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汶川“5·12”特大地震后,国内外大量志愿者纷纷涌入灾区开展灾害救援工作,担当运送和分发救灾物资等任务,并安抚受伤人员。“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震后灾区得到了正面的诠释。然而,  相似文献   

2.
徐娜 《中国减灾》2010,(10):36-37
当地时间9月4日凌晨4时35分,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发生了里氏7.1级的地震,强震持续了40秒,让熟睡中的人们措手不及。难得的是,此次新西兰地震只造成两人受伤,创造了“零死亡”的奇迹。新西兰历史上最近一次造成人员死亡盼地震要追溯到1968年,共造成3人丧生。  相似文献   

3.
4月20日8时02分,古城芦山遭遇7.0级地震。距离“5·12”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尚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强震再次撕裂中国的伤口:截至4月23日6时,此次地震共造成193人死亡,25人失踪,12211人受伤。  相似文献   

4.
邢利宇 《台声》2002,(1):39-39
与其他专业相比,海峡两岸在地震学方面交流最为频仍。不到10年间,两岸已举办过4届地震科技研讨会,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地震监测、防震减灾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刚刚参加完“第四届海峡两岸地震研讨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陈运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详细介绍了海峡两岸的地震科技互动情况。他介绍,自1992年起至今,两岸地震科技研讨会已举办过4届。“第一届两岸地震工程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台湾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地球科学研究所、气象局的12名代表与会。那是两岸地震和…  相似文献   

5.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投资2.56亿元建“首都圈”防震减灾系统工程。首都圈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张家口、唐山、石家庄等8个地级市。该工程将采用高科技,重点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救灾决策指挥等防震减灾技术系统,提高工程抗震设防、地震应急方案的健全与完善功能。 “首都圈”是我国震灾频发地区,建国50年来共发生9次严重破坏性地震,2次毁灭性地震,其中包括1976年唐山的7.8级地震。该工程预计2001年底完成。我国将投资2.5亿元建“首都圈”防震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省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同时,灾区绝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也遭到空前破坏,如北川县人民医院几乎是连人带房屋完全被埋在垮塌的山下,其它重灾区90%以上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和设施设备严重毁损,不少医疗卫生人员在地震中遇难或受伤,给本就薄弱的医疗卫生体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7.
汶川县是大禹故里、熊猫家园、阿坝门户、羌绣之乡,幅员4083平方公里,总人口105436人(其中农业人口66925人),在地震前是个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县域经济实力较强的县。“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汶川县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13个乡镇全部受灾,死亡15941人,失踪1500人,受伤34584人;绝大部分道路垮塌深埋,交通中断;  相似文献   

8.
陈建文 《中国保安》2014,(10):71-72
地震发生往往很突然,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受灾的面积大,可造成大批人员被困、受伤。地震对人造成的伤害主要是因为房屋倒塌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头颅、胸、腹、四肢、脊柱均可能受伤。地震发生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自救和互救。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中日美三国生命线地震工程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第二届中日美三国生命线地震工程学术会议”,于1994年4月19日一23日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建设部抗震办公室、日本神户大学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由中国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教授侯...  相似文献   

10.
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技集集镇一带发生7.6级强烈地震,人称“世纪末的震撼”,是台湾岛上近百年来最大的一次破坏性地震。这次地震的余震多达15000余次,其中6级以上的强余震有8次;震后在地表造成了一条长达100多公里的破裂带。地震造成了2470人死亡,11305人受伤,倒房57551户,半倒53673户;20余座桥梁被毁,直接经济损失为五18亿美元左右。对于集集大地震给台湾人民带来的灾难,祖国大陆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地震后数小时,国家主席江泽民就发出慰问电,并表示将‘“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海协致函台湾海基会对台湾地震深表关切;台盟中…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自我意识还是社会存在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人,在黑格尔看来是和自我意识等同的。”在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眼中,人是相对意识存在的:“我思故我在。”诚然,人,作为自然界的特殊生物体,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自己一只受伤的脚趾头的关注,要远胜于对远处一场地震的关注”。这是生物体自我保护的本能。但人又不仅仅如此。  相似文献   

