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895年6月17日,日本在台首任总督桦山资纪在台北举行的“始政典礼”标志着台湾正式进入日据殖民时代。此后50年间,台湾的教育经历了由日语普及初期到同化期再到皇民化时期的转变。尤其是在“皇民化时期”,由于日本侵略战争需要台湾人力物力上的支持,因此对台教育方针上呈现出了与之前不同的、更为激进的特点,也由此对台湾的文化思想政治取向,甚至包括日本侵华战争、侵略东南亚的战争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正式建交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中美关系经历了对抗--解冻--了解--建交的历史过程.在对待敏感的"台湾问题"上,反映了美国人在这一历史时期里心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台湾问题在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涉及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问题,今天仍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日本和台湾断绝了“外交关系”,将日台关系限定在经济、文化领域民间的、非官方层面上。可从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国际和日本国内环境的变化,日本右翼和政界中的“台湾帮”开始在这一问题上发难,一再向指导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发起挑战,使两国关系的发展不断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夷洲是一个泛指,既包括台湾,也包括琉球群岛。但20世纪初以来,夷洲竟成了对台湾的专指,而琉球群岛则被排除在外。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日本文化侵略和歪曲的结果。日本在扩张时期,曾利用学者曲解中国古代典籍,将夷洲的范围缩小为专指台湾,其目的在于歪曲和割裂中国古代与琉球群岛的密切关系,为侵占和灭亡琉球做文化上的准备。如何看待夷洲和台湾、琉球的范围问题,对我们重新认识古代中国的海洋观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选择的核心问题是文化道路的选择。鸦片战争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是每一时期、每一思想派别首先关注的问题。他们都试图对其作出新的反省,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而这种反省又总是在中西文化的撞击、比较、会通的大背景中进行的。“五四”时期也依然如此。在这一时期,随着中国近现代历史所发生的重大转折,中国思想界的主流从盲目效法西方文化发展道路的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发展道路。文化选择的这一转轨,直接影响了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五四”时期不同思想派别的文化选择是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作出的。这一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的产业结构从以工业为主导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这标志着台湾进入了后工业社会时期。20年来,与后工业社会相适应,台湾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渐成熟,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和成果,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研究和分析台湾后工业社会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成果、问题、经验和教训,对于正在迈向后工业社会的大陆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红玉 《前线》2016,(3):74-76
正近年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因其成熟体系与独特魅力而备受普遍称赞,每个到台湾的大陆人都能感受到其区域发展现代性背后浓郁的国学文化与创意氛围。这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效的典范,堪称台湾文化治理在产业与事业方面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3月18日晚就台湾地区产生新的领导人发表声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及其结果,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和平统一是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前提的。任何形式的‘台独’,都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一声明再一次表明了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为便于大家学习,我们根据有关资料,编辑了一组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材料,以飨读者。一、毛泽东等老一辈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思想台湾自古属于…  相似文献   

9.
对台方针政策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制定、实施和发展对台方针政策。概括地说,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后,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主要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对台方针政策。1949年3月匕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忡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首次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口号,此后,这一口号一直作为这一时期的对台方针延续下来。5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0.
植根大陆的文化教育 台湾的文化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主要包括新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民间艺术等。它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是台湾劳动人民和文学艺术家们智慧的结晶。 在台湾现代文学艺术史中,曾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一是日据时期在祖国“五四”运动影响下展开的台湾新文化运动。当时,在反帝反封建大旗下,涌现出众多热爱祖国的台湾早期作家、艺术家。他们前仆后继,辛苦垦拓,发扬了中华文化的光荣传统。二是在台湾光复以后的数十年中,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进行较  相似文献   

11.
地理上,台湾与四川相去甚远,一个在内陆,一个在海边。1949年后,随着大量川籍人士的移入,四川文化也透过不同的管道与路径渗进了台湾。而八年抗战是形成渗进台湾的四川文化之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试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琪 《实事求是》2001,(6):36-38
在中国经济取得高速发展和政治改革日渐深入的今天 ,中国文化也正处于关键性的选择与变革时期。伴随着中国加入 WTO,中国文化必须面对空前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如何应对这一历史性的转变 ,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 ,为 2 1世纪世界文明的进步添上厚重的一笔 ,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文化未来发展提出的重大课题。一、经济全球化使得文化的全球性发展成为历史必然2 0世纪以来 ,尤其是 2 0世纪的后半期 ,世界经济取得了空前迅猛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成的有关多国经贸问题的世界关贸总协定在经历了半个世纪后 ,被涉及更多经贸…  相似文献   

13.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可以说一直是萦绕毛泽东脑海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他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自己毕生的神圣使命,并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今天,我们缅怀毛泽东,就是要学习他长期不懈的奋斗精神,为早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做出贡献。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解放台湾的问题,并于1949年秋,命令人民解放军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实行战略追击,到达福建沿海,积极准备渡海发起台湾战役。这一阶段中共中央决定投入华东野战军主力12个军50万人的兵力,在海空军建设就绪后便武力解放台湾。在毛泽东看来,此时的国民党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蒋军…  相似文献   

1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10月25日,日本台湾总行向中国投降.台湾恢复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蒋介石所谓的“中华民国政府”则退据台湾.从此,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国政府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求着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对台政策,这又与美国对台政策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949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即将全部解放.解放大陆东南沿海岛屿,包…  相似文献   

15.
刘宏 《党建文汇》2002,(16):12-12
蒋氏父子在台湾主政时期,在对外关系上强调“汉贼不两立”,即凡是与大陆建交的国家,台湾必然会和它“断交”。这样到了1988年,台湾的“邦交国”数目下降到22个。  相似文献   

16.
张世平 《学习导报》2011,(16):29-30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时期,湖南文化建设将进入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精神文化消费,这一文化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也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坚持了我党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原则,同时又结合新的实际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体现了高度的原则性与灵活的务实性,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对实现中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报告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是指导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8.
卡特任美国总统时期,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建交的障碍得以排除。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宣布了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19.
正彪炳史册的红色圣地、绿色发展的旅居福地、投资兴业的开放高地,这里是地处贵州北部的遵义播州。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土著民族便在这里建立鳖国,唐贞观十六年,始设遵义县,距今已有1370多年的历史。古播文化、长征文化、民族文化、三线文化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交相辉映,不断向世人展示着独特韵味和无穷魅力。这里气候宜人,风光秀美。播州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拔在850-11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4.9℃,森林覆盖率达48.7%,是宜居宜旅的理想去处。境内陈公祠、瓦厂寺、共青湖、乌江渡、台湾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中共文化政策述评(1949-197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49-1976年党的文化政策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这一阶段党的文化政策作出了评价.笔者认为,对待这一历史时期党的文化政策,不能简单的以主流和非主流来衡量,更不能用科技、教育等非典型文化领域的成就来掩盖这时期最能体现党的文化政策的文艺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