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限制到废除: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凭借从肉体上消灭犯罪分子的手段来惩罚犯罪、保护社会安全的刑法手段。近些年来,国际上废除死刑的运动风起云涌,许多国家在法律上废除了死刑或在司法实践中已不执行死刑。我国法学界主张减少死刑甚至废除死刑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及死刑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目前我国应暂时继续保留死刑,但应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从而顺应国际死刑制度发展的趋势,通过限制死刑逐步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2.
沈安琪 《唯实》2011,(5):77-80
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体现了我国限制死刑的立法趋势。死刑作为一种法律制裁手段,在价值论上主要体现为效益性、公正性、非人道性。我国目前废除死刑还不可能,但限制死刑具有相对合理性和现实可行性。限制死刑不仅可以从司法实践上进行控制,更可以建立完善的赦免制度。  相似文献   

3.
法理上将抢劫罪区分为基本类型的抢劫罪、结果加重类型的抢劫罪与情节加重类型的抢劫罪,这种划分符合我国刑法关于抢劫罪死刑设置的原意,且更有利于运用加重构成理论以及其未遂形态来限制死刑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死刑必须严格遵守死刑程序用尽原则。在对抢劫罪进行死刑司法控制时,应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手段、犯罪动机、犯罪对象等,同时必须考虑其是否存在酌定量刑情节,通过刑事和解结案,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矛盾,而且还可以起到限制死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姚烨君 《学习月刊》2010,(22):33-34
一、我国古代军事犯罪死刑适用的特殊制度 (一)特殊程序制度 1、战国时在军法中的广泛适用“缘坐从死”制度  相似文献   

5.
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刑罚改革的潮流.死刑之后,替代死刑以面对最危险最恶劣犯罪的刑种是无期徒刑,因而,传统的无期徒刑也进入到刑罚改革的实践中.从国际社会考察情况来看,取消无期徒刑和保留无期徒刑是两种基本的实践做法,而在保留无期徒刑的做法中,又有绝对无期徒刑与相对无期徒刑两种类型.在废除死刑的背景下,相对保留无期徒刑应该是一个得当的选择.当然,如何设置合理的相对无期徒刑是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赵琳 《求实》2005,(Z1):215-216
死刑是剥夺人的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具有绝对的不可逆转性,它随着人类法制文明的发展而出现,也必将因法制文明的发展而消亡.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均已废除死刑,在保留死刑的国家里,也都对死刑的适用采取了审慎的态度,真正在实践中频繁执行死刑的已经微乎其微.各国对死刑的控制,主要通过实体控制和程序控制两方面实现:实体方面的控制如对适用死刑的罪种、对象和犯罪主体等方面的限制;程序方面的控制则主要体现为提高死刑案件的审判级别、采用强制辩护制度、规定专门的死刑复核程序和对执行程序作特殊规定等.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刑事责任轻缓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是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个课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于老年人犯罪都有相应的从宽处罚法律制度,我国古代及近代的立法亦有规定。我国应从完善指定辩护权、讯问审判在场权、不适用死刑和减轻刑事责任等方面对我国刑法关于老年人犯罪刑事责任认定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死刑制度自古以来一直是刑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死刑的存废以及死刑制度的取向一直都是理论上和立法上的热点。本文从从死刑的概念、基本特征方面论述了死刑的基础理论,并通过保留死刑、限制死刑、方面对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予以介绍。进而,提出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控制度自1997年刑法典修订后已初具体系。修订后的刑法典明确划分了三个刑事责任年龄段,明确规定已滿14周岁不滿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已滿14周岁不滿16周岁的人犯罪只对8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增添了若干非刑罚保护措施,如刑法17条第4款;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刑事诉讼法修订后也明确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不公开审理原则、分别执行刑罚原则和必要辩护制度,等等。但是,从具体的实施效果来看,这些并没能改变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多的趋势。与国外的法律防控制度相比,我国还有不小的差距。笔者认…  相似文献   

