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必然受到全球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加大了改革开放的难度和风险。全球化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彰显,也给两制关系的处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全球化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渐成国际社会的一股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但发达国家转嫁危机的做法及“明的冲突”、“中国威胁论”等思潮的出现,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也构成了严重的阻碍。面对全球化的影响,我们必须树立经济、政治、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新观念,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王金磊  杨军燕 《求实》2002,1(12):18-21
马克思认为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 ,其源动力是资本的无限增殖和扩张的趋势 ;全球化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但其最终指向却是共产主义的 ;全球化加剧了无产阶级的苦难 ,同时也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下全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这是导致反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再识全球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趋深入,全球化也正成为全球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许是全球化益于人类是在隐性地发挥作用,所以全球化的裨益并没有为人们普遍认识。倒是因为全球化要涉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调整,要在全球层面凸显“竞争法则”的应用,这就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警觉,直至当前发展成反全球化的高涨之势。就是对不反对全球化的人来说,他们对全球化的认识也多存有歧义。针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叶险明 《新视野》2007,3(2):45-48
基于对“文化全球化”解释学意义上的拷问,作者从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探讨了“文化全球化”,即:“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全球化”的基本矛盾以及“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及其趋势。进而指出,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就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拒斥“西方中心论”和狭隘的民族文化观与向西方国家先进文化学习和发展本民族先进文化间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王永贵 《世纪桥》2003,(5):19-22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必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和世界眼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对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理论创新;是对邓小平全球化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回应;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挑战的战略回答;是列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发展态势的理性反映;是对苏联东欧背离全球化发展轨道的深刻反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陈夷茁 《探索》2001,(3):93-96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对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成功地解决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做出正确判断,面对“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现实,贯彻实施“在总体上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战略、大思路,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杜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陈安国 《实事求是》2002,1(2):23-25
全球化语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全球化话语早已铺天盖地席卷世界各个角落。其从经济全球化话语扩展至政治全球化话语和文化全球化话语等 ,涉及的全球化话语层面在不断深化。经过深入分析 ,可以深刻体认到全球化语境的形成是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的 ,那就是西方世界主导的、正在不断蔓延与深化的全球化的不争的现实。因此 ,许多批判性话语 ,事实上也早已内在设定了全球化语境的前提。全球化明显具有后殖民性的严峻现实 ,就是全球化多重语境不断衍生的依据。“世界体系论”、“后殖民批评”、“依附论”、“新自由主义”、“现代性”和“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正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出现了“三次”浪潮 ;世界经济产业结构的整合 ;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以及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此三者构成了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试论法律发展的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俊英 《学习论坛》2005,21(4):65-68
经济的全球化引发法律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法律的全球化是建构全球性文明秩序的一种内在要求。在法律全球化过程中,不同的法律制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吸收,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差异在减少,共同点在增加。全球范围内法律规范正在趋同化和一体化。但是法律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世界各国都生活在同一的法律模式之下,法律的技术化趋势也不可能消灭法律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因此,法律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同时,法律全球化也不能取代法律的民族化。  相似文献   

10.
田革  张晓霞 《发展论坛》2003,(10):38-39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不可能回避全球化的冲击。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国共产党坚持对外扩大开放,对内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为我国抓住历史机遇,主动、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的来看,中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提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从理论上回答了是否参与全球化的问题;第二阶段,从1992年起至今,在我们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一进入20世纪8…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联系当时的实际,确立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国家工业化模式;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全面发展模式;第三代领导核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古典学派有两种类型,即旧派相对主义和旧派绝对主义.前者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其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在刑罚本质问题上达到了功利主义与报应刑主义的统一;后者可以黑格尔为代表,其意志自由理论则以唯理论为基础,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成人的意志自由作为犯罪与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割裂刑罚报应中的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要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产生使处于原始自在统一状态的物质世界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化,使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实践;也正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分化的物质世界不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把人的作用和发展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更重视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当限制,是构建诚信及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构筑确保民主、保障人权、协调多元利益、反腐倡廉的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州的支柱产业,抓住新机遇,促进物联网产业的跨越发展,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推进福州跨越发展的关键。福州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福州应瞄准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把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是当今活跃于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其核心观点是“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这些观点充分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的观念体系和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必须划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复兴儒学(儒教)”的界限,高度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向度性。“向”是旗帜和形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纵的拓伸,关系到我们在思想上、精神上举什么旗帜;“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精神文明横的延展,关系到能否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确保社会主义方向以及在此前提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和状态上都面临严峻挑战。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发展中实现“向”与“度”的协调统一,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