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与海洋强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播具有中国特色、表达建设海洋强国发展诉求的海洋文化,业已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认为,唐宋两朝是中国历史上海洋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因此,深入挖掘唐宋时期海洋文化的历史基因,考察其依托"海上丝绸之路"传播海洋文化的方式与途径,对于探究中国海洋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成因,优化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缩小与世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乃至将我国建设成为21世纪世界海洋强国,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满族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满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东北经济建设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为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燃料、引擎和减震作用。因此,我们应处理好满族文化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通过挖掘满族文化中的积极元素,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3.
唐利芹 《人民论坛》2011,(11):210-211
满族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满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东北经济建设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为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燃料"、"引擎"和"减震"作用。因此,我们应处理好满族文化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通过挖掘满族文化中的积极元素,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台独"派鼓吹台湾是一个与中国无关的"海洋国家",使得其"海洋文化"的提倡,带有"去中国化"的明显企图。然而当代台湾的"海洋文学"却说明:台湾的"海洋文化"仍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一种地方表现形态,无论是汪启疆海洋诗中的"以海为田"理念,吕则之塑造的融合海洋性格和陆地性格的人物形象,东年透过海洋对民族历史和精神特征的省思,或是夏曼·蓝波安和廖鸿基表达与海洋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的创作,都不离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具有丰厚的中华文化传统根柢,是以其海洋特色为中华文化、中国文学整体做出的一种丰富。  相似文献   

5.
刘红 《八桂侨刊》2010,(2):21-25
17~18世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尼时期,受当地政府政策和华侨社会自身发展,以及华侨自身心态等原因的影响,华侨在移居地生存繁衍过程中,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又与当地土著文化相融合。而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珍珠,折射出华侨在当地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民俗文化的迁移与融合也体现了中国和印尼在文化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把大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北方香港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在世纪之交的伟大历史时期,如何认识和重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大连.这是关系我市今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把我市建设成为北方香港的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本文就发展海洋产业在建设北方香港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谈谈我们的几点看法.一、发展海洋产业是建设北方香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海洋世纪”的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认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的世纪.当前,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都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8)
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中国画有着中华文化传统精神,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具特色的书画艺术,以毛笔书法演练而来的书画艺术自唐宋时期(十世纪前后)就已呈现兴旺活跃的景象,欧洲要等到文化复兴时期(十四世纪),以油画为主干的绘画才蓬勃发展。中国画以内容分类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3大类。花鸟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会上,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问题。他指出,“文化自觉”这4个字“正表达了思想界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应,是世界各地多种文化接触中引起人类心态的迫切要求。人类发展到现在已开始要知道我们各民族的文化是哪里来的?怎么形成的?它的实质是甚么?它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根据费孝通先生的提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在香港举办了“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会后由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了《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一书,收录了近百篇论…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余秋雨先生说过“文化是人类留给自然界的一切痕迹;文化是历史对后人的一种设计,这种设计并不是留在历史学家的著作中,而是留在我们自己的记忆里。文化的灭亡从失去记忆开始。激活一种重大的文化记忆,足以挽救整体生命。”  相似文献   

10.
18问为何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精彩语录: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郭建宁: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民族的复兴需要以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支撑。中国改革开放持续30多年的快速  相似文献   

11.
, 《创造》2012,(10):64-65
《何谓文化》余秋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定价:38.00元出版日期:2012-09文化究竟是什么?在《何谓文化》一书中,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用最诚恳、最隆重的方式来解读这一最根本的问题。他分别从学理、生命、大地和古典四个层面来回答文化究竟是什么。所有篇章均为第一次公开出版。本书可谓是一本深入灵魂的最有价值的中国文化读本。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30日,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应邀为市人大常委全体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等作《世界视野中的中华文化》专题报告。本刊整理刊发余秋雨先生报告的主体部分,与广大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3.
西蒙·泰勒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克里奥尔民族著名的作家、政治家和商人。简要介绍了位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克里奥尔民族,以克里奥尔民族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对克里奥尔作家西蒙·泰勒的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揭示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加勒比地区克里奥尔白人与黑人奴隶之间的复杂的民族关系,以及加勒比殖民地白人与英国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充分展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内在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总结20世纪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展望21世纪中华文化的走向、特点和规律,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文化”不论给它下多少形形色色的定义,实际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外是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发展、兴盛的根基。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文化,她务必要回答和解决这个民族在失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文化的发展是根源于社会实践的,脱离一个民族的社会实践的需要,来谈文化是没任何价值的。我中华文化从来就是在一元统摄下的多元的复合文化,它不但融合境内各民族的文化,也以她那博大的胸怀融摄了一…  相似文献   

15.
陈筠 《两岸关系》2009,(1):40-41
2008年,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转机,在“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深植于两岸同胞心间的中华文化精髓得以顺畅传递与弘扬,进一步的文化交流自然必不可少。2009年到来前夕,大陆著名作家王蒙、台湾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大陆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与台湾著名政论家南方朔这四位两岸文化名人,作为主讲嘉宾,与参加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上百名代表一起,共聚黄浦江畔,举行了一场“文化沙龙”,开怀畅谈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教材《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明确提到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达到全盛时代,教材明确指出: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势恢弘的全盛时代。隋唐时期(主要是唐朝)中华文化的发展不是偶然的,盛唐文化的形成是唐朝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清教主义的价值体系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考察其对不同时期美国文学的影响以及形成于17世纪的清教徒文学传统在美国文学的延续与发展。笔者认为,清教主义与其它宗教相比,包含三个层面的价值体系,并对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时代特征,以清教主义作为参照系,可以说17世纪美国文学是“信仰时代的文学”,18世纪美国文学是“世俗时代的文学”,19世纪美国文学则可称为“宗教批判与宗教道德时代的文学”。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认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今的中华文化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主义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面临的现实挑战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华文化进行渗透,严重冲击了中华文化认同;一些西方大国企图利用"和平演变"战略弱化我国主流文化认同;转型时期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涌现严重威胁中华文化认同。新时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选择有: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实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挖掘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开展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逗点 《台声》1995,(12)
今年10月中旬,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一场“两岸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3天的议程中,来自两岸的26位专家、学者共提交了23篇论文,进行了12场讨论。会议就人性论、自然观、历史观、宗教观、政治理念、科技观、经济思想、流行文化等问题,以及海峡两岸过去40年文化发展状况的回顾与反省、两岸对中华文化内涵与发展的共识和展望、未来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展开了讨论。 做为此次活动的主办者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台湾21世纪基金会均认为,中华文化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财富。面对新的世纪的到来,对上述诸问题  相似文献   

20.
满族剪纸     
曾闻 《今日民族》2013,(10):51-51
抚顺满族剪纸有200多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满族文化特色,它以满族文化和民俗节日活动为主要表现内容,保存了大量满族民间活态的民俗和丰富的文化,包括满族宗教信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乡风民俗、人生礼俗、花鸟草虫等。满族剪纸是以剪、说、唱为一体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满族剪纸、民歌和故事结合在一起,通过边唱或边讲的形式剪出作品。剪、说、唱一体,心、脑、手并用,这种独特的具有综合陛的剪纸方法,其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剪纸的技艺之中,也是一种仪式,一种信仰,一种文化,是了解、认识和研究满族历史和兴衰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