10.
张秀玲 《唯实》2011,(8):141-146
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刑罚改革的潮流。死刑之后,替代死刑以面对最危险最恶劣犯罪的刑种是无期徒刑,因而,传统的无期徒刑也进入到刑罚改革的实践中。从国际社会考察情况来看,取消无期徒刑和保留无期徒刑是两种基本的实践做法,而在保留无期徒刑的做法中,又有绝对无期徒刑与相对无期徒刑两种类型。在废除死刑的背景下,相对保留无期徒刑应...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越来越多的贪污贿赂犯罪官员因被处以死缓而暂留一命,以致有人质疑死缓判决成了贪官的"免死牌".在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修正案草案的讨论中,牟新生委员认为贪污贿赂罪以不涉及死刑为好,徐显明委员则认为废除死刑应慎重.于是,引发了一场是否"取消贪官死罪"的激辩.  相似文献   

12.
自从1764年意大利学者贝卡里亚提出废除死刑的见解以来,关于死刑的存废问题,已争论200多年了.就世界范围看,欧盟各国事实上已经废除了死刑,但包括美、日等世界上很多国家,仍保留了死刑.从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应保留死刑,因为重大的暴力犯罪、经济犯罪形势还很严峻,贸然取消死刑是极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13.
死刑又被称为极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也是所有刑罚中最为严厉的一种.从奴隶社会开始,我国便出现了死刑.由于死刑的巨大威慑力,使得各朝统治者对它趋之若鹜,因而死刑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中国几千年来人类刑罚史上的领衔主刑,其名目之繁、行刑方法之残、牵连范围之广、受刑人数之众,在世界各国中也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古代军事犯罪死刑适用的特殊制度(一)特殊程序制度1、战国时在军法中的广泛适用"缘坐从死"制度早在商朝时,我国就己经确立了在死罪中缘坐及于死刑的原则。春秋战国时期,缘坐制度开始大量和广泛适用。所谓缘坐包括了"连坐"和"族诛"两种形式。前者是指与死刑犯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因与死刑犯的某些特殊社会关系,如邻居、同处为官、同部队的战友等一并受牵连、受刑罚;后者是指与死刑犯有血亲、姻亲等关系的人同受刑罚。这一制度的实施导致了死刑的大量适用。  相似文献   

15.
何显兵 《学习论坛》2009,25(5):70-74
我国死刑废除论存在相当的理论困境,无论从报应、功利还是刑罚人道化的角度,都不能成功地论证死刑废除论的合理性,以国际文明的发展潮流来论证死刑应当废除更不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死刑又称生命刑,其特点是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刑罚,在被人类运用了几千年后,从1764年开始,死刑受到思想家的挑战。文章对死刑限制适用展开理论思考,探讨了死刑的价值、功能及其局限性,并提出改革我国死刑适用的若干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共历史上,毛泽东亲自批准死刑的案件并不多,而从井冈山就开始追随他的一名八路军军官,去口因犯罪被毛泽东亲自批准公开枪毙,这位八路军军官就是黄克功。  相似文献   

18.
白若楠 《求实》2006,(Z4):96-97
近年来我国有关死刑存废的讨论,绝大多数论者属于"应然的废除论与实然的存置论--限制论者".结合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废除死刑的历史经验,我国限制论者所持理论将使我国废除死刑的可能性无限延滞,"废除死刑"将遥小可及.之所以这样,笔者认为是论者没有理解和把握废除死刑运动的核心内涵,即废除死刑实质上是人道主义精神和实现人权的必然要求和体现,基于此,死刑没有不废除的道理.而如果不诉诸于人权,死刑将永远有各种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江必新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修改《刑法》的议案,提出对走私、盗窃、贪污罪、受贿罪等绝大部分贪利犯罪逐步进行死刑废除。134××××6566我认为现在不是打开这个潘朵拉盒子的时候,打开了放出的一定是魔鬼。现在的贪官是天不怕地不怕,唯一还有点怕死,要是死刑废除了贪官们就真肆无忌惮了。135××××1500是否取消死刑,我想要做一个民意调查才行。139××××7734虽然“人文法治”的程度体现了社会进步,但对贪利犯罪废除死刑委实不足以惩戒犯罪者。一个“贪”字,祸及一个民族!135××××7…  相似文献   

20.
纪录 《廉政瞭望》2006,(12):15-15
近年来,关于对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是否适用死刑的问题,议论争论持续不断。了解一下贪官适用死刑的存废之争的有关观点,对于我们全面认识今后我国法律走向,清醒看待死刑对反腐败的作用,正确理解近几年对贪官个案的定刑尺度,是非常有益的。主张对贪官免除死刑的理由:1.废除死刑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