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新欧亚主义已上升为俄罗斯的主流政治学。原因在于:它超越了"西化派"和"斯拉夫派"的百年争论,不仅明确了俄罗斯的文明定位和国家身份认同,为俄罗斯提供了爱国主义基础,重塑了俄罗斯历史观和民族价值观,而且还为俄罗斯现行的总统体制提供了学理基础和世俗心理基础,为振兴俄罗斯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实践方案,并通过自身积极的政治实践,对俄罗斯社会思想和政治决策产生直接影响。新欧亚主义对普京执政理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俄罗斯的文明定位、国家价值观、经济和外交政策等方面。但该学派通过重塑俄罗斯文化共同体来构建新俄罗斯的观点,对周边国家来说是消解国家身份认同的抗拒性力量,易造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疏离,引发国家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独立以来俄罗斯外交主流思潮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 《国际政治研究》2004,(1):116-122,150
独立以来俄罗斯外交主流思想流派经历了从大西洋-欧洲主义到新斯拉夫主义(民族主义)、从“近邻-远邦”流派到新欧亚主义,再到现实主义-实用主义、“稳定的弧形战略”等演变过程。实现俄罗斯国家的复兴,激活俄罗斯民族主义,重振俄罗斯的大国雄风,获得世界大国地位,是各大流派的共同实质。但各派所主张的具体方式、道路不尽相同。这些主流思潮在不同的时期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久加诺夫的“俄罗斯社会主义”,主张把马克思主义与俄罗斯的民族特性、历史经验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秀成果结合起来。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俄罗斯问题”。俄罗斯地缘政治学,特别是泛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是其重要思想来源。“俄罗斯思想”是其基础。“俄罗斯社会主义”寻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俄国走向社会主义之路,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对俄罗斯的历史和现状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并提出正确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4.
论述俄罗斯的地缘战略选择,东向还是西向成了一个天然的命题。俄罗斯国内的欧亚主义和西方主义长久以来的争论,也部分显示出俄国人的迷惑。但冷战结束后,新俄国在西线无所作为,在远东却大展拳脚。凭借能源和军售两手, 俄罗斯在东亚甚至东南亚的国际关系舞台上不断增加曝光度,有消息说普京可能出席12月在吉隆坡举行的首届东亚峰会。  相似文献   

5.
地缘政治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现代地缘政治学自19世纪末诞生于西方以来,经历了历史性的兴衰演变过程。基于对俄罗斯地缘政治理论发展及其所处现实的考虑,笔者认为,俄罗斯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地缘政治观,即谋求融合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实现帝国联合、寻找通向暖海出口的欧亚主义地缘政治观。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观在其地缘战略的发展演变中得到反映和体现。  相似文献   

6.
外交社会化是俄罗斯在欧洲摆脱地缘安全困境的重要途径。然而,俄罗斯拥有庞大的国家规模而经济实力欠缺,与欧洲多国之间尚存历史包袱和现实冲突。在可预见的将来,欧盟很难接纳俄罗斯。与此同时,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很难成为可与欧盟并驾齐驱的区域合作机制,欧亚联盟作为俄罗斯外交社会化路径难胜重任。相比之下,鉴于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却又非欧非亚的特点,以"一带一路"为载体的泛欧亚合作不仅不受上述因素的负面影响,反而为俄罗斯外交社会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不断被挤压,2000年以来,俄罗斯在普京治下实现了稳定和发展,国家实力增强。然而,俄罗斯并不满足现状,为了增强其作为世界一极的力量,普京对俄罗斯的对外战略进行了新谋划。普京所确定的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周边、巩固阵地、重新整合原苏联地区,其中构建欧亚联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普京提出建立欧亚联盟的背景与意图欧亚经济联盟最早是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1994年提出  相似文献   