12.
舆情速览     
《上海支部生活》2013,(5):10-10
媒体热词——雅安平安,中国加油 事件回放: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再次撕裂中国的伤口,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我不哭,我很坚强”,雅安地震中受伤小女孩的一组照片,感动万千网友。那血迹中纯真坚强的微笑,正是今天中国面对灾难的表情。  相似文献   

13.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24):4-4
云南鲁甸地震致重大伤亡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截至8日15时,已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108.84万人受灾。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批示“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李克强亲赴震中指挥救灾,中央财政先后下拨22亿元应急救灾资金。截至10日17时,云南省共接收捐款47863.79万元,捐物价值14021.06万元。据悉,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灾区人口密集、房屋抗震能力低下等是造成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祝明  宣勇 《中国减灾》2004,(11):10-11
“火灾来了怎么逃生?”“地震防灾帐篷怎么搭?”“地震中受伤了怎么办?”……路过的市民踊跃提问,领导专家耐心解答——这是记者10月13日在北京新世界广场看到的一幕。作为北京市“减灾进社区”活动的一部分,北京市民政局在繁华的新世界广场设立咨询台,现场解答市民有关减灾知识的提问。在10月13日举行的活动中,杨衍银副部长首先向记者们通报了今年以来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公布了民政部下一阶段救灾工作的安排,介绍了“减灾进社区”活动的部署。接着,主办单位在北京新世界广场举行了大型宣传咨询活动,设立了灾害救助、地震救援、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15.
董泽宇 《中国减灾》2014,(10):48-50
在上世纪木和本世纪初,日本曾发生过两次类似的强烈地震:第一次是在1995年发生的7.3级阪神大地震,造成6432人死亡,大量人员受伤,被称作是除原子弹袭击以外,20世纪日本遭遇的最大灾难;第二次是在2004年发生的6.8级新澙地震,造成38人死亡,伤亡人数不及前者的1%。虽然两者发生时间相隔不到十年,日本建筑物抗震性能与地震预警系统整体上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且两次地震对地表与建筑物的破坏力基本相当,但造成的后果相差极大。深究其中原因,主要在于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实施了“成功的防灾教育和防灾训练”。  相似文献   

16.
叶匡政 《创造》2009,(5):102-102
汶川大地震周年祭到了,人们开始更多地把目光投向灾区。前些日子,因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投资23亿元引发的争议还未平息,又陆续看到一些关于地震博物馆的消息,如成都大邑的汶川地震博物馆,将于5月12日开馆。该馆除陈列地震废墟和震毁实物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地震遗留物,如被埋36天的“猪坚强”、“范跑跑”教科书等。另有报道,其它一些与地震相关的博物馆工程也在兴建中,如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仅占地面积就达50平方公里。汶川映秀镇,也计划花20亿元建设一个没有围墙的现代抗震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林西 《就业与保障》2008,(10):44-45
国家对今年年初遭受雨雪冰冻灾害较重的7省(区)的低保对象和汶川地震灾区困难群众及“三孤”人员分别实施三个月的临时补助,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灾区参保人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落实伤亡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和受伤人员的医疗保障待遇,扩大失业保险支出范围。  相似文献   

18.
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通过电视,全国人民记住了一位女警察——蒋敏。她在痛失母亲、女儿等10位亲人后,坚守工作岗位,积极抢救受伤群众,安置灾民生活,曾因劳累过度而晕厥。她被称为“中国最坚强的女警察”。其实在灾区,像蒋敏一样坚守工作岗位的警察有许多许多,他们舍己救人,舍生忘死,都是最坚强的人。  相似文献   

19.
滕朝阳 《今日浙江》2008,(11):45-45
人们注意到,汶川在地震发生之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得到极大弘扬,呈现出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这种波澜壮阔的景象,固然与地震造成的惨烈后果有关,但民生情怀与大局意识更是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撑。人们的民生情怀因巨大灾难而博大深广,  相似文献   

20.
《时事报告》2011,(1):89-90
朝韩在“北方界线”附近交火11月23日下午,韩国和朝鲜在西部海域存在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朝鲜向“北方界线”韩方一侧的延坪岛发射100多枚炮弹,韩方则向朝鲜回击80余枚炮弹。此次交火造成韩国4人死亡、16人受伤,并造成3名岛上居民受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