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蕾 《传承》2009,(11)
茶叶历来为我国出口大宗,19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印度、锡兰、日本茶业的崛起,华茶的国际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面对这一颓势,中国社会各阶层采取了多方面的挽救措施,试图全面整顿华茶.世博会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增加华茶国际知名度、扩大华茶外销市场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着清末民初的中国茶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马蕾 《传承》2009,(22):70-71
茶叶历来为我国出口大宗,19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印度、锡兰、日本茶业的崛起,华茶的国际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面对这一颓势,中国社会各阶层采取了多方面的挽救措施,试图全面整顿华茶。世博会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增加华茶国际知名度、扩大华茶外销市场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着清末民初的中国茶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3.
李明伟 《桂海论丛》2004,20(6):84-87
清末社会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群体,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及其他进步社团,吸收了西方民主共和的新思想,形成了反封、排满、批判传统文化的革命政治文化,并利用舆论工具迅速传播,发挥了变革政治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对清末民初政局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的中国画,出现了两大流派的论战,他们分别是以徐悲鸿为代表的改良派和以陈师曾为代表的传统派。以徐悲鸿为代表的改良派认为,中国近世之画衰微弱败,已近末途,故而需要学习西方,求写实精神、以"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等。以陈师曾为代表的传统派,主张固守传统、从艺术本体去分析和观照文人画的技巧、要素和形体观念。且不论二者的孰优孰劣,就其产生原因与背景,我们在这里做一简单探寻。为了概念明晰,在讨论传统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之前,我们这里简单界定一下本文的一个关键词,即"中国画"。  相似文献   

5.
孔繁岭 《春秋》2009,(6):18-21
山东最早的留美学生是石锦堂.近代史上.中国政府第一次有计划地大规模向海外派出留学生.为著名的幼童留美。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接受容闳建议.奏请清政府.获准于1872—1875年每年选派30名幼童到美国预定15年的留学生活。这四批共120名留美官费生被称为留美幼童。石锦堂,济宁人,为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国时14岁(该批平均年龄13岁)。  相似文献   

6.
魏聚刚 《人民论坛》2013,(7):181-183
清末民初的留日学生问题是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对于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转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清末民初留日学生群体出现的原因,探寻了留日学生群体与清末民初社会政治转型的关系。它导致了民族主义与社会舆论的广泛兴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组织与发动;清末民初铁路风潮与革命的最终爆发。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民族融合思潮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的民族融合思潮 ,最早始于维新党人“平满汉之界”的思想主张和注重“历史文化因素”的民族认同观 ,这种观点在清末立宪运动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并最终得到了革命党人的认同 ,遂使我国的主流民族观念实现了现代转型。辛亥革命后 ,各民族平等融合的思潮遂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主流思潮。  相似文献   

8.
王敏 《北京观察》2016,(6):74-75
正1914年6月,古物陈列所在已毁的咸安宫基础上,兴建了中国近代博物馆史上第一座专门用于保存文物的大型现代文物库房——宝蕴楼。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招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以"西狩"为名,仓皇逃往西安。包括紫禁城在内的皇宫禁苑落入侵略军之手,遭到不同程度的劫掠和破坏。1901年由于德国侵略军使用不慎,中南海仪銮殿被烧毁。1902年"回銮"后,慈禧下令在仪銮殿旧址上按照长春园西洋建筑,新建中南海海晏堂。"海晏"意为四海和平安宁。以  相似文献   

