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成洁 《前沿》2006,5(2):108-111
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周恩来总结了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坚定了中华民族宜合不宜分的理念。他认为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民族团结的重大障碍,应该通过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帮助少数民族进行经济文化建设,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使用稳当的协商的和平的办法等政策和措施来解决少数民族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共产党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倾向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91 96% ,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75%则呈不均匀状态分布在全国 64%的广阔区域上。这就意味着汉族的大汉族主义和少数民族的地方民族主义在特定条件下会对民族关系产生消极影响。新中国建立后 ,直接产生两种民族主义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根源已不复存在 ,但它作为一种思想残余 ,仍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发生着作用。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反对民族主义的基本立场 ,反对两种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 ,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我党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倾向的历史经验 ,对于处理…  相似文献   

3.
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说法,是民族问题方面“左”倾错误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对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关系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对党的民族政策的发展作简要的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在《共同纲领》中规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正确政策。《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论述,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对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思想原则.本文对此谈些粗浅的认识。在建国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由于“左”的错误思想,我们党在实践中出现1957年的反右派扩大化,在民族地区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中误伤了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十年内乱”期间,彻底否定了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遭到极大破坏。在理论上,由于对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把“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作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生活劳动在这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祖国就像一个大家庭,她衰败,56个兄弟贫穷落后;她兴盛,56个兄弟繁荣富强。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主张“五族共和”、“民族平等”,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未能实现。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推行的是大汉族主义民族压迫政策,根本不承认有少数民族,称少数民族是“大汉族的宗支”,称回族为“国内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等。那时,北京的回族和全国少数民族一样,政治上没有地位,经济上陷于贫困,“一穷、二愚、三受  相似文献   

6.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论十大关系》中关于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的光辉思想,是批判“四人帮”挑拨我国民族关系、制造民族分裂滔天罪行的强大思想武器。英明领袖华主席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向全国人民提出一个人们反复思索的问题:“为什么他们要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分裂,破坏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呢”?事情很清楚,几年来,“四人  相似文献   

7.
坚决反对两种民族主义是我国民族工作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进入新时期后,受第三次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的波及、现代化进程的诱发以及历史上大汉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残余的影响,两种民族主义不仅死灰复燃,而且呈现出范围扩大化、表现形式多样化等新的特征,新时期防止和克服两种民族主义应该继续宣传落实我国的民族政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逐渐削减两种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指出:“我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确定了一个原则,就是在汉族地区实行的各方面政策,包括经济政策,不能照搬到少数民族地方去,要区分哪些能用,哪些修改了才能用,哪些不能用。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出一套政策,诚心诚意地为少数民族服务”,邓小平的这一理论精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反对政策上的“一刀切”和工作方法上的脱离实际,生搬硬套的简单做法。要求从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和民族特点出发,采取灵活机动的方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关于现阶段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发展民族文化的最有效工具。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是一个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坚持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增进各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马列主义民族政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是要认清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敏感性和重要性特征;要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各民族的发展能力;要正确处理中央集权,民族地区分权,国家统一与民族自治的关系;要坚持民族语言平等,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要重视宗教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特征,保障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要高度重视培养使用民族干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和关心爱护,放手使用相结合;要坚持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又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的方针;要不断完善民族法制,通过民族法制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我们祖国是一个由汉族与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结合而成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情况已有长久的历史,并将持续下去。我们要走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的道路,不能不对此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3.
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指出:“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我们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重要思想.“三个离不开”思想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继承和发扬,是夯实民族团结和谐发展进步的基石,有利于我国各族人民加强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边疆省份,25个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中,15个为云南所独有。解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尽最大努力帮助各民族自治地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使各民族在越来越多地分享建设成果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相似文献   

15.
有关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法规概述《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刑法》...  相似文献   

16.
汉族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球之中,汉族最大,在世界众多的民族里,唯有汉族人口超过10亿。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口为10.424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0%以上。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这就是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离不开汉族和少数民族,二者缺一不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人口众多”和“地大物博”结合起来,紧密团结汉族和少数民族,因此,在研究少数民族的同时,还应当认真研究汉族。本文以汉族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为题,讨论以下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1月29日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强调,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继续坚定不移地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努力发扬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贾庆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和北京市市长孟学农等陪同下,来到宣武…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川南苗汉从不通婚到反对中的通婚,再到不反对的通婚,这一变迁折射出川南苗族和汉族民族心理的演变过程。汉族对苗族的偏见与歧视,苗族对汉族的不信任感和强烈的民族自尊,成为阻碍苗汉族际通婚的根本原因。新中国建立后各项民族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民族优惠政策的落实,苗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让民族平等的观念深入苗汉人心,苗族的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川南苗汉族际通婚逐渐摆脱了历史的心理隔阂。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民族史研究中,民族关系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云南民族成分多,除汉族外,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总数的百分之四十,还有尚未确定族别的苦聪人、克木人等;云南各民族同样“都是有历史的民族”,他们长期处于祖国西南边陲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直至近代,各民族仍分别处于前资本主义各个社会发展阶段;垮境而居民族多,因而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不论在历史上或现实生活里,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这些内外历史的、现实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们国家里,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一个伟大的整体——中华民族。贵州,是祖国的一个民族杂居的省份,包括汉族在内共有民族十个。在两千多万人口中,少数民族约占全省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十个民族的族属关系,通过古今学者的长期研究,已基本弄清。只是仡佬族的族源问题尚有争论。另外,在贵州境内称为“南京”、“东家”、“七姓民”、“木老”等的族别问题,尚待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