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性变化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门科学。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什么样科学以及如何成为一门科学方面,学者们认识看法各有不同。文章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在科学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全面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内涵,使科学成为获取知识的方式,重视学科共同体的构建、促进国内外的交流对接,形成服务社会的科学视角,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读书之乐     
杨桂 《当代贵州》2014,(20):26-26
正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可以使人心智不那么闭塞、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读书可以陶  相似文献   

3.
宫镇江 《奋斗》2011,(2):15-16
2010年11月25日,省委书记吉炳轩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作了题为《静下心来好读书》的专题辅导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各级党组织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人的知识来源于系统教育、读书获取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读书是获得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它是一个民主社会,但依然盛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它是一个羽翼渐丰的核大国,但依然有40%的儿童营养不良;它有着历史悠久的反物质主义文化传统,却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中迅速崛起,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教育方面,是走在最顶尖的思想上的一串不停歇的足迹。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关系出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精读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无限的,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想把无限的知识摄取是不可能的。只能按照自己专业,下苦功夫精读几本最根本的、比较能照顾全面的专业书。这些书应该慎重挑选,最好是公认的名著或经典著作。有些好书,读时虽然很费力,读懂了却终生受益。读书不能太少,太少则行而不远;也不能太多,太多则消化不良,容易沦为别人的思想奴隶。精读应循序前进,扶摇直上,有如登塔,层层上升,迅速接近顶端。切忌贪多图快,囫囵吞枣,否则必根基不稳,患上先天贫血症。另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社会阅读是指除在校学生外,全社会每一位有阅读能力的成员在工作之余都来读书、看报、看杂志等出版物的一种阅读.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建立学习型社会,最简单、最快捷、最有影响力、见效最快的方式就是推广社会阅读.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应开展推广社会阅读的活动,推介阅读,使图书馆意识深入人心,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8.
正面对时代进步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高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到了瓶颈期,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才能良性发展。现代生态学理论认为,应把世界,包括人、自然和社会都看做有机的生命体。用和谐、平衡、综合和内在关联的观点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生态的方法论。以生态学的理论观点和原则来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生态内涵1.生态学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9.
要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党员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此 ,文章提出了加强农村党员思想教育的几点思考 :基层党组织必须重视农村党员思想教育 ,尤其是要对农村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 ,并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党员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舒志定 《学习论坛》2007,23(9):13-16
教育改革需要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引导。因此,研究马克思教育思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马克思教育思想从思想基础的视角揭示人是教育的目的,与形成传统教育目的的思想方式划清界限,提供了理解教育的思想方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社会主体,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体现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叶方兴  孙其昂 《探索》2011,(1):134-138
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手段。理论界存在一种用公民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声(即"替代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揭示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辨析"替代论"的一个合理、可行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是两种不同社会结构下的产物:公民教育建立在"国家——社会"二分的社会结构之上,并完全地依凭社会公共空间;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发育于整体性的社会结构之中。当前,我国社会发育不充分、公民社会不成熟,不存在全盘接纳公民教育的社会结构。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需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既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又需要相互之间在教育内容、方式上相互借鉴,而非用一方替代另一方。  相似文献   

12.
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我们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总体反思的结果。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 ,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还要注意克服几种可能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了解社会、接触社会、获取知识、掌握信息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基本需要,网络以全新的方式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模式。我们必须了解大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和计算机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做好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信息化的社会条件下,方法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实质,是其现代性的生成、增加和扩展,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主要应当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规律、发展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与教育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社会和文化的动力站。”现代教育认为,今日的教育,不能仅是认识世界的文化和改造世界文化之动力站,它还必须是开发与传播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文化动力站。这是由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来的。18世纪资本主义之前是农业经济,18世纪以来是工业经济,而对世纪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把对世纪称作知识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最突出的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知识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首要因素。知识提供的生产力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政府工作、学校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要位置,明确指示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把整个社会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中,这也说明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具有渐进性的特点,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渐进性进行探讨并指出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不同的传播方法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现代科技成果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传播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例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空间和渠道。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网络为载体和支撑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不同,互联网在传播渠道、方式、渗透力、影响力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互联网不仅是一种通信工具和信息获取方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教育报》调查表明,半数以上教师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到6.69本.20%的教师几乎没时间阅读。对于教师职业而言,这样的阅读时间是难以满足知识更新需要的。随机采访一些教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缺充裕的读书时间。教师职业之苦,已成社会共识。在应试压力的逼迫下.教师像上紧了发条的闹钟嘀嗒嘀嗒转个不停,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使他们身心俱疲,那少得可怜的业余时间还要他们加班加点读书,实在是勉为其难。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阅读主要还是围绕考试转,围着分数转,其他书籍他们很少碰。学校为教师圈定的作息时间.已很难有间隙任教师自由驰骋,遑论读书。  相似文献   

19.
<正>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德性的根据、德性认知的方法,实现德性的途径几个方面,简要阐释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典型地体现了在解决道德问题上的知识论思路。从当代呼吁世界伦理的背景来看,人类若想建立最基本的为所有人都能认同的普遍的伦理行为规范,最有效的是通过理性考量的途径来实现。这一思想为认识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和当代社会的伦理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