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金典 《前沿》2006,3(2):198-200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和谐的主导力量。人是利益人,人的利益主要包括物质利益、精神利益、政治利益和发展利益。社会和谐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利益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好人的利益问题。解决好人的利益问题,主要是善于促进利益增长、调节利益均衡、做好利益保障、畅通利益表达、协调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2.
人学十难     
人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人存在的内容难于研究使人学学科难于构建 ,人学学科难于构建又使人存在的内容难于理清。人学研究中的每一个问题 ,既是学科的问题 ,也是人存在的问题。人学研究还要受外在因素的左右。人学研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揭示出人学研究的定义、范畴、体系、学科、人的关系、人的文化、人的心灵、人的性质、人的政治等存在的十大难点 ,其意义在于 ,一方面要让人学“知难而进” ;另一方面对这些难点的研究将有助于人学学科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陈平 《岭南学刊》2011,(2):127-130
马克思恩格斯最早论及人的社会化问题并明确了人的社会化的依据、被加速的动因、理想目标三个基本问题。人的社会本质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在依据和必然要求,劳动、生产的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加速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的社会化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学思想的许多问题,马克思都进行了探讨。实际上,马克思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人的需要、人的创造性劳动、社会关系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出发的。从人的存在,首要的是人的自然存在出发,马克思主要研究了人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主体与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主体性问题是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研究人的地位、特征、人的活动和人的作用。这是一个关系到人的问题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因而近年来成为国内学术界研讨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就此作一探讨。 一 主体与人的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的最一般的规定就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本质规定性。因此,这一问题首先涉及的是人与主体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鹏娜 《传承》2010,(36):46-47
可持续发展的适度协调观主要是解决社会的人与地球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原则。处理好人与自身生存的环境、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适度协调发展问题就能够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可持续发展的适度协调观看,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郜险峰 《传承》2008,(18):24-25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部理论的基础,是人类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一次大飞跃,也是解决人的发展等问题的出发点。必须搞清楚人的本质的基本含义,本文从"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的现实性"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性观问题。  相似文献   

8.
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内容十分丰富。要做一个称职的领导者,关键是对人的态度问题,对群众的态度问题。这里,仅就一个领导者为什么必须懂得尊重人的问题谈几点看法。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着人与人之间在政治上都是平等的,任何领导者都绝对无权不尊重人。社会主义社会是消灭了阶级剥削、阶级压迫、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与人  相似文献   

9.
马小茹 《传承》2009,(8):30-31
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全球性问题日趋严重,人的生存、发展问题不断凸显。建构共生理念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全球化是建构共生理念的基本依据。共生理念是全球化通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桥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球化与共生理念的共同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0.
郑杰 《长白学刊》2007,(1):30-31
关照人的生活是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定和命运,哲学研究无法回避人和人的生活意义问题。人作为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存在,是一个自我生成、自我实现的过程。生活对人而言不仅有一个本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还有一个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人正是通过劳动把自己的生活变成有意义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生活本质上是一种“理想生活”、“可能生活”。真实的人生便是力求超越现实、完善自身,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以人为本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问题历来是哲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 ,哲学不关心人 ,人就不重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际上是关于人的理论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其哲学意蕴体现在它包含着深刻的实践哲学思想、唯物史观和认识论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须奠基在三个基础之上,即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和谐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利益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好人的利益问题;而政治现代化、民主化,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更为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使社会各种群体的利益和谐共存、协调实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关键;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人的和谐最重要的则是一种内在的自我心灵的和谐,也就是深层次的社会精神文化和社会心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赵圣熠 《人民论坛》2012,(36):210-211
人文精神是人类所独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精神特质,也是人之所以被誉为高级生物的本质特征。关于人文精神的研究要从人以及人性入手。人是世界的主宰,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解决好人的问题是解决好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现行的干部用人制度中突出的问题是“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 ,此问题的总病根是权力过分集中 ,为此 ,必须建立一套以民主、科学为精髓 ,以公开、竞争为特征的用人机制 ,真正实现由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  相似文献   

15.
从表面看,《共产党宣言》只是马克思恩格斯众多著作中的一本,但是却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总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澄明这个总问题的内核和逻辑,才能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总逻辑.彻底的理解总问题必须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因此要从历史中弄清人的问题、从现实中澄明人的问题、从实践中生成人的问题.为了人类的利益,更准确地说就是为了多数人、劳动者、人民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不变的"初心".  相似文献   

16.
追寻意义     
人生意义问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课题所要研究的。意义问题的核心是人的意义问题。意义离不开人的生存方式,事物的意义由人赋予。海德格尔的研究表明,意义是通过人的活动把事物关连起来的关系整体。批判意义问题上的客观主义,它导致的意义与价值的分离,无疑是人格分裂、人的本质失落感等现代社会病态心理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黄荟  周峰 《岭南学刊》2008,(2):67-70
发展具有主体中立性、内容复杂性和方向性特点,本身并不必然具有伦理内涵。发展伦理问题中的发展必然是有限定条件的,而人类学视角是其中的重要条件。从人类学视角看待发展伦理可以发现,人类问题与发展伦理问题有内在一致性,发展的本质同人的终极关切、人的完整性、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部理论的基础,是人类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一次大飞跃,也是解决人的发展等问题的出发点.必须搞清楚人的本质的基本含义,本文从"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的现实性"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性观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权的本原源自人性.人性具有人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事实问题,并不能涵盖幸福、平等、博爱、正义、理性、理念和理智等方面.人的自然属性是人权的源泉.人的社会属性是价值问题,是人权价值所在,是多样性的统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辅相成,构成人权价值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需要理论形成路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需要问题是马克思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关注人的需要,并寻求满足人的需要的现实途径,是马克思一生从事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的价值取向。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初步提出、基本形成、丰富完善三个基本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