9.
赵鸿娟 《思想战线》2002,28(4):41-44
清末民初虽然时间跨度不到 2 0年 ,但却是一个社会经济变迁较大时代。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严重 ,以“振兴工商”为中心的“新政”成了濒临倾覆的清王朝挽救危机的主要手段。辛亥革命后 ,袁世凯政府也以“振兴实业”作为稳固其政权的重要方针。为此 ,相继颁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笔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探讨这一时期中国实行的由上而下的一系列经济制度改革 ,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由此揭示推进和制约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传播美学的发展证明了异域文化阐释与交流的审美重要性。以之观照清末民初西方文化阐释及其在传播美学影响下的转型发展,则进一步启示我们:成功的文化阐释必须满足传播对象在主题、形式、情感、心理、文化动态、时代需求等多方面的传播美学规律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赵炎才 《求索》2007,(1):199-203
在清末民初政党伦理重构中,时人对构建党际伦理作了积极有益的学理探索。具体地说,其基本特征主要有四:价值理念崇尚道义与坚持真理并存,基本规范平等尊重与竞争合作互动,主体精神道德中正与实事求是结合.内在实质秉持理性与追求发展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传统仁爱思想与西方博爱思想融合而成的近代仁爱精神成为清末民初革命志士追求振兴中华,改造中国,走近代化道路的重要精神支柱。其历史价值甚多,最主要者有四:仁爱诉求是革命志士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同境界为革命志士的终极理想追求;尚仁爱国乃革命志士的现实政治目标;崇尚仁政奏响民主共和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赵晓华 《求索》2014,(12):184-187
清末民初曾经几次兴起女着男装现象。作为拟男化的重要表现,女着男装既是国族危机下新女性的形象建构,也是性别解放思潮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外化,此外也体现了大众文化中不断变化的审美观念对旧伦理的冲击。从发展趋势来看,女着男装逐渐从国族危机、性别平等的符号回归为大众文化下的一种审美取向,体现了近代女性在身体政治方面的不断觉醒,不过,在不同时期,女着男装均受到了男权社会的抵制。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湖南的军国民教育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常水 《湖湘论坛》2001,14(2):81-83
军国民教育是指对学生和全体民众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和军事技能的训练,使其具备军人的品德和体质,以达到强民强国、抵御外侮的目的。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思潮激荡全国,湖南是鼓吹和推行军国民教育最力的省份之一。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近代湖湘文化的大背景不无关系。本文拟就湖南积极倡行军国民教育的原因、军国民教育思潮在湖南的演进及其对湖南社会的影响等问题略作探讨。   一、湖南积极倡行军国民教育的原因   最早倡导军国民教育的是蔡锷。他于 1902年在留学日本期间以“奋翮生”笔名在《新民丛报》上发表《军国民篇》一文,指…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政党思想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 ,清末民初的资产阶级政党思想 ,比较起同时期的各种思想和思潮 ,具有一些显著特点 ,如超前性、移植性、趋同现象和过渡性。而且所具有的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进步、民主的性质也是不必质疑的。在近代中国历史上 ,它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启迪了国民的政治意识 ,提高了国民的政治觉悟。同时 ,它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这也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时期,得益于开明风气与正规医学教育的引进,广州形成了全国人数最多的女西医群体。她们有效地为女性减除病患,保护产妇胎儿的生命安全,提高妇女儿童的身体素质,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也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做出多方面的贡献,并为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争取男女平等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7.
章士钊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他注意观察和研究近代民主政治,尤其是政党政治,他强调党纲的重要性,推崇英国式的政党内阁制,并由此提出了毁党造党说,即政党和国内政治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一方面,所谓党者尽毁之,既毁其名又毁其实,另一方面,造有党纲之党,在国内形成两大政党对抗的局面。毁党造党说轰动一时,但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遭到失败。  相似文献   

18.
<正>具而言,这是指清末立宪运动时梁启超的政治学和民初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政治学。如果《新青年》的政治学成为20世纪一百年来的政治学主流,那么,梁启超的政治学因其梁氏保皇之名,早已被历史亦即一百年的革命史弃之如敝屣。  相似文献   

19.
20.
《传承》2015,(7)
乡约是清末至民国年间新疆基层社会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既不同于清朝前期在新疆实行的伯克制度,且与内地乡约制度相比,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新疆实行乡约制度,减少了废除伯克制度的阻力,其职能的强化适应了基层的需要,乡约制度在新疆推广的实质是国家权力在新疆基层社会的渗透不断加强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