的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大规模的行政机构改革已经进行了多次。回顾改革历程,往往是"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机构改革陷入了无效的怪圈。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阻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政府职能转变较慢、行政体制与经济体制不协调、法制不健全为其主要原因。行政机构天然的膨胀性导致改革必将影响部分机构及公务员的利益,人员的分流也是改革的难题之一。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全球化要求有效的机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迫切要求政府进行机构改革。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掀开了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序幕。时至今日,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已初战告捷,如何稳步地推进地方机构改革,避免再次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是当前社会各界所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拟就此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难点分析 此前,我国先后进行过六次大的机构改革,特别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实质上只是机构规模和人员数量的增减,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诸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以及干部人事制度中所…  相似文献   

14.
党政机构合署合并改革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政机构的统筹设置是新时期机构改革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学界对党政机构合署合并的研究尚显匮乏,且行政学、管理学的研究居多,法学方面的研究极少。在整理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探讨,如改革对象的界定,党政关系的变化,党内法规的影响,改革后机构内部关系的处理,内部领导机构和领导制度的协调,机构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的关系处理等。  相似文献   

15.
回顾司法改革所走过的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令人赞叹,但我们的改革实践、理论研究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在司法改革的目标、司法改革的方式、司法改革的领导机构及改革原则、司法改革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家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自1954年宪法确定了国家机构的基本模式后,现随社会的发展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对国家机构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原则和构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机构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实践的根本任务是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人才保障,为期待的改革效应释放创造所需人才环境。论文对L县综合行政执法类机构改革过程进行了系统考察,并重点检视改革中人力资源实践的运营状况。研究发现:面对机构改革带来的组织人事管理新问题、新挑战和新要求,传统的人力资源实践以行政指令为主导,依靠上级计划与安排较为僵化地推进工作;现行人力资源实践未能积极应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于环境变动和当事人需求缺乏敏捷回应;当前人力资源实践不利于营造安全友好的工作氛围,易引发当事人的消极态度和被动行为。总体而言,机构改革行进中的人力资源实践难以满足人才需要。为有助于机构改革期待的“化学反应”的发生,一种强调变革支持,更具敏捷性、灵活性、包容性和系统性的人力资源实践新模式(即机构改革导向的人力资源实践)被提出。机构改革导向的人力资源实践旨在激发机构改革中个体的主动性,改善其态度和行为(即支持改革和善于担当),通过夯实人力资本基础,促进机构有效整合,加快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乡镇是我国社会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与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直接面对。乡镇政府机构改革是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我国行政机构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曹淑萍  王茜 《河北法学》2002,20(2):116-119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层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高度集权的宪政秩序和权力结构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不相融 ,因此 ,重新界定行政权范围 ,设计出能够保障行政权规范有效运行的权力结构 ,优化宪政秩序是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质所在。行政权的正确定位需要来自立法权、司法权、公民权以及其他社会权利的支持与配合 ,所以应把政府机构改革纳入整个权力结构调整的大系统之中。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要从宪政角度出发 ,加强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公证机构已达3000余家,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公证服务体系,存在着行政、事业、合作三种体制,其中事业体制的公证处又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类型,且以自收自支型事业公证处数量最多。公证机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积极探索公证机构改革,不断创新公证机构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公证行业体制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进公证机构改革奠定了基础。公证机构提供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在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