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指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及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即高收入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微利价的经济适用房,最低收入家庭租赁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价房。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9,(9)
厦门市的经济适用房建设采取了政府组织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统筹配套、货币化分配、资金运作上实行统收统支等机制。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使厦门市的住宅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效果。厦门从1994年开始建设安居工程,1998年与经济适用住房并轨,到98年底累计建成解困统建和经济适用住房小区11处,总建筑面积220万平方米,提供各类经济适用房24000套。在实施过程中,厦门引进竞争机制,一律采取招标投标方式,优选方案、优选施工队伍。市住宅办根据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分解委托给几家国有开发公司,发挥这些国有大企业技术和管理力量优势有效…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9,(9)
作为经济特区,深圳率先改变了由政府全包的住房供应模式,房改后,深圳的住房供应体系形成"双轨三类制"。其具体运作见附表。1988年互0月,深圳市开始推行以"卖房"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方案,通过房改出售旧公房,收回互.35亿元售房款,利用售房款建立起政府住房基金。住宅局作为主管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政府部l'J,代表政府使用住房基金投资兴建经济适用住房,在财政基本不再拨款的情况下,自1989年起先后建成十多个住宅小区,累计建成单元式住房29900多套,单身公寓3800多间,总建筑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共完成基建投资约46亿…  相似文献   

4.
《瞭望》2010,(Z1)
<正> "共有产权"有利于解决地方政府的动力和激励问题,有望为经济适用房的长期乃至永续开发提供可能性在《住房保障法》的起草中,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的提法备受关注。"共有产权",能否确保经济适用房配售和退出的公平公正?能否加快屡屡滞后的经  相似文献   

5.
需要应对高房价的公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瞭望》2006,(47)
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以10.7的涨幅名列首位。虽然国家发改委作出了“全国房价涨幅总体放缓”的解释,但难以化解人们对房地产调控目标能否真正落实的忧虑。从去年的两个“国八条”到今年的“国六条”及“九部门十五条”细则,面向房地产业的调控相继而来,但房价为何不降反升?房价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它关系社会的安居。特别是在现有的住房供应体系中,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均需以购买全部或部分产权的方式获得,用于租赁的只有廉租房,而经济适用房供应有限,廉租房捉襟见肘,民众对高房价心生恐慌就不难理解了。1998年在制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的房改政策时,已有建议提出经济适用房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6,(28)
从去年的两个“国八条”到今年的“国六条”及“九部门十五条”对中低收入者供应含有一定住房社会保障的经济适用住房,对最低细则,面向房地产业的调控风暴相继而来,并有越发猛烈之势。收入者供应含有较多住房社会保障的廉租房。新一轮调控已持续月余,其调控力度与其关注度、争议度、呈与商品房建设相比,各地经济适用房建设及廉租房供应担捉(?)  相似文献   

7.
自1994年起,国务院作出深化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心将住房市场划成两块:一块是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的经济适用房供应体系;一块是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1998年,国务院在《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中,  相似文献   

8.
徐威 《民主》2011,(11):15-17
保障性住房.顾名思义就是政府保证普通百姓能够有房可住,包括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然而要实现普通百姓人人有房可住的目标,前提是要解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问题,从目前来讲,主要的当然还是建设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9.
唐敏 《瞭望》1998,(48)
新的房改方案出台在即,有政策介入的经济适用住房成为构筑新住房供应体系的重头戏,直接面对占人口总数70%左右的中低收入者。今年以来,国家分三批下达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建设总规模达到21亿平方米,总投资达170321亿元,同时还安排了71123...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政府建设分配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住房保障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和内在缺陷,应当改革.方向是政府不再出地出钱出力直接建设分配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转而用这些资源建立安居基金,以货币形式及时、普遍、直接地补贴低收入住房困难者,提高他们的住房消费能力,并进行动态调整.政府通过各种杠杆调节住房市场供给结构,使低收入住房困难者都能在市场上立即自主选择相应的住房,或租或购,达到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宏观调控,今后几年内住房建设规模将会适度而稳步地缩小。建议今后一段时期内,以人均年建设住房1平方米左右为宜房价似降还升,供需矛盾依然紧张,其中既有总量上的,更有结构上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住房需求持续旺盛,销售额增长了13%,销售面积增加了13%;但是供给却显得有些不足,北京新开工面积减少了13.3%,就全国来看,减少了2.5%,其中,经济适用房开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相继推行了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初步建立了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但在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有关文件的规定,九月底之前,各地的房改政策必须出台。按照这一精神,在新的住房供应体系中,经济适用住房应唱主角。然而,各地第一批经济适用住房陆续建成入市,并未受到预想的追捧,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甚至有遭受冷落的嫌疑。目前,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面临着几重障碍,一是多重改革政策目标同时推出,抑制了居民的购房消费。二是在启动住房消费方面尚未形成合力。三是启动房地产市场政策还存在考虑增量房因素多而存量房因素少的倾向。四是控制销售对象政策在具体销售中难以实施。五是经济适用房房价还存在不合理因素。经济适用房启…  相似文献   