8.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关大国加紧战略布局,地缘政治博弈加剧。面对西方压力,俄罗斯加快实施"转向东方"战略,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意欲将地缘政治优势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扩展。其中东盟成为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加强与东盟的政治和安全合作是俄罗斯扩大地缘政治影响、构建欧亚新秩序、抗衡美国战略遏制的重要切入点。当前,俄罗斯对与东盟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在大欧亚伙伴关系框架下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与东盟国家自贸区建设有强烈需求。对东盟国家而言,与俄罗斯发展合作关系有利于其大国平衡,维持其在东南亚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尽管如此,与双方政治和安全合作的不断升温相比,经济相互依存度低和合作基础薄弱仍然是制约俄罗斯与东盟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由于东盟利益的全球化和俄罗斯实力的增长,影响双方合作的诸多因素实际上超出了双边关系范畴,大国博弈和南海局势等为双方合作增添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汉文 《国际政治研究》2012,(2):125-142,10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部分学者围绕"欧亚主义"与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分析这两大思想传统的现实价值及其启示,力图藉此理解当代俄罗斯的政治身份、国家地位与未来命运。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的兴起,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实践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体看来,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依然是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延续,基本没有克服传统地缘政治思想存在的诸多缺陷。个别激进的地缘政治观点与沙文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联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10.
南方朔 《南风窗》2014,(25):92-92
欧亚次大陆,在地缘上连接欧亚,乃是一个枢纽,如果它能整合,就可突破近代海权主义的封锁,成为21世纪新陆权主义的主体,有利于世界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总统普京历来以坚定灵活应对外部世界见长。俄罗斯对外战略走势,体现在信守初衷、秉持原则、弘扬特色和应对变局。俄罗斯多方位外交的基础一是国家利益原则,这与俄罗斯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因素有关;二是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这与俄罗斯自身在当今世界中的定位构想有关。俄罗斯未来对外战略旨在应对变化中的周边国家关系、大国关系、地区热点及其在多边组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今年7月,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举行第十次代表大会。此前,党内就党的思想路线等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甚至引起党外"同路人"的关注。2004年4月19日俄"反对电视屏幕"网站(www.contr-tv.ru)刊载的鲁斯捷姆·瓦希托夫题为《一个"同路人"在党的代表大会前的思考》的文章值得一读,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作者及俄共内部各派的观点。作者本人不赞成俄共退回到苏共的"庸俗历史唯物主义",也不赞成走社会民主主义道路,而主张继续沿着俄罗斯的、欧亚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关系英格兰学派以多元主义与连带主义为概念框架,构建出相对完备的人权话语体系。尽管布尔首次阐述这对范畴时主张多元主义,后来学派内部出现了明显分歧:连带派强调人权的重要性和人道主义干预在特定条件下的必要性;多元派认为为促进人权而干预其他国家内政的做法缺乏足够共识;平衡派则反对在尊重国家主权与保护基本人权之间二者择一。布赞明确区分了以国家为中心的连带主义与世界主义的连带主义,并试图用前者调和人权与主权之间的矛盾。英格兰学派的人权话语构建实现了从法律共识到法律与道德共识并重、从二元对立到相互接近和部分融合的转变,体现出以国际社会与世界社会的关系为中心线索、以秩序与正义的优先次序为评判标准、以经验研究与规范研究的结合为基本路径的特点,但也存在关注点不够均衡和概念过度延展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1月20日,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召开了"近期俄罗斯形势"学术研讨会。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研究员主持会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凤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李永全、外交部欧亚司副司长桂从友、中联部欧亚局副局长钱乃成,以及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新华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  相似文献   

15.
权威主义政治是俄罗斯转型时期所确立的一种政治结构模式,它在俄罗斯的生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文化与现实国情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具备合法性的俄罗斯权威主义政治发挥着其在转型社会中的有效性。但从长远看,向民主政治转型是其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16.
侯艾君 《南风窗》2008,(16):87-89
在俄罗斯图瓦、布里亚特等共和国,当政者着眼于经济上的需要而宣扬泛蒙古主义;一些地方精英的"泛蒙"主张和要求独立的言论,很大程度上只是激愤之语。但个别日本学者却以在东北亚日本人与蒙古人基因最近为由,鼓吹建立"大蒙古国",以遏制中、俄。  相似文献   

17.
欧亚经济伙伴关系脱胎于俄方首先提出的"大欧亚"思想。俄国内围绕上海合作组织遵循均势原则,将上合组织建设成落实大欧亚共同体项目核心机构的提法越发明确。中国则认为自己是当今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之一,不谋求根本改变现有国际秩序。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已经成为当前中俄关系的新议程。在看到积极效果的同时,还应关注俄罗斯在这一议程构建过程中展现出的对国际秩序的新看法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全球经济的血脉和现代工业的基础,在当今时代已经被赋予了更多政治色彩,成为各国重要的外交手段和战略武器.俄罗斯幅员辽阔,地跨欧亚,特别是"9 11"事件之后,俄罗斯凭借其欧亚地缘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政府强有力治理下稳定的政局和极其丰富的能源储备,被推上国际能源舞台重要的地位.本文对俄罗斯东北亚能源战略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俄罗斯东北亚能源战略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鲜明特点,中国已逐步构建起以本国为中心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如何在地区层次上构建伙伴关系,有效连接双边伙伴关系与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是中国外交深耕伙伴关系战略的发展方向。而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是一种构建地区性伙伴关系的倡议,有其自身的战略意图,并具有继承性和独特性。结合欧亚地区当前的合作形势,中国抓住契机,对俄罗斯予以积极回应。两国通过协商合作,确定了共同构建"欧亚经济伙伴关系"的目标,这既适应俄罗斯的需要,也能够发挥中国的优势,有助于推动欧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当前,中俄合作在多个层次上全面展开,并在不同层面上有所侧重,今后一段时期,中俄在地区层次上的合作将以构建欧亚经济伙伴关系为目标,着重经济合作,并以此塑造地区秩序。  相似文献   

20.
"统一俄罗斯"党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俄罗斯"党是当今俄罗斯的最大政党,但是,它的内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意见分歧和争论.除了以该党主席格雷兹洛夫为首的坚持中派主义的主流派以外,党内还出现了主张自由主义的右翼和主张社会民主主义的左翼.这些分歧和争论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最近以来,它的内部分歧和争论有激化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局面,党的主要领导人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力图维护党的团结.在2007年第五届杜马选举和2008年总统选举即将来临之际,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统一俄罗斯"党内的两翼是否能够长期共存于一个党内,或者将导致组织上的分裂,现在很难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