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抗战时期,以民主党派为代表的中间势力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为抗战的胜利和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试对这时期中间势力的参政轨迹进行分析。一、中间势力参政的原因(一)自身民主追求是中间势力参政的内在动因民主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大潮流,也是近代知识分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上存在着政道民主与治道民主的两种主张,前者是对来自西方社会的民主实践观察基础之上的理论研判,后者是基于中国政治国情的现实选择.虽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理论争论,这两种主张却形成了事实上的争辩,对于中国的政治改革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中国政治的发展是遵循政道民主的路线还是治道民主的路线作出审慎的理论辨识.中国的政治发展是一种渐进式制度变迁,有其内在的结构特征,治道民主因其与中国基本政治构架具有兼容性、安全性的特点,因此符合中国政治改革的要求.当下,中国的政治发展需要走治道民主之路,治道民主是中国政治变革的起点选择.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民主宪政运动中,中共与中间党派在“团结、抗战、民主”的旗帜下,以国民参政会为阵地,围绕宪政问题开展了紧密的合作,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共与中间党派的合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而且促进了中间党派在政治上向中共的靠拢,从而成为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历史渊源和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代表广大中间势力利益的中间党派已经成为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变化成为观察中国政治走向的一扇窗口。抗战之初,为团结抗战计,中间党派与国民党联手共赴国难;抗战中期,因政治理念的差异,中间党派与国民党矛盾开始凸显;抗战后期,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中间党派坚决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最终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中间党派的政治抉择,也注定了国共两党政争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摇摆于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政治力量之间,曾长期奉行中间路线。共产党执行的路线和政策,极大地影响了民主党派。随着对国民党政权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民主党派最终放弃了中间路线,接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四十年代,以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为代表的中间力量发起了一场以民主、自由为价值取向的和平建国运动,这可以看成是自由主义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后,经过半个世纪积累的结果之一。尽管这场和平建国运动到最后无疾而终,但仍然可以显示出在20世纪四十年代,自由主义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有着较大影响力,以及当时的自由主义者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执着和努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具有光荣历史的政党.他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我们党共同奋斗,在社会主义时期同我们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 [1].但是,各民主党派前进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也曾出现政治上的分野,其中的极少数右翼分子极力鼓吹所谓的中间路线,幻想走上"第三条道路".随着国民党当局对中间党派的镇压和解放战争进程的发展,中间路线最终破产.因此,对中间路线这一历史产物作一简析,以澄清一些历史误解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是中国两大主要政党,国共两党之外还存在其他多个开展政治活动的党派,通常被称作“中间党派”,在国民党一党专政下形成了国共两党极端对立与中间党派并存的政党格局。中间党派最初坚持“中间路线”,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不赞成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但是它们本身力量有限,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因而难以独立和强大,最终在国共两党激烈的斗争下不得不做出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的群众路线,体现着厚重的民主精神,蕴藏着丰富的民主因素,与社会主义民主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充分借重党的群众路线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中间阶层有其他阶层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原因就在于中间阶层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地位以及对政治民主的强烈诉求。但我国的中间阶层毕竟是一个新兴的阶层,它在我国的政治民主发展的作用还相当有限,还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党协商民主是植根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政党实践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它萌生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开展的政党协商合作实践。两次国共合作中均蕴含着政党协商雏形,首次国共合作中的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三者间的协商合作和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国共双方及中国共产党与中间党派的协商合作都无不体现和贯穿着协商色彩和理念,为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实事求是地提出统一战线工作新思路,即将统一战线的着眼点,从只针对国民党转到以国民党为主,以广大中间势力为辅。共产党的统战工作进入到实质性发展阶段,形成抗战末期事实上的民主党派阵营。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民主联合政府”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南方局继续推进民主运动,加强民主力量的联合。民主党派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进步力量,成为解放战争“第二条战线”重要组成部分,为新中国民主政治格局提供了基础。这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统一战线工作对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成长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三支重要的政党势力。一是当权的国民党,二是共产党,三是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第三党、救国会、职教社、乡村建设派等中间党派。这些中间党派后来联合组成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成为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大政党。团结、抗战、民主,是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抗战第一,团结是抗战的前提,民主又是团结的重要条件。在团结抗战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另一方面,国民党执政当…  相似文献   

14.
中间党派是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其政治地位在国共两党斗争中举足轻重。当国共两党最终决战来临之际,最初奉行“中间路线”的各中间党派选择了不同的政治走向:一是追随了蒋介石国民党,二是与中共实行公开全面的合作并接受了中共的领导。正是各中间党派的意识形态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促使它们做出了不同的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15.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它在政治领域的反映就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就是一种民主形态和治理方式。要推进群众路线制度化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常态的治理方式,法治化无疑是根本保障。探究群众路线与法治之间存在的亲缘关系,促进两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能够提升中国治理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时期是各民主党派空前活跃并且发生历史转变的时期。当面对国民党残酷地发动内战时,各民主党派积极地加入到反对国民党的队伍中,但是还没有完全放弃走中间路线的想法。当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被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包围时,各民主党派的立场发生了历史转变。他们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国共产党一起面对内战独裁、争取民主和平。并且帮助中国共产党一起建立新中国。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难当头,中间党派实现了民族与民主意识的双重觉醒。他们明确提出了自己抗战救亡的政治主张,并积极组织救亡活动,形成了一股不小规模的民主宪政运动,对民主运动的发展和走势发挥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民主党派响应“五一口号”,完成了从“中间势力”向“联共反蒋”的人民民主力量的转变,从旧民主主义性质政党向新民主主义性质政党的转变,成为新中国的参政党。  相似文献   

19.
张澜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坚守爱国恤民的核心要义,依据不同历史时期变化的政治形势调整其救国之志在中国的实现方略:从清末民初的省内自治,到抗战时期的团结抗战,再到解放战争前期的中间路线,直至解放战争后期定格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协商建国。  相似文献   

20.
1947年下半年,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国民党当局对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充满了敌意,并宣布民盟等民主党派为非法团体;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各民主党派的同时也对民主党派的“中间路线”进行了批评;民主党派在“中间路线”幻想破灭的同时,加强了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即“五一口号”)。“五一口号”的提出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积极响应,这对促进新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建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影响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