14.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向来安居斗室的上海人现也不甘于人均3平方米住房的局促空间,于是一个宏伟的上海人安居工程便成了市长和市民考虑的首要问题。1991年,上海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当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基对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同志语重心长地嘱咐:“这钱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你们可要好好管住。”光阴荏苒,如今,上海市住房公积金已累计归集了80多亿元人民币,涉及450万户职工,每一个上海职工都想知道,80亿元“血汗钱”如今怎样运作?动用公积金为单位职工住房建设贷款。目前单位职工建房贷款已达40多亿元,有3814家单位得到公积金贷…  相似文献   

15.
《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中提出了经济适用房的“内循环”制度,这一制度的构建标志着经济适用房政策由政策性商品房向保障性公共住房转变。这一转变在实践中将有利于在制度上实现经济适用房的循环使用,切实有效地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此外,这一制度创新在理论上是从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一次回归,有利于政府应对住房领域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廉租房制度与住房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恒聚 《学理论》2008,(10):57-60
廉租住房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国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议。研究对比国外廉租住房制度的经验,总结我国的廉租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健全中国廉租住房制度.发挥廉租住房的廉租效用。建立起保障性的住房机制,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以住房分配货币化为工作重点,加快住房新体制的建设,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据统计,自1999年7月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正式推行以来,到2000年11月,天津市已有80个区局实施了住房货币分配,2.44万人实施了住房货币发放,发放住房补贴9.1亿元,有122个区局正在制定或准备实施住房货币分配方案。住房货币分配的推行,直接激活了天津市二、三级房地产市场,2000年1~11月,住房交易量创历史最好水平,住房交易1249多万平方米,交易金额193多亿元,分别比1999年同期增长96.4%、85.3%,其中商品房销售规模已达到630万平方米,个人…  相似文献   

18.
郭伟伟 《求知》2009,(6):45-46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国土面积仅有699.4平方公里,却居住着448万常住人口,人口密度很大。在建国初期,1959年自治时面临着严重的“屋荒”。恶劣的住房条件导致公共卫生状况恶化和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居住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196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成立建屋发展局。1964年又推出“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组屋(类似于我国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是在政府主导下,由建屋发展局建设的公共住房)计划。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实物配售和实物配租是廉租住房补贴实施的主要方式,实证分析两种补贴的政策效果对廉租住房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效用分析方法,结合陕西省XX市廉租住房住户随机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对比分析实物配售和实物配租两种补贴方式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补贴方式均提高了受补贴家庭的消费效用水平,但效用增加量的大小与住房消费获得的效用占总消费获得效用的比重r相关:当r小于0.5974时,实物配租的效用增量大于实物配售;当r大于0.5974时,实物配售的效用增量大于实物配租。研究表明廉租住房建设过程中,应当适当考虑其建设地点或完善小区周围的学校等公共设施。现阶段两种补贴方式在廉租住房保障中都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因而政府通过建设廉租住房解决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可以采取实物配租和实物配售相结合的方式。两种方式的具体选择可以依据住房消费效用占家庭消费总效用的比例来确定。  相似文献   

20.
季学明  孟薇 《党政论坛》2008,(17):30-32
三十年来,上海农村耕地面积总量减少了313.39万亩,其中,形成了非农建设用地累积180多万亩。由于种种原因,约有3亿平方米的土地被闲置和低效率利用。目前,随着上海郊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上海郊区土地利用中非农建设用地的供求矛盾尤为突出,形成两对主要矛盾:一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紧